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格格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丘陵
  • 4篇丘陵地
  • 4篇丘陵地区
  • 4篇南方红壤
  • 4篇红壤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降水
  • 3篇红壤丘陵
  • 3篇干旱
  • 2篇地震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温
  • 2篇50年气候变...
  • 1篇地震风险
  • 1篇地震灾害
  • 1篇信息扩散
  • 1篇震灾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邯郸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作者

  • 11篇杨格格
  • 6篇杨艳昭
  • 3篇封志明
  • 2篇游珍
  • 2篇裴韬
  • 2篇宋辞
  • 1篇周成虎
  • 1篇杨玲
  • 1篇王维一
  • 1篇李婷
  • 1篇袁烨城
  • 1篇张晶
  • 1篇张小咏
  • 1篇张加
  • 1篇舒华
  • 1篇张伟科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以吉泰盆地为例
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吉泰盆地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在对典型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等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吉泰盆...
杨格格杨艳昭封志明张晶
关键词:土地利用红壤丘陵
干旱条件下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分平衡被引量:9
2013年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些年中国南方地区干旱气候事件频发,水土资源匹配态势并不乐观。论文以吉泰盆地为案例区,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系统诊断吉泰盆地近50a的干旱态势,识别干旱的类型与强度;构建水分平衡模型,重演历史干旱气候条件下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耕地、林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水分平衡。研究表明,1960-2010年,吉泰盆地近30%的年份发生了干旱,频率较高。其中,轻旱发生的频次最高,特旱位居其次,吉泰盆地干旱大多发生于伏秋期间;无旱气候条件下,吉泰盆地水分平衡量约为448mm,自然降水整体可以满足林地和耕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水分需求,水分盈余是其平衡关系的基本特征,盈余量整体呈现河谷、平原低于丘陵、山地的空间格局;轻、中、重和特旱气候条件下,吉泰盆地耕地水分平衡量由无旱态势下的盈余转为亏缺,林地的水分盈余量下降幅度在37.87%~77.80%;轻、中、重旱气候条件,吉泰盆地的水分平衡量较无旱时依次下降了55.07%、70.28%和96.08%;在特旱气候条件下,缺水量达72mm;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吉泰盆地水分盈余量降低、亏缺量增加。
杨艳昭张伟科封志明杨格格杨玲
关键词:干旱降雨水分平衡标准化降水指数
吉泰盆地近50年气候变化趋势及干旱特征识别
本文根据1959-2007年吉泰盆地8个气象台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曼-肯德尔和标准化降水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吉泰盆地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并系统诊断了研究区干旱特征,揭示了其50年来的干旱气候发生...
杨格格杨艳昭
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吉泰盆地近50年气候变化趋势及干旱特征识别
本文根据1 959-2007年吉泰盆地8个气象台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曼-肯德尔和标准化降水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吉泰盆地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并系统诊断了研究区干旱特征,揭示了其50年来的干旱气候发...
杨格格杨艳昭
关键词:气温降水
文献传递
中国陆域地震灾害的时空分布格局被引量:21
2011年
通过对近60年来中国陆域地震灾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建立了1949—2009年中国陆域地震灾害信息数据库,编制了中国5.0级以上地震灾害图谱库。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时空尺度定量分析了近60年来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表明:①近60年来中国累计发生5.0级以上地震灾害1 679次,年代际变化显著,70年代是中国地震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时期;②中国地震灾害年际变化具有明显活跃和平静交替的周期性,幅度较大,其中,1950年、1966年、1976年、1988年、2008年为地震发生的活跃期;③中国地震灾害空间分异格局显著,60年来西部地区地震灾害达1 547次,占全国的92.14%,是中国地震灾害的高发区域;④中国分省地震灾害差异明显,其中西藏、新疆、云南、四川和青海等省(区)是中国地震灾害的主要发生省份;⑤近60年来中国地震灾害震中分布重心均位于青海省(90°~99°E,33°~36°N),迁移幅度较小。
杨格格杨艳昭游珍张小咏
关键词:地震灾害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中国西部地区地震风险评估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全国地震目录数据库,系统梳理建国以来中国西部地区5.0级以上地震信息;利用信息扩散理论,从年最大震级和各级地震灾害年频次两个方面对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地震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将风险估计离散值进行曲线拟合,系统评价中国西部地震最为多发5省区的地震风险分布趋势及差异,定量揭示中国西部地区地震风险,为西部地区地震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游珍封志明杨格格杨艳昭
关键词:信息扩散地震风险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吉泰盆地为例被引量:10
2010年
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吉泰盆地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在对典型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等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揭示了南方红壤丘陵地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林地和耕地是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②11年来吉泰盆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增长,水域增幅较多,其他地类面积有所下降,草地减幅最大;③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水域,以及草地转化为林地是吉泰盆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模式,三种类型的转化面积依次为2887.91 hm2、2821.19 hm2和2326.97 hm2。从空间分布上看林地转为耕地模式分布最为广泛,耕地转化为水域分布较松散,草地转林地主要分布在吉泰盆地的北部地区;④动态度和状态指数研究发现,吉泰盆地未利用地的年变化率绝对值最大,林地年变化率最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水域和建设用地规模呈增大的趋势,其余地类呈不同程度减少的态势。
杨格格杨艳昭封志明张晶
关键词:土地利用红壤丘陵
人类活动轨迹的分类、模式和应用研究综述被引量:55
2014年
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如车载GPS、手机、公交卡、银行卡等,记录了人类的活动轨迹。这些海量的人类活动轨迹数据中蕴含着人类行为的时空分布模式。通过对这些轨迹的研究可以挖掘个体轨迹模式,理解人类动力学特征,进而为对轨迹预测、城市规划、交通监测等提供支持。因此,研究各类传感器记录的人类活动轨迹数据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人类活动轨迹的获取与表达方式进行剖析,并将人类的活动轨迹按照采样方式和驱动因素的不同分为基于时间间隔采样、基于位置采样和基于事件触发采样等3类轨迹数据。由于各类轨迹数据均由起始点、锚点和一般节点等构成,因而将轨迹模式挖掘的研究按照锚点、出行范围、形状模式、OD流模式、时间模式等进行组织,研究成果揭示人类活动轨迹在时间、空间的从聚模式、周期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类活动轨迹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按照用户轨迹预测、城市动态景观、城市交通模拟与监控、城市功能单元识别以及城市中其他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系统综述,认为人类活动模式挖掘是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等方面应用的基础。
李婷裴韬袁烨城宋辞王维一杨格格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以吉泰盆地为例
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吉泰盆地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在对典型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等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吉泰盆...
杨格格杨艳昭封志明张晶
关键词:土地利用红壤丘陵
文献传递
北京对外交通枢纽乘客OD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6年
对外交通枢纽对城市内部的客流交通有重大影响,研究其乘客在市内的OD分布对优化设计地面接驳线路、沿线站点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出租车GPS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类对外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采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估计以及分时点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北京对外交通枢纽乘客OD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机场、火车站客流量远大于汽车客运站,其中首都国际机场与北京西站的对外出行客流量最大,南苑机场和北京北站的对外出行客流量较少;(2)机场乘客主要分布在四环以里大部分地区以及五环以里部分地区,时间上主要分布在除凌晨1-4时的各个时间段;火车站乘客主要分布在四环以里区域,时间上主要分布在6-21时;汽车客运站乘客主要分布在各客运站周边区域,时间上主要集中在6-17时;(3)北京南站与北京西站、北京站间的客流联系较多,可考虑开通北京南站与二者间的地面接驳专线。此外,抵离首都国际机场、南苑机场的乘客主要分布区域与新开通的机场往返市区的巴士线路站点较为一致,说明采用出租车数据进行乘客OD分析可为决策部门进行相关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杨格格宋辞裴韬周成虎舒华张加
关键词:核密度估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