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红春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4篇细胞
  • 4篇肝癌
  • 3篇肝切除
  • 3篇肝切除术
  • 3篇肝细胞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细胞癌
  • 2篇腺炎
  • 2篇结石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腹腔镜胆囊
  • 2篇腹腔镜胆囊切...
  • 2篇腹腔镜胆囊切...

机构

  • 8篇川北医学院
  • 8篇南充市中心医...
  • 2篇川北医学院第...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杨红春
  • 10篇马海
  • 6篇田云鸿
  • 4篇李永
  • 3篇王宇
  • 2篇黎官印
  • 2篇彭勇
  • 1篇肖宏
  • 1篇孙科
  • 1篇周良
  • 1篇谭光林
  • 1篇段文涛
  • 1篇彭勇

传媒

  • 3篇西部医学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诊断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7天行腹部超声检查,存在胰肠吻合口周围积液的患者超声诊断为胰瘘。结果 38例患者存在胰瘘(38/97=39.2%)。术后第7天,超声提示44例患者有腹腔积液,29例患者胰肠吻合口周围存在积液。超声诊断胰瘘的敏感性为76.3%(29/38),特异性88.1%(52/59),有7例假阳性和9例假阴性患者。术后第7天,通过临床生化指标诊断胰瘘30例(30/38,78.9%)。结论对于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应用超声可作为诊断胰瘘的补充性手段。
田云鸿田云鸿杨红春马海
关键词: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超声
瘘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胰管离断综合征(附5例报道)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胰腺瘘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胰管离断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期间我院行胰腺瘘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的5例胰管离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5例患者均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后,经MRCP确诊为胰管离断综合征,手术方式为瘘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中位手术时间为178 min(120~360 min),中位术中失血量为300 m(l150~600 ml),术后中位进食时间为5 d(3~8 d)。随访中位时间为390 d(120~712 d),5例患者恢复顺利。2例患者切口感染,经切口换药治愈;1例患者出现短暂的胰肠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从本组有限的病例资料看,胰腺瘘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胰管离断综合征较安全的治疗方式。
马海马海杨红春田云鸿
关键词:ROUX-EN-Y吻合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PAF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7例AP患者中,重症AP(SAP)41例,轻症AP(MAP)66例。分别检测血清TNF-α、IL-6、PAF水平,并与对照组65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结果 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MAP组、SAP组血清TNF-α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66,P<0.01;r=0.69,P<0.01);两组血清TNF-α与PAF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r=0.58,P<0.01);两组血清IL-6与PAF亦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r=0.55,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对患者疾病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段文涛马海杨红春李永谭光林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活化因子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146例疗效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因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患者146例,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时间、术后恢复以及手术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14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出现漏胆3例,全组无死亡病例。通气时间术后18-45 h,平均31.9 h。术后3 d拆除戳孔缝线。术后出院时间5-16天,中位时间8 d。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8.6±10.6)个月。1例患者术后38个月出现胆总管结石再发。其余获访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治疗适合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马海肖宏杨红春孙科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TP、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并对肝癌组织中TP和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肝癌组织及1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TP、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均值,并分析其与HCC病理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TP、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均值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且TP、VEGF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大小、有无门静脉癌栓明显相关(P<0.05);但与性别、年龄、AFP、是否肝硬化、child肝功能分级无关(P>0.05)。结论 TP、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呈正相关,TP、VEGF在肝癌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
杨红春李永马海
关键词:胸苷磷酸化酶微血管密度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16例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总结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11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9例(50.86%),左半肝切除21例(18.10%),肝方叶切除7例(6.03%),右前叶切除5例(4.31%),右后叶切除9例(7.76%),右半肝切除3例(2.59%),双侧多区段肝切除12例(10.34%);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46例(39.66%),经肝实质切开取石8例。结果全组116例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10.34%),包括胆漏、胆道出血、膈下脓肿等。术后1个月内因肝肾衰竭死亡1例。108例获10个月-8年随访,平均随访5.9年,优良率95.59%。结论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马海杨红春周良
关键词:胆结石肝切除术
内镜治疗胰腺炎后早期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轻型胆源性胰腺炎后早期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5年3月为79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内镜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术及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arly cholecystectomy,EC)组(EC组,n=46)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elayed cholecystectomy,DC)组(DC组,n=33)。对比两组等待手术过程中的胰腺炎复发率、急性胆囊炎发生率,施行LC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C组等待手术时间平均(2.6±1.9)d,DC组平均(132.4±152.7)d。DC组患者胰腺炎复发率为15.2%(5/33),胆囊炎发生率为24.2%(8/33);EC组胰腺炎复发率为0,胆囊炎发生率为2.2%(1/4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可增加胆道并发症,轻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后建议早期行胆囊切除术。
马海田云鸿杨红春彭勇黎官印
关键词:胰腺炎内窥镜检查
乙肝肝癌切除术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患者HBV-DNA血清浓度大于3 log10 copies/m L纳入本次研究,其中21例患者未行抗病毒治疗(未治疗组),29例患者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组)。结果抗病毒治疗组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及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4%、58.6%和31.0%,未治疗组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及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9%、38.1%和14.3%;抗病毒治疗组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及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6.2%、68.9%和55.2%,未治疗组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及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71.4%、47.6%和28.6%。抗病毒治疗组患者术后的累积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抗病毒治疗和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抗病毒治疗和TNM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及TNM分期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5,95%CI:1.502~6.114,P〈0.05;OR:4.12,95%CI:1.972~68.960,P〈0.05);抗病毒治疗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6,95%CI:1.745~7.028,P〈0.05;OR:5.17,95%CI:2.356~11.479,P〈0.05)。结论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改善乙肝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
田云鸿田云鸿彭勇杨红春李永彭勇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核苷酸类似物
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及早期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预测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因素,并探讨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其中,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93例(甲组),无微血管侵犯的患者54例(乙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测微血管侵犯及早期复发的因素,随访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分析预测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ROC曲线评价预测微血管侵犯和预测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是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肿瘤直径越大越容易出现微血管侵犯(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大体分型、微血管侵犯是预测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2年)的独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0.727。肿瘤大体分型级别越高或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手术后易早期复发(P<0.001)。结论术前明确肿瘤分型,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可以推测患者预后,并对术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马海马海杨红春王宇
关键词:肝肿瘤复发
钳夹法与射频辅助肝癌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比钳夹法与射频辅助肝癌切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05例肝癌手术患者分为钳夹法组和射频辅助法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切肝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切肝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射频辅助切肝组切肝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切肝出血量较少。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辅助肝癌切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马海马海杨红春田云鸿彭勇
关键词:肝细胞肝切除术钳夹法射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