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贞彬
- 作品数:35 被引量:5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一份来自科学城的太极拳报告被引量:9
- 2000年
- 曹一民朱晓光刘尚贞林贞彬浦群何蔚琅孙临立周文表悔慧生黄敦黄植文
- 关键词:太极拳心肺功能能量代谢传统文化
- 高超声速钝锥流场红外辐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报道了在JF-10氢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中开展的再入流场红外辐射实验研究.风洞的试验状态为: 驻室总压19.6 MPa,总焓15.5 MJ/kg,自由流速度约5 km/s.实验以锑化铟多元红外成像系统为测量手段,以球头钝锥体为试验模型,测量激波层与近尾流中红外辐射功率的横向分布剖面.试验数据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试验结果表明,激波层内壁面附近的红外辐射功率较小,中间有一区域辐射较大且相对均匀,激波层外缘辐射单调减小;尾流中红外辐射功率在轴线附近的核心区最大,随着离轴线距离的增大而单调减小.
- 林贞彬黄德杭建林建民郭大华曾明葛学真
- 关键词:高焓激波风洞风洞实验红外辐射测量技术
- 对“湍流通用物理方程”等两篇文章的意见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以均匀不可压情况为例,系统地分析“湍流通用物理方程”和“湍流通用物理方程的推导及讨论”等两篇文章所提出的理论,指出“第二种平均”(“第二次平均”)的系综不存在,“湍流力假设”和“有效湍流力假设”不成立,文章采用的封闭手断也不合理,因此所推得的“湍流通用物理方程”及其一维简化,即“规范方程”均不成立;文[2]从这些方程出发,对湍流特性所作的一切分析都失去依据;文中还存在大量不应有的其他错误。
- 郑哲敏庄逢甘张涵信朱如曾李家春黄永念林贞彬
- 关键词:湍流
- 高焓激波风洞自由流参数测量的数值重建被引量:3
- 2009年
- 高焓风洞中参数测量本身受到高温非平衡效应影响,单纯依靠实验测量不足以确定详细的风洞自由流参数。本文以JF-10高焓激波风洞为背景,通过喷管-试验段-测量仪模型非平衡流场的连贯计算,开展自由流参数测量的数值重建。在比较分析测量仪模型绕流场的计算结果和实验测量值的基础上,结合喷管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共同确定高焓风洞的详细自由流参数。
- 曾明林贞彬郭大华柳军瞿章华
- 关键词:高焓激波风洞高超声速喷管非平衡流
- 粘性相互作用对高焓激波风洞实验段自由流静压测量影响的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高超声速粘性相互作用对实验段自由流静压测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粘性相互作用,高焓激波风洞实验段平板静压测量值远高于实际自由流静压。在热化学非平衡流情况下,经典的粘性相互作用参数和经验公式具有局限性。
- 曾明冯海涛林贞彬瞿章华
- 关键词:高超声速流高焓激波风洞
- 高超声速喷管非平衡尺度效应的数值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采用轴对称热化学非平衡全N S方程, 数值分析了高超声速喷管流场中非平衡引起的尺度效应。并给出计算条件下喷管轴线上的物理量和化学组元分布。计算结果表明, 在喉部下游不远处流动趋近于化学冻结和热力冻结状态。流场 (特别是核心无粘流区) 的特性不仅取决于流动尺度的相对值, 也取决于其绝对值。
- 曾明林贞彬冯海涛瞿章华
-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喷管非平衡流
- 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及其瞬态测试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12
- 2001年
- 姜宗林赵伟林贞彬俞鸿儒
- 关键词: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
- 高超声速钝体近尾迹红外辐射的测量
- 本文给出高超声速钝体近尾流红外辐射测量的初步结果。利用InSb红外探测器,得到了在来流速度5Km/s时钝体尾流后驻点红外辐射信号。初步的实验结果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时的气动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证实实验方案的...
- 余西龙林贞彬葛学真竺乃宜郭大华张恒利林建民杨乾锁
- 关键词:红外辐射
- 文献传递
- 利用吸收光谱法测量激波风洞自由流中一氧化氮的含量被引量:1
- 1999年
- 以空心阴极灯Te 灯作为光源,采用光学多道分析仪(OMA) ,首先在静态条件下,获得了Te 灯的透射光强随一氧化氮压强的变化曲线,计算出一氧化氮对Te 灯214nm 和225 .9nm 两条谱线的吸收系数。根据OMA 拍摄的氢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喷管出口气流中一氧化氮γ带(A2 + →X2 ∏跃迁) 对Te 灯的吸收光谱。
- 余西龙杨乾锁姜乃波郭大华葛学真林贞彬竺乃宜
- 关键词:激波风洞一氧化氮吸收光谱自由流
- JF-10氢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自由流的测量和诊断被引量:10
- 2000年
- 针对JF-10氢氧爆轰驱动风洞运行的高焓高速状态,采用吸收光谱技术、皮托压力瞬态测量技术、电离探针等的测试方法,测量了自由流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和离子浓度、皮托压力及其沿喷管出口半径方向的分布。并根据以上各项测量结果判断了自由流的非平衡程度。
- 林贞彬郭大华竺乃宜葛学真余西龙杨乾锁姜乃波
- 关键词:离子浓度自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