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雅静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日照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癌
  • 3篇淋巴
  • 3篇癌组织
  • 2篇胆囊
  • 2篇样癌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瘤
  • 2篇缺氧
  • 2篇缺氧诱导
  • 2篇缺氧诱导因子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胃癌组织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镜
  • 2篇胃肿瘤
  • 2篇文献复习
  • 2篇腺癌
  • 2篇淋巴上皮瘤样...
  • 2篇瘤样

机构

  • 12篇日照市中医医...

作者

  • 12篇梁雅静
  • 8篇郝金成
  • 4篇王洪远
  • 2篇王新伟
  • 1篇曹广涛
  • 1篇穆振国
  • 1篇费洪钧
  • 1篇郭彦敏
  • 1篇王绍田
  • 1篇张林
  • 1篇许敏
  • 1篇李建新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胃癌215例分析
2006年
郝金成梁雅静郭见光
关键词:胃癌老年人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1例胃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瘤组织主要由弥漫浸润的瘤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常见淋巴滤泡形成,瘤细胞为大的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免疫表型:癌细胞CKpan(+)、EMA(+)、EB(-)。结论胃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胃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梁雅静郝金成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上皮瘤样癌免疫组织化学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是胃癌中的一种罕见类型,预后较好。由Watanabe等在1976年以"富淋巴样间质的胃癌"首次报道,后来又有学者陆续加以报道。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胃LELC的本质逐步得到认识。该文对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梁雅静郝金成
关键词:EBV微卫星不稳定性
石灰质胆汁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背景与目的:石灰质胆汁是指胆囊内胆汁呈现白色或灰色石灰样糊状或固体状,亦称钙乳胆汁,其成分主要包含碳酸钙盐或草酸钙盐,临床上少有这种胆汁表现。由石灰质胆汁导致的胆囊炎及胆管炎,可统称为石灰质胆汁综合征(LBS),该类患者多数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多数在术后剖开胆囊后确诊,目前国内少有相关病例报道。本文报告1例LBS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本病特点,形成机制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2023年4月收治的1例LBS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为56岁女性,因上腹痛1个月入院。腹部CT见胆囊腔内及胆囊管内多发高密度影,胆囊壁局部增厚,胆总管直径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临床诊断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常规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毕剖开胆囊见囊腔内充满白色糊状物质,并于胆囊颈部及胆囊管处见白色结石。术后病理学诊断:慢性胆囊炎伴腺肌瘤样增生。结论:LBS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术前主要依靠腹部X线平片或CT扫描协助诊断,病因尚不明确,其形成机制有多种可能,一般在术后确诊,预后良好。
李钊冯伟修珊珊惠国华梁雅静王新伟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囊炎
COX-2、TGF-β1和HIF-1α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关系
王洪远王绍田郭彦敏梁雅静田胜花
该课题为我院自选立项、在病理科与胸外科领域关于乳腺癌侵袭转移与分子靶向治疗这一实际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难题而开展的科学研究。乳腺癌侵袭、转移一直是临床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难题,如何早期诊断、确定手术方式以及如何应用药物治疗,一直...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环氧化酶-2缺氧诱导因子
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它们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胃癌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HIF-1α的表达。结果:64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65.63%,Survivin与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Survivin和HIF-1α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组织学分级无关。Survivin和HIF-1α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s=0.328,P<0.05)。结论:Survivin和HIF-1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可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梁雅静郝金成王洪远许敏
关键词:胃肿瘤SURVIVINHIF-1Α免疫组织化学
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安全阻断时限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自然转流及非转流情况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A、B、C组。A组保留肝左、肝中动脉血供及尾状叶动脉、门静脉血供(约占全肝5%),夹闭肝左、肝中叶门静脉,结扎肝右叶肝蒂,到预定阻断时相点,恢复肝脏灌流,切除肝右叶及尾状叶,24 h后检测ALT、肝脏HE染色(细胞核)阳性面积的平均百分数及术后7 d存活率。B组不保留尾状叶动脉、门静脉血供,其他与A组相同。C组完全阻断肝脏入肝血流,肝切除方式及检测指标与A组相同。结果:在A、B、C 3组中,A组的阻断形式对肝脏的损害最轻,B组次之,C组最重。A/100、B/40与C/20损害程度相当。结论:大鼠门静脉转流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是100 min,单纯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组的安全时限是40 min。
穆振国王新伟王洪远梁雅静李建新张林曹广涛
关键词:肝血流阻断WISTAR
胃腺癌组织COX-2和MMP-9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COX-2和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2例胃腺癌组织及18例因良性病变行部分切除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MMP-9的表达,分析它们和临床病理参数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胃腺癌组织COX-2和MMP-9阳性率分别为66.7%(42/62)和77.4%(48/62),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阳性率(P<0.05);COX-2和MMP-9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COX-2与MMP-9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和MMP-9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是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王洪远费洪钧梁雅静
关键词:腺癌COX-2MMP-9
胆囊皱襞对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探讨内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患者胆囊皱襞异常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恢复的影响。2013年2月—2015年5月接受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分为异常皱襞组39例和无异常皱襞组55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胆囊内沉积物的发生率和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胆囊沉积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异常皱襞组的胆囊沉积物发生率(61.54%)高于无异常皱襞组的(34.55%,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空腹胆囊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异常皱襞组的胆囊最小剩余容积均显著高于无异常皱襞组(P<0.05),术后12个月,异常皱襞组的胆囊最大收缩率均显著低于无异常皱襞组(P<0.05)。结果表明,保胆取石手术患者胆囊皱襞异常可能会导致胆囊沉积物的存在,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恢复具有不良影响。
郝金成梁雅静韩娜娜
关键词:保胆取石术胆囊功能
一种可旋转式胃肠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式胃肠镜,包括镜罩,所述镜罩左侧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右侧固定管外侧设置有橡胶套,所述固定管外侧焊接有短支杆,所述固定管通过短支杆与旋转管连接,所述固定管内部设置有内部管,所述旋转管外侧设置有外部管...
郝金成梁雅静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