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佳良

作品数:19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视网膜
  • 5篇青光
  • 5篇青光眼
  • 5篇网膜
  • 5篇病变
  • 4篇原发性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黄斑
  • 3篇视力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闭角
  • 3篇闭角型
  • 3篇玻璃体
  • 2篇断层扫描

机构

  • 17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西青医...

作者

  • 19篇段佳良
  • 5篇安建斌
  • 5篇尚庆丽
  • 5篇周娜磊
  • 5篇张斌
  • 4篇刘丹岩
  • 4篇马景学
  • 4篇刘影
  • 4篇刘晓丽
  • 3篇刘丽娅
  • 3篇王红霞
  • 2篇杨欣
  • 2篇马红蕾
  • 1篇苏旭东
  • 1篇姚一民
  • 1篇高彦军
  • 1篇卫玉彩
  • 1篇郭从容
  • 1篇于江华
  • 1篇崔月先

传媒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现在已成为全世界成年人人群中的主要致盲眼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以视网膜异常新生血管为特征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
段佳良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动物模型
首诊于眼科双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2022年
患者女性,68岁。主因“左眼肿胀,视物不清1个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门诊。患者1个月前被柿子砸伤左眼后出现左眼肿胀,视物不清,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曾于多家医院就诊,诊为“左眼球钝挫伤”、“双眼结膜炎”,治疗1个月未见好转,视力进一步下降。既往高血压5年,血压最高达180/100mmHg(1mmHg=0.133kPa)。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0.3,左眼最佳矫正视力0.12;右眼眼压20.5mmHg,左眼眼压28.0mmHg;右眼球突出度14mm,左眼球突出度16mm;右眼外转活动受限,左眼外转、内转、上转活动均受限;左眼上睑遮盖角膜6mm;双眼球结膜血管迂曲扩张,左眼球结膜水肿,双眼角膜、前房及晶状体均未见异常。
苏晶李东晖段佳良于江华苏旭东刘丽娅尚庆丽殷志博
关键词:眼球突出度最佳矫正视力眼球钝挫伤眼科门诊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是近年来发现的以黄斑中心凹旁孤立动脉瘤病变伴有出血与硬性渗出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理进程现阶段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通过多模式影像学研究普遍认为PEVAC是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异常,并伴有黄斑囊样水肿(CME)及硬性渗出。临床易将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瘤型毛细血管扩张症、3型黄斑新生血管(Ⅰ期)混淆。PEVAC有一定的自愈性,部分动脉瘤及CME可在随访中自行消退。激光光凝是治疗PEVAC的有效措施。未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发病机制与诊疗策略研究的进展和理论的更新有望为PEVAC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梁雨辰段佳良尚庆丽
关键词:黄斑水肿激光凝固术
特发性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例
目的:报告一例不明原因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及其治疗转归.病例:患者,男性,32岁,主因左限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7天于2016-04-18入院.患者诉半月前左眼胀疼,在当地医院测左眼眼压27mmHg,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布...
尚庆丽张荣段佳良
关键词:睫状体脱离脉络膜脱离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60只眼,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次/4~6 h;普拉洛芬滴眼液,1次/2~4h;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次/2~4 h。共4周。观察组62只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肝明目方内服,1剂/d,共8周。于术后1 d,1,8,12,24周观察患者视力,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及残余皮质吸收情况。结果:术后1,8,12及24周观察组视力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1,8周观察组前房反应情况均轻于对照组(P<0.01);术后1,8,12及24周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8,12及24周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8,12及24周皮质吸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抑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反应,促进角膜内皮细胞的再生,促残余皮质吸收,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促进视力的恢复。
马红蕾卫玉彩段佳良盛梦怡闫雪梅戴丽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治疗一例
2014年
患者男,60岁。因左眼突然视力下降20天下2013年8月19日就诊于我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外伤及特殊用药史,无阳性家族史。全身查体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矫正1.0左眼,0.1矫正0.12。眼压:双眼均为14mmHg。双眼外眼未见明显异常。
周娜磊安建斌马景学段佳良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阳性家族史眼部检查用药史
高度近视血管旁异常与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HM)血管旁异常(PVA)的形态特征,初步分析PVA不同表现与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MT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21年6~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中老年HM伴PVA患者42例72只眼纳人研究。其中,男性16例24只眼,女性26例48只眼;年龄(56.71±8.10)岁;屈光度(-13.05±3.10)D;眼轴长度(AL)(28.22±1.04)mm。根据超广角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将PVA形态分为血管旁微皱褶(PM)、血管旁囊肿(PC)、血管旁板层裂孔(PLH);MTM分为TO~T5级,其中MTM≥T3级定义为严重MTM。观察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状态,记录玻璃体后脱离(PVD)状态,并将其分为完全型PVD、部分型PVD。部分型PVD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粘连部分分为黄斑中心凹粘连和血管旁粘连。联合超广角眼底照相将后巩膜葡萄肿(PS)分为6型。与MTM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果72只眼中,存在PM、PC、PLH分别为72(100.0%,72/72)、62(86.1%,62/72)、29(40.3%,29/72)只眼。其中,单纯PM、PM合并PC和PM、PC、PLH并存者分别为10(13.9%,10/72)、33(45.8%,33/72)、29(40.3%,29/72)只眼。部分型PVD者42只眼(58.3%,42/72),其中黄斑中心凹粘连、血管旁粘连分别为22(52.4%,22/42)、24(57.1%,24/42)只眼。存在PS者50只眼(69.4%,50/72),其中Ⅰ~Ⅳ型分别为27(54.0%,27/50)、21(42.0%,21/50)、1(2.0%,1/50)、1(2.0%,1/50)只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比值比(OR)=16.139,95%可信区间(CI)4.062~64.120,P<0.001]、PS(OR=4.212,95%CI1.234~14.378,P=0.022)、血管旁玻璃体视网膜粘连(OR=3.478,95%CI1.354~11.124,P=0.036)是PM、PC、PLH并存的危险因素。存在MTM者58只眼(80.6%,58/72),其中T1级19只眼(26.4%,19/72),为最常见类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M发生与PS(OR=4.190,95%CI1.240~14.157,P=0.021)及PM、PC、PLH并存(OR=11.323,95%CI1.38992.311,P=0.023)呈显著相关;与PVD(OR=1.889,95%CI0.580~6.150,P=0.291)、不
李雪景蔡朝阳段佳良尚庆丽
关键词:玻璃体后脱离后巩膜葡萄肿
综合性体位干预在眼内硅油填充患者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需保持特殊体位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体位管理尤为重要。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患者,实施体位管理措施:(1)术后根据视网膜脱离范围及裂孔的部位采取不同体位的方法,面向下体位、半卧位、侧卧位、头低位等;(2)床头悬挂卧位标识牌,同时悬挂图文并茂的卧位健康教育卡片;(3)卧具的联合应用来减轻特殊体位带来的身体不适感;(4)眼科患者头部护理计划执行单的应用,保障患者正确的卧位姿势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通过多种体位干预方式的联合应用,患者能遵医嘱保持正确卧位姿势,术后24 h达100%、48 h达98.75%、72 h达97.5%。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78眼,部分复位2眼,高眼压3眼,角膜内皮失代偿1眼,经积极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通过对眼内硅油填充患者的综合性体位干预,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王红霞段佳良袁淑晴陈欢王婧媛刘玥琦
关键词:眼内硅油填充
预警机制人性化护理在PDR玻璃体切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预警机制的人性化护理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基于预警机制管理的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眼科护理,比较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精神障碍评分情况、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观察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对照组HAMA及HAMD评分均高于入院时,观察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机制管理有效考虑了患者精神状态,根据需求进行人性化护理,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刘影王红霞周娜磊段佳良杨欣安建斌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护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于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pectralis SD-OCT对正常人30例(40眼)、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35例(40眼)、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38例(40眼)、早中期原发性POAG 38例(40眼)进行视乳头旁RNFL厚度扫描和黄斑厚度扫描。测量视乳头旁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鼻侧象限、颞侧象限以及平均RNFL厚度,黄斑上方、下方及平均视网膜厚度等参数。对各组测量所得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组与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组RNFL厚度和黄斑厚度均小于正常组和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P<0.05),POAG组RNFL厚度和黄斑厚度均低于正常组、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和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组(P<0.05)。结论OCT成像法可以观察到青光眼早期及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患者的视神经损害,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对于早中期原发性POAG具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可以为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段晓燕刘丹岩段佳良张斌刘晓丽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