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小军

作品数:129 被引量:673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2篇超声
  • 37篇心肌
  • 33篇动脉
  • 25篇成像
  • 24篇造影
  • 24篇描记
  • 24篇描记术
  • 23篇心室
  • 20篇心动描记术
  • 20篇心动图
  • 20篇超声心动描记
  • 20篇超声心动描记...
  • 20篇超声心动图
  • 18篇冠状
  • 18篇冠状动脉
  • 17篇组织速度成像
  • 16篇定量组织速度
  • 16篇定量组织速度...
  • 16篇心肌病
  • 15篇心室功能

机构

  • 8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武汉华中科技...
  • 1篇中国三江航天...

作者

  • 100篇毕小军
  • 86篇邓又斌
  • 79篇杨好意
  • 41篇常青
  • 39篇黎春雷
  • 24篇刘娅妮
  • 23篇向慧娟
  • 22篇潘敏
  • 15篇张清阳
  • 15篇朱英
  • 15篇刘红云
  • 14篇黎春蕾
  • 13篇李天亮
  • 12篇刘静华
  • 12篇王林
  • 12篇申屠伟慧
  • 12篇熊莉
  • 9篇刘蓉
  • 9篇黎鹏
  • 9篇陈斌

传媒

  • 3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9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中华医学会超...
  • 5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中华医学超声...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临床超声医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22篇2005
  • 20篇2004
  • 10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PWTDI)所测Tei指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测量36例RH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右心常规超声指标,同时记录三尖瓣环的PWTDI频谱图,测量相关时间间期,并计算出Tei指数。结果①36例RHD患者中,A组(n=16)有较明显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扩大,B组(n=20)患者虽有少量三尖瓣返流及轻度肺动脉高压,却无右心扩大征象。但A、B两组患者的Tei值均明显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单元线性相关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中,Tei指数与年龄、心率均无相关性(P>0.05);RHD患者中,Tei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而与心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用右室三尖瓣环的PWTDI法获得的Tei指数可以较敏感的反映RHD患者右室功能的变化,是评价其右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
郑光美黎春雷邓又斌毕小军曹丹
关键词:右室功能组织多普勒成像TEI指数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41例及已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40例,行超声常规检查并存储患者足够帧频二维图像,其中左室长轴图像包括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二腔心观、四腔心观,短轴图像包括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并记录各个切面观总体纵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圆周峰值应变;其中总体纵向峰值应变为软件自动测量得出,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的总体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为每个切面6个节段的峰值应变的平均值。结果①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房、右房较正常对照组扩大,左室缩小,EF值减低,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峰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二维斑点追踪成像: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尖二腔心观、心尖四腔心观及心尖左心室长轴观总体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短轴切面平均圆周应变和径向应变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各切面总体纵向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左心室短轴各水平平均圆周应变及平均径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表明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壁运动功能减低,心肌存在一定的损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射血分数更早地检测出心肌损伤,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方法。
刘琨邓又斌孙杰王玉波毕小军杨好意王俊力汤乔颖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缩窄性心包炎心脏功能左心室
应用组织多普勒评价正常大鼠的心功能
目的:研究大鼠组织多普勒频谱曲线特点,探讨该技术在大鼠的应用,为大鼠心血管疾病模型心功能的评价找到更准确、快速、无创的方法。方法:应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方法和组织多普勒(TDI)技术检测30只正常大鼠的心脏,测量常用心功能...
刘静华邓又斌杨好意张清阳毕小军常青覃勇黎春雷周强
文献传递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的评价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生血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312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1例(ACS组),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261例(sCAD组)。采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供分析的超声声像图参数包括:斑块造影增强强度(A值)、斑块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增强强度比值、斑块厚度、斑块回声的特点(软斑块、硬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结果 ACS组患者斑块厚度平均为(2.6±0.4)mm,sCAD组患者斑块厚度平均为(2.9±0.8)mm,2组患者斑块厚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3,P=0.058)。ACS组43例(84.3%,43/51)为软斑块,8例(15.7%,8/51)为混合斑块,无硬斑块和钙化斑块;sCAD组174例(66.7%,174/261)为软斑块,19例(7.3%,19/261)为硬斑块,16例(6.1%,16/261)为钙化斑块,52例(19.9%,52/261)为混合斑块。ACS组患者软斑块所占比例高于s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12)。ACS组患者斑块增强强度及其比值分别为(11.3±3.2)dB和0.6±0.2,sCAD组患者斑块增强强度及其比值分别为(8.9±3.3)dB和0.4±0.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50、7.419,P均<0.01)。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揭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密度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紧密相关。
朱英邓又斌刘娅妮毕小军杨好意
关键词:造影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
右心腔声学造影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犬右心收缩功能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心腔声学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各项参数及三尖瓣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参数定量评价右心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10只犬分别在基础状态及注射心得安后心功能减退状态下经股静脉重复注射5%声振白蛋白注射液,剂量0.08 ml/kg。于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右心室对比剂的充盈及清除,采用拟合曲线定量分析方法获取心腔声学造影TIC各项参数,并分析各项参数在不同的心功能水平的差异。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在基础状态及注射心得安后心功能减退状态下记录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图像,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Vs)。结果:随心功能的减退,TIC各项参数中时间常数(k)明显减小,而对比剂峰值强度减半时间(HT)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延长,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Vs)明显减慢(P<0.001),k与Vs呈明显正相关(r=0.71)。结论:右心腔声学造影TIC参数与QTVI参数在定量评估右心收缩功能时具有重要价值。
王林邓又斌李天亮杨好意常青毕小军向慧娟黎春雷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用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恢复期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状况。方法 恢复期川崎病患儿30例(患病组),正常儿童20例(正常组)。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获得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期速度(A),计算 E/A;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分析软件测量心脏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后间隔和侧壁的二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最大位移(D)、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结果 患病组LVEF、E峰、A峰及E/A都在正常范围内,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各室壁的二尖瓣环处的Vs和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个室壁的平均Vs和D两组间差异也有有显著性意义;各室壁的舒张速度Ve和Va以及Ve/Va,只在少数室壁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川崎病恢复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受损,舒张功能尚正常;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小儿纵向左室功能改变。
刘静华邓又斌杨好意常青向慧娟毕小军李天亮黎春雷王宏伟
关键词:川崎病收缩期组织追踪法左心功能患儿二尖瓣环成像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微泡再充盈参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分析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再充盈参数,探讨其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的患者及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左室各节段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的微气泡再充盈过程.根据灌注的函数公式y(t)=A[1 - e-kt]+B,脱机心电图触发方式选择收缩末期(T波结束)帧和舒张末期(R波顶点)帧分别执行灌注曲线拟合,得到微气泡信号强度增加的高度(A值)、信号强度增加的速率(k值)并计算A×k值,比较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相应节段心肌血容量、心肌血流速度、心肌血流量的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收缩末期的A值、k值及A×k值均小于舒张末期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1±2.69)dB对(7.93±3.66)dB,P<0.05;0.36±0.15对0.42±0.19,P<0.01;2.88±1.29对3.39±1.61,P<0.05].与收缩末期相比,舒张末期A值,k值及A×k值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分别为A值46.2%对43.3%,k值45.2%对41.4%,A×k值47.5%对44.8%,P值均<0.05).病例组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供血节段心肌的收缩末期再充盈参数明显小于非梗死冠状动脉供血心肌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值、k值及A×k值分别为(3.99±1.02) dB对(4.77±1.24)dB,P<0.05;0.31±0.13对0.35±0.16,P<0.05;1.25±0.74对2.39±1.11,P<0.01].结论 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再充盈参数可以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收缩末期各参数值具有更小的变异性,其中收缩末期k值是一个较好的评价指标.然而,显著的变异性提示这些指标适用于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黎鹏赵博文邓又斌杨好意毕小军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内涡流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观察左室内涡流的形成及演变情况,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左心室功能.方法 选取DCM患者26例、正常对照44例为观察对象,采集左室内血流向量图像,观察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涡流的位置、大小、圈数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缓慢射血期和等容舒张期左室内未见涡流形成,舒张期涡流多位于二尖瓣前叶附近,左室中上部1/3,形态多变(变化2~3次) 涡流横径、纵径和圈数在心动周期的7个时相之间有差异.②DCM组心动周期7个时相均有涡流出现,舒张期出现涡流更靠近左室中下2/3,向心尖部靠近,相对正常人而言,DCM组在同一时相出现的涡流形态、部位变化更多(4~5次) 心动周期的各个时相中DCM组左室内涡流的横径、纵径和圈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DCM组涡流大小和圈数在心动周期的7个时相之间也有差异.结论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可以显示在体的左室内涡流变化情况,DCM患者左室内涡流大小及圈数均大于正常人.
朱美华邓又斌刘红云杨好意毕小军刘娅妮王玉波王文璇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肌病扩张型血流向量成像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明确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 (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HCM )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QTVI离线分析 3 1例HCM病人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左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 ,测量收缩峰值速度和峰值时间 ,计算同一水平不同节段的平均峰值速度 (Vs)和峰值时间 (Ts)。结果 HCM组二尖瓣环、左室基底部、中部及近心尖部各水平Vs均降低 ,Ts均延长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HCM病人尽管左室射血分数正常 ,但左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受损 ,QTVI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李秀兰邓又斌常青杨好意黎春雷潘敏毕小军白姣刘娅妮刘红云
关键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肥厚型心肌病
声学密度法分析压力对微气泡后散射强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法在犬心腔内声振白蛋白造影剂后散射时间 强度曲线随心动周期的变化规律 ,分析收缩期压力和造影剂剂量的改变对其后散射强度的影响。方法 取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 ,经多巴酚丁胺逐步升压后 ,周围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声振白蛋白造影剂 ,记录不同收缩期压力和不同造影剂剂量时的后散射二维图像 ,并与右室压力曲线同步。结果 心腔内微气泡后散射时间 强度曲线随心动周期发生可逆性的周期性变化 ,收缩末期后散射强度达到最低 ,舒张末期恢复原强度 ;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后散射强度之差随收缩期压力的升高逐渐加大 ,与收缩期压力高低相关 (r=0 .64 ,P <0 .0 0 0 1 ) ,与造影剂剂量无关 (P=0 .57)。结论 压力作用致微气泡后散射强度的减弱主要与微气泡的暂时被压缩有关 ,利用声学密度法 ,通过观察心腔内微气泡后散射时间 强度曲线的变化 。
潘敏邓又斌黎春蕾常青杨好意毕小军向慧娟
关键词:微气泡散射强度心腔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