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晶莹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经颅多普勒检查在评价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病情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神经电活动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相关性,评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4例经临床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CT、MRI检查结果分为梗死亚组(58例)和非梗死亚组(76例),均进行BAEP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60例)进行对比.结果 13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BAEP异常123例,异常率91.8%,其中脑干型47.2%(58/123),内耳型22.7%(28/123),混合型30.1%(37/123),内耳型均为非梗死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后循环缺血患者的Ⅴ波峰潜伏期和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亚组与非梗死亚组比较,Ⅴ波峰潜伏期、Ⅲ-Ⅴ波峰间潜伏期亦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经颅多普勒异常82例,异常率61.2%,其中梗死亚组异常率(75.8%)高于非梗死亚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能灵敏地检测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神经功能异常,可部分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经颅多普勒对发现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较高的价值,联合应用BAEP和经颅多普勒可为后循环缺血的病情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
- 张淑平张华沙晶莹冯立群
- 经颅多普勒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临床确诊为眩晕的老年患者作为眩晕组;同期门诊就诊的48例无眩晕发作史、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包括头痛、周围神经病、睡眠障碍等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眩晕组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同时进行BAEP、TCD检查.TCD颅外探测双侧锁骨下动脉(SUBA)、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颅内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眼动脉(OA)、颈内动脉虹吸段(SCA).自动记录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阻力指数.BAEP测量参数:Ⅰ、Ⅲ、Ⅴ各波的波幅、峰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记录所有试验数据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CD检查结果:眩晕组TCD异常40例(80.0%);其中一侧椎动脉狭窄21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双侧椎动脉狭窄4例,一侧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狭窄2例,前循环血管狭窄致基底动脉代偿1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6例.对照组,异常12例(25.0%);其中一侧椎动脉狭窄7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BAEP检查结果眩晕组异常患者为42例(84.0%),主要表现为Ⅴ波峰潜伏期延长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延长;其中脑干型为25例、内耳型8例、混合型9例.对照组BAEP异常18例,占37.5%,主要表现为Ⅰ波及Ⅲ波峰潜伏期延长;其中脑干型为2例、内耳型10例、混合型6例.2组间患者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联合TCD检测有利于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有利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
- 张淑平沙晶莹刘水平
- 关键词:眩晕经颅多普勒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后循环缺血
- 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转流术后脑血流变化经颅多普勒检查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转流术前、术后的脑血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22例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转流术前、术后分别进行经颅多谱勒检查(TCD),记录颅内血管的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侧与非手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Vs、Vm及PI值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底动脉(BA)的Vs、Vm值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值术前与术后比较有增高(P<0.01)。结论: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转流手术后颅内主要血管的血流速度及PI值均得到明显增高,脑供血得到很大改善,临床表现明显好转。
- 刘水平沙晶莹张茁
- 关键词:大动脉炎脑血流
- 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盗血程度与脑缺血临床表现关系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对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颅内盗血程度与脑缺血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0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有脑缺血表现组(43例)和无脑缺血表现组(1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记录椎动脉盗血程度及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是否参与盗血,对2组盗血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有脑缺血表现组无盗血、基底动脉盗血分别为1例(2.33%)、18(41.86%),与无脑缺血表现组[分别为3例(17.64%)、1例(5.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椎动脉程度与大脑后动脉盗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脑缺血表现与基底动脉参与盗血有关,与椎动脉盗血程度无关.
- 沙晶莹刘水平
- 关键词:脑缺血锁骨下动脉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