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力雄
- 作品数:28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脑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不同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测定种植系数(PE)和存活分数(SF)等参数并且根据L-Q模型绘制剂量存活曲线,为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方法实验采用体外传代培养的11种人脑胶质瘤细胞株,即T98G、SF295、Skmg-1、Skmg-4、MGR-1、MGR-2、MGR-3、UWR-7、SF767、SHG-44和uw28。应用集落形成技术和L-Q模型确定放射敏感性参数及绘制剂量存活曲线。结果11种人脑胶质瘤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PE从1.61%到40.89%;SF_2的范围从0.32到0.59,平均为0.44±0.10;SF_8从0.00到3.71×10^(-2),平均为0.42×10^(-2)±1.1×10^(-2)。结论 人脑胶质瘤细胞具有不同的内在放射敏感性。
- 潘力雄陈忠平李永强夏云飞
-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
- 侵袭性垂体腺瘤磁共振影像和生物学标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磁共振影像 (MRI)和分子生物学标记在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对 45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的MRI、术中所见结果和术后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45例垂体腺瘤中 ,MRI预测海绵窦侵袭的敏感性为 60 % ,特异性为 85 % ,阳性预测值为 83 % ,阴性预测值为 63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微血管密度(MVD)、Ki 67标记指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9)表达分别为5 2 .5 2± 11.18、2 .74± 2 .83、4.73± 0 .64、3 .0 5± 1.0 4,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 3 4.96±18.69、1.2 5± 1.45、3 .0 9± 1.48、0 .67± 0 .74(P <0 .0 1、<0 .0 5、<0 .0 1和 <0 .0 1)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抗转移基因nm 2 3表达为 1.5 5± 1.5 2 ,明显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 4.0 8± 1.18(P <0 .0 1) ;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原癌基因c myc标记指数和癌基因bcl 2表达分别为 1.0 7± 1.5 4、2 .3 4± 1.75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 0 .3 5± 0 .73、1.66± 1.79比较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增强扫描的MRI对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术前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MVD、Ki 67、VEGF、MMP 9和nm2 3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存在一定的关系 。
- 潘力雄刘运生赵继红
-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磁共振影像生物学标记
- 垂体腺瘤与鞍区脑膜瘤的MRI鉴别诊断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提高MRI检查对垂体腺瘤与鞍区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助于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方法。方法经MRI检查和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45例,鞍区脑膜瘤5例,分析垂体腺瘤与鞍区脑膜瘤的信号特点、生长范围及生长方式。结果垂体腺瘤组中32例肿瘤突破鞍隔向鞍上生长,其中21例视交叉受累;26例向下破坏鞍底进入蝶窦;17例向一侧或两侧侵犯鞍旁和海绵窦,推压或包裹颈内动脉。鞍区脑膜瘤组中鞍隔脑膜瘤2例,鞍旁脑膜瘤3例。结论MRI能鉴别垂体腺瘤与鞍区脑膜瘤,对临床确定正确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陈星强肖利华黄军荣苏兴电潘力雄
- 关键词:垂体腺瘤鞍区脑膜瘤MRI手术入路
- 扩大翼点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临床体会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包括经眶额入路、经颧弓入路和眶颧弓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优越性和适应证。方法经标准翼点入路11例,眶额入路19例,颧弓入路4例,眶颧弓入路4例。结果病灶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4例,无法处理病灶1例,无一例出现脑牵拉损伤。结论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处理颅底病灶比标准的翼点入路显露更好,正常脑组织侵袭性更小。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不仅适于前中颅底肿瘤的切除,而且可应用于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的手术治疗。
- 潘力雄刘运生陈忠平李少鹏刘小红刘锡川蔡涛付万新宋敏鹰
- 关键词:翼点入路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 评价使用可脱卸弹簧圈(GDC、EDC、DC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破裂出血动脉瘤过程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处理办法.方法 血管内栓塞治疗Hunt-HessⅠ-Ⅲ级动脉瘤病人30例,6例患者同时加用腰穿放置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观察栓塞效果及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4例,而6例腰穿置管患者无一发生血管痉挛.所有患者随访1~24个月,4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病人中度致残2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特点.腰穿放置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能对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 蔡涛陈丽静陈国明宋志惠徐子明潘力雄李少鹏宋敏鹰付万新刘锡川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可脱卸弹簧圈脑血管痉挛血管内治疗
- 小檗碱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995年
- 本研究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管阻塞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小檗碱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结累发现:(1)可降低脑缺血性癫痫发生率(P<0.05)与死亡率(P<0.025);(2)小檗碱可提高脑缺血再灌流早期(120min)缺血易损区中的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对缺血性损伤的耐受力,(3)小檗碱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流晚期(7d)缺血易损区中的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P<0.01).提示小檗碱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潘力雄姚志彬陈以慈
- 关键词:脑缺血小檗碱黄连素药理学
- 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25例恢复良好,中残7例,重残和植物生存5例,死亡39例,死亡率为51·3%。结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早期迅速查明休克原因尤为重要。救治中强调就地抢救及手术的必要性。
- 刘锡川潘力雄
- 关键词:颅脑损伤休克
- 细胞移植与中枢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
- 2005年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的难题之一。传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治疗效果不理想,促进内在神经再生和改善微环境的治疗前景也不乐观,神经干细胞移植为治愈中枢神经功能缺损提供了新的可能。
- 潘力雄刘运生
- 关键词:细胞移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神经功能缺损
- 脑缺血选择性海马 CA_1 区神经元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1997年
- 采用Pulsineli-Brierley4血管阻塞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大鼠全脑缺血20min再灌流8h,c-fos基因表达及再灌流7d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害。在缺血再灌流早期(8h)海马CA1区极少c-fos表达,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大量c-fos表达。缺血再灌流晚期(7d)镀银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其突触终末带呈黑色溃变相,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呈金黄色正常相。相邻切片HE染色示缺血组海马CA1区核完整的锥体细胞数(5±2.6个/200μm)与对照组(40±2.9个/μ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缺血诱导的c-fos基因表达对于缺血易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可能起直接的调控作用。
- 潘力雄潘力雄姚志彬
-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元损害C-FOS基因表达
- 黄连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潘力雄
- 关键词:黄连素缺血性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