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大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写作
  • 3篇散文
  • 3篇文化
  • 2篇新闻
  • 2篇艺术
  • 2篇哲理
  • 2篇审美
  • 2篇审美特征
  • 2篇思维
  • 2篇情感
  • 2篇文学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语文
  • 1篇大学语文课
  • 1篇大学语文课程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独行
  • 1篇对话录
  • 1篇新民晚报
  • 1篇新闻背景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华中理工大学

作者

  • 17篇潘大华

传媒

  • 6篇写作(中)
  • 3篇学习月刊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师道(人文)
  • 1篇阅读与写作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华中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留学思维与文凭批判——读徐小平《图穷对话录》和《黄金是怎样炼成的》
2003年
一个北京著名中学的毕业生,因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取名牌大学,只就读于一所一般的大学。为了挽回面子,她把毕业后迅速出国当成了唯一的目标,甚至不惜走已被大多数青年不屑的找老外结婚出国之路。在与徐小平多次艰难对话后,终于改变了初衷,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美国一家在华的金融公司录用。她决定在国内积累几年经验后再出国深造。后来她碰到徐小平不禁感慨地说:“两年前能够在新东方遇见你。
潘大华
关键词:对话录文凭
历史缝隙中的诗歌生态——20世纪60年代初期抒情诗回眸与审视
2003年
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1~1963年)中国诗歌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一些诗人以自然风光、田园山水和边塞风情为题材,写出了一些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诗。本文分析了这一时段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剖析了其繁荣的原因以及不足之处,强调了时代环境对于诗歌生态的重要性。
潘大华
关键词:抒情诗审美特征题材
思想独行特立的文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笔现象考察
2001年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学人参与的“新现象”——随笔 ,大有与叙事、抒情的散文并驾比肩的趋势。本文分析了这种思想性随笔繁荣的原因 。
潘大华
关键词:随笔散文创作思想性
以古文的“桥墩”架起文化的“桥梁”
2007年
大学语文课程,其目的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母语”水平——对汉语语文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是一种“补课”的需要,而且是从全面培养“人”的战略角度考虑的必然选择。它对于增强人文精神、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从1981年以来,全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潘大华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当代大学生桥梁文化桥墩古文
体育新闻的魅力何在——从两则体育新闻的比较谈起
1994年
体育事业的飞跃发展,体育新闻越来越为读者所喜爱。如何写好体育新闻,使之具有磁石般吸引人的魅力。
潘大华
关键词:体育新闻新闻背景《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新闻素材体育明星
中国“三农”现状的实话实说
2002年
一个社会学工作者,运用"由下而上"的调查方式,历时四个多月,深入河南农村、乡镇,对中国的"三农"以及"三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虑以日记体的形式写出,一出版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就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潘大华
关键词:农民劳动者土地家庭承包制乡村民主
论诗的哲理意蕴
1998年
抒情诗的哲理意蕴是诗耐读而有价值的体现。诗的“理”与“情”在诗中是相辅相成的。但诗中之“理”不是说教,硬贴。
潘大华
关键词:哲理情感
艺术感受与文学写作
1995年
汪曾祺的一个短篇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喜欢钓鱼的医生在湖边垂钓,有病人来了,他把鱼杆往那一搁就去给病人看病了。蓦地,一只钢蓝色的蜻蜒飞来,停立在鱼杆之上。“你想一想那个画面,非常静,非常宁静。要是没有这个蜻蜒飞来往鱼杆上一站的话,你就感觉不到那个宁静。那个蜻蜒,钢蓝色的。
潘大华
关键词:文学写作艺术感觉艺术感受力宁静艺术体验
一部有新意有深度的小说讲稿——王安忆《心灵世界》读后
1998年
王安忆的《心灵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是她在复旦大学讲学的教案结集。它不同一般的写作讲义的地方在于:熔小说理论、小说创作和小说鉴赏于一炉,带领你走进小说的世界,去品味小说,去探索小说,去悟得小说写作的技巧。王安忆对小说的理解是独特的,她认为小说不是现实,而是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有着另一种规律、原则、起源和归宿。这个心灵世界的价值,就在于开拓了精神空间,建筑了精神宫殿。
潘大华
关键词:心灵世界小说鉴赏小说写作小说理论讲稿
大散文概念与大散文文体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为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综述90年代以来人们对“大散文”概念认识上的分歧,实际上是对散文重“类”和重“体”认识上的分歧。笔者认为,从文体上而言,的确有一种“大”散文出现应予认定。第二部分,阐述“大散文”的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们是:一、大篇幅、大格局;二、大境界、大气象;三,文化内涵和文化思考。
潘大华
关键词:文体散文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篇幅艺术境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