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
- 作品数:31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内外流多组元化学反应流场一体化数值模拟模型
- 本发明公开了内外流多组元化学反应流场一体化数值模拟模型,属飞行器气动计算领域。本发明将空气化学反应和燃料燃烧反应视为一个整体化学反应系统,采用统一的格式建立包含了C、H、O、N 等元素的气体单质、化合物和NO<Sup>+...
- 杨天鹏李佳伟赵法明王江峰王钰涵樊孝峰王丁李龙飞
- 文献传递
- 基于磁流体流动控制的轴对称再入飞行器热防护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流体流动控制的轴对称再入飞行器热防护方法。本发明利用通电多边形线圈组合成的线圈网络生成轴对称再入飞行器近壁面区域的磁场。线圈网络覆盖再入飞行器外壳的内表面,局部磁场的拓扑结构由该区域的线圈数量、几何...
- 王江峰王丁李龙飞杨天鹏康明张棱尹
- 文献传递
- RP-3航空煤油替代燃料简化反应模型计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RP‑3航空煤油替代燃料简化反应模型计算方法,属航空推进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了稳态近似、部分平衡、敏感性分析和路径分析等化学反应机理简化方法,从RP‑3航空煤油替代燃料的选择及其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出发,给出了构...
- 杨天鹏樊孝峰李佳伟王江峰赵法明李龙飞王丁
- 文献传递
- 高超声速飞行器弹道状态多场耦合的热气动弹性计算技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弹道状态多场耦合的热气动弹性计算方法,属飞行器气动计算领域。在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中,随着超音速飞行器飞行速度的增加,飞行器结构遭受着严峻的气动加热作用。同时由于越来越复杂的任务需求,飞行轨迹...
- 李佳伟杨天鹏王江峰王钰涵李龙飞王丁
- 文献传递
- 波瓣混合器对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红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为了研究波瓣混合器对排气系统红外特性的影响,设计了波瓣数分别为12、15、18的波瓣混合器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波瓣数对排气系统红外抑制效果的影响,并与相应的环形混合器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波瓣数的增加,排气系统的推力略微升高,最大差值在0.1%以内;波瓣数越少,排气系统内、外涵气流的热混合度越高,尾喷流的最高温度和红外辐射强度越低,波瓣数由18减少到12时,喷流辐射强度最大降低了18.1%;相比环形混合器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在侧向和下方探测面上纯喷流辐射的90°方位角,三种波瓣数的波瓣混合器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辐射强度分别降低了20.9%和26.9%以上。因此,为了得到更好的红外抑制效果,建议使用较少波瓣数的波瓣混合器。
- 王丁吉洪湖卢浩浩
- 关键词:波瓣混合器红外辐射
- 二元俯仰矢量喷管排气系统红外特征模拟实验被引量:3
- 2017年
- 实验研究了二元俯仰矢量喷管排气系统在几何偏转角0°,10°,20°三种状态下的壁面温度分布与红外辐射特征,并与基准轴对称喷管排气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元俯仰矢量喷管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特征相对基准轴对称喷管排气系统有明显下降,正尾向降幅约10%;随着几何偏转角的增加,隔热屏与收敛段的温度逐渐上升,偏转段压力侧壁面温度略有上升,吸力侧壁面温度略有下降,最大变化幅值30K;排气系统红外辐射强度随偏转角增大而增大,尾向15°~45°和-15°^-60°范围内增幅明显,最大增幅可达70%。
- 卢浩浩吉洪湖刘健王丁王浩周兵
- 关键词:排气系统红外辐射
- 一种高推力和低红外特征的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被引量:4
- 2017年
- 基于某轴对称排气系统,建立了一种小中段偏径比(S_m/D)、出口偏径比(S_o/D)大于0的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模型。该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在除了上方探测面0°到20°的角度范围内,所研究的其余方位角均做到了喷管型面对排气系统内部涡轮等高温部件的遮挡。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的推力和红外特性,并与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小中段偏径比和大长径比使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避免了推力损失,相比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该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的推力增加了0.2%;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强度在侧向探测面上最小,在上方探测面最大;相比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在0°方位角降低了97%以上,在侧向、上方和下方探测面90°方向分别降低了62.1%、26.1%和34.9%。
- 王丁吉洪湖黄伟
- 关键词:排气系统红外辐射推力
- 一种用于二元喷管出口的低红外特征波瓣引射混合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二元喷管出口的低红外特征波瓣引射混合装置,包含了矩形过渡段、波瓣段、波瓣过渡段和分开式冷、热流通道段,对于传统的二元喷管型面无法形成有效遮挡的排气系统内部高温部件(中心锥、支板、混合器),本装置特殊...
- 吉洪湖王丁黄伟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二元喷管出口的低红外特征波瓣引射混合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二元喷管出口的低红外特征波瓣引射混合装置,包含了矩形过渡段、波瓣段、波瓣过渡段和分开式冷、热流通道段,对于传统的二元喷管型面无法形成有效遮挡的排气系统内部高温部件(中心锥、支板、混合器),本装置特殊的波...
- 吉洪湖王丁黄伟
- 文献传递
- 部件冷却对二元俯仰矢量排气系统红外特征抑制实验被引量:6
- 2017年
- 实验测试了采用中心锥气膜冷却和喷管冲击-气膜冷却的二元俯仰(2D-CD)矢量排气系统,在几何偏转0°,10°,20°三种角度下,壁面温度和红外辐射特征分布,并与未冷却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密后疏的气膜孔排布形式可有效减小热侧面高温区域大小。中心锥冷却时,密流比为0.8条件下壁面冷却效率达45%~63%,排气系统尾向±10°范围内红外辐射强度下降20%;但是由于冷气流注入,导致下游壁面(隔热屏、喷管)温度升高,在30°探测方向上红外辐射强度上升15%。喷管冷却时,收敛段(密流比为0.25)冷却效率达19%~33%,扩张段(密流比为0.65)冷却效率达75.5%~83.5%,侧壁段(密流比为0.65)冷却效率达78%~90%,导致在排气系统尾向15°~75°范围内,红外辐射强度下降30%以上,最大降幅达80%(几何偏转20°,宽边探测面30°探测方向)。
- 卢浩浩吉洪湖王丁刘健王浩
- 关键词:气膜冷却红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