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湘诗中的死亡表现
- 2004年
- 朱湘有许多诗歌是表现死亡的。他诗歌中的死亡可以分为他人之死、英雄之死、朋友之死、诗人之死四大类。对于死亡的表现也大体经历了一种由外到内、由空泛到具体、由虚到实的过程,其态度既有常人的一面,又有非常人的一面。朱湘最后的自杀是其非常人一面的具体表现,其诗性的方式可称得上对于诗歌的一种"殉道"。
- 王元中
- 关键词:艺术行为悲剧性
- 此时如何长语——记雷达老师
- 2018年
- 雷达老师突然走了,走得太过突然,昨天下午同事告知时不能接受,过了一夜的辗转反侧、前思后想,还是不能接受!仿佛是刚刚发生的事,因为参加李杜诗歌节的事,2017年秋初的时候,雷老师来天水,有一日陪他吃饭,接他时在宾馆的房间见访客和电话不断,我感慨说:师父,你何时才能闲一点啊?雷老师回我:快了,过两年干不动了,我就回老家来,谁也不见,就和你们几个说说话,谈谈读书的事情。这才过了多少时间啊,阴阳相隔,雷老师想过的平淡日常的生活愿景,就突然成为永远的遗憾和奢望了!
- 王元中
- 关键词:老师雷达诗歌节读书
- 民间取向在新诗发展历史中的具体表现
- 2003年
- 民间取向是新诗在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性特征 ,具体表现在新诗的题材选择、语言的通俗化运用和诗体的民谣化努力三个方面。在实际的运用中 ,这一取向凝聚了诗人关于新诗发展的许多建设性思考 ,但由于外在非诗因素的不断干扰和掺杂 ,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危害。
- 王元中
- 关键词:新诗中国现代诗歌题材通俗化
- 现代新诗的白话选择及其引发的问题
- 2007年
- 在新诗的发韧时期,白话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富有意味的重大历史举措。白话的接受,一方面是环境的外在驱动,一方面则因缘于当时汉语诗歌本身的实际情形。它使汉语诗歌实现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过渡,但与此同时,它也为汉语诗歌的发展带来了种种问题,从内在制约了后起诗人为新诗的发展所做的种种努力。所以,如何创造一种如周作人所言的“把中国文学固有的特质因了外来影响而益美化”的既“融化”而又“独创”的新诗语言,便成了新世纪的中国诗人们需要认真思考并探索的一件大事。
- 王元中
- 关键词:现代新诗白话
- 林徽因诗歌的题材类型和诗艺表现被引量:4
- 2006年
- 诗人林徽因是一个被非诗的言说遮蔽了的模糊形象,但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真实历史中,她却是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现代女性诗人。在较为狭窄的个人生活空间里,她的诗歌在取材上表现出了在基本单一中却相对多样的特点,在艺术上则较为注意通过理性沉思和一些技巧方法对情感进行控制,于充分的主体加工中深化诗歌的审美内涵。依据诗人的才情,她本来极有可能超越自己而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诗人,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她身上种种的可能和潜力最后并没有演化成一种具体的事实。其诗的写作较多典雅规范的古典意味,个人性的创造则极其有限。
- 王元中
- 关键词:林徽因题材类型
- 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胡适新诗写作的美学追求及其影响
- 2003年
- "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是胡适在新诗的初创时期提出的一个新诗写作的纲领性美学主张。这一主张的形成,既缘自于胡适对于白话新诗写作中所出现的现实问题的敏感,同时又与他业已形成的中西诗歌经验背景密切相关。它的内涵虽难于确切认指,但仔细分梳,却自有其意义流向。其从正负两个方面对于胡适和整个新诗写作给予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 王元中
- 关键词:新诗经验主义
- 鲁迅的写作和民俗文化关系研究的可能性
- 2010年
- 从实际的情况看,民俗文化以及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表现,构成了鲁迅写作极为丰富并且极有意味的写作内容,但是由于受既有落后民俗理念的影响,加之民俗文化在鲁迅写作中往往以精神或心理等无形形态存在的缘故,鲁迅的写作和民俗文化的关系这一本来很有价值的话题并未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立足于写作的本位立场,在更为宽阔的思维空间中审视鲁迅在写作中对于民俗文化内容的主体措置及其对后来作家写作的影响,也便成了重新梳理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可能也重要的途径。
- 王元中逯全明
- 关键词:民俗文化
- 本土诗歌经验对于戴望舒象征主义接受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对外来文学的接受 ,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之后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戴望舒的象征主义接受立足于中国本土已有的诗歌经验 ,既积极调动了诗人主体的旧诗积淀 ,又充分考虑了新诗发展的实际需求。努力使接受成为一种主动的对话而非被动的倾听 ,显示出了鲜明的主观性、主动性和本土性特征。在中国文学进一步世界化的时候 ,他的做法 ,对于中国新诗的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 王元中郭富平
- 关键词:旧诗新诗诗歌创作
- 诗界革命与五四新诗运动被引量:3
- 2002年
- 作为两种在时间上紧密联系着的历史行为,诗界革命对于五四新诗运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主要是观念上的,具体表现于下述三个方面:()对于中国传统诗歌的“革命”意识上;()对于诗歌功12用的认识上;()关于变革传统诗歌的途径和手段的思考上。诗界革命事实上是五四新诗运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3本土经验资源。
- 王元中
- 关键词:诗歌体式诗歌史
- 身体在叙事中的丰富意蕴——秦岭小说的一种解读
- 2018年
- 小说家秦岭的创作多以其老家甘肃天水乡村为背景,他笔下的土地、粮食、水、牲畜、普通农民、乡村教师、计划专干诸等,无不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有关。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生命的存在首先表现为一种身体的存在,这种存在与乡村大地上的历史回声、社会变革、自然生态、生活法则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有着深刻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蕴。
- 王元中
- 关键词:小说家身体叙事乡村教师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