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妮妮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1
  • 1篇游走抑制因子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溶栓
  • 1篇溶栓后
  • 1篇时间窗
  • 1篇细胞
  • 1篇脑心
  • 1篇脑心通
  • 1篇进展型
  • 1篇进展型脑梗死
  • 1篇静脉
  • 1篇静脉溶栓
  • 1篇巨噬细胞

机构

  • 3篇郑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王妮妮
  • 2篇赵松耀
  • 2篇王起
  • 1篇陈洁
  • 1篇刘威
  • 1篇贾建民
  • 1篇刘喜灿
  • 1篇张彧青
  • 1篇冯磊
  • 1篇尹刘杰
  • 1篇崔亚平
  • 1篇汪桂青
  • 1篇秦晓明
  • 1篇窦海玲
  • 1篇李江涛
  • 1篇赵杰
  • 1篇杨阳
  • 1篇王润青
  • 1篇赵美英

传媒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脑心通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敏C反应蛋白、AP-1及MIF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激活蛋白酶-1(AP-1)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12月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及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脑心通辅助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hs-CRP、MIF、c-Jun蛋白及血浆粘滞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hs-CRP、MIF、c-Jun蛋白及血浆粘滞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显著减小斑块体积、降低炎症反应及改善患者血液粘滞度。
王起王妮妮
关键词:脑心通老年高敏C反应蛋白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抗凝剂应用时间窗研究
王润青杨阳刘威贾建民王起张彧青冯磊刘喜灿李江涛赵美英赵松耀赵杰王妮妮
本计划来源于郑州市2008年度科技攻关计划:郑州市科技局下达郑州市2008年度科技发展计划的通知(郑州市卫生局文件郑卫科教(2008)9号,项目编号13-22)。脑血管闭塞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再通的速度、程度和再...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抗凝剂时间窗
进展型脑梗死的CISS分型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分析进展型脑梗死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分型)及不同分型之间预后的差异,了解CISS分型预测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符合进展型脑梗死标准的患者进行CISS分型。随访患者卒中后6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比较不同亚型间的预后是否有差异。结果进展型脑梗死可见于不同的CISS亚型,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以心源性卒中预后最差,心源性脑卒中组和其他分型间死亡/残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穿支动脉病变组间死亡/残疾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型脑梗死的CISS亚型可推测脑梗死进展的机制,并为预后估计提供依据。
赵松耀崔亚平汪桂青王妮妮秦晓明尹刘杰窦海玲陈洁
关键词:进展型脑梗死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