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暗管明沟排水改良冷泉田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管明沟排水改良冷泉田的方法,所述暗管明沟排水改良冷泉田的方法在冒泉水集中处埋设暗管;暗管与泉眼分布的路线一致;明沟开挖在冷浸田最低洼一边,挖掘两侧夯实的呈∪型沟渠。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
- 徐祥玉张敏敏张志毅熊又升袁家富王娟
- 文献传递
- 起垄和施肥对冷浸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3年
- 通过起垄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措施对冷浸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以期为冷浸田改良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冷浸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介于48.5~198.0 mV之间,远低于正常稻田(450~700 mV)。起垄使0~5 cm土层氧化还原电位有升高趋势,但使〉5 cm土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冷浸田还原性物质总量变化范围为5.7~15.6 cmol.kg 1(起垄试验)和7.7~16.0 cmol.kg 1(施肥试验),起垄在短期内会提高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增施钾肥、锌肥和硅肥会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而磷肥用量对土壤还原性物质基本无影响。0~25cm和25~50 cm土层土壤Fe2+含量平均为3 388.92 mg.kg 1和3 356.39 mg.kg 1;起垄60 d后,土壤Fe2+含量随着起垄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与不施肥(CK)、氮磷钾(NPK)处理相比,施钾量增加20%(NPK2)、增加硅肥(NPK+Si)和增加锌肥(NPK+Zn)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壤Fe2+含量;0~25 cm土层土壤Fe2+含量高于25~50 cm土层。起垄和施肥使冷浸田土壤Mn2+含量先降低后升高。
- 徐祥玉张志毅王娟熊又升袁家富王时秋
- 关键词:起垄施肥冷浸田氧化还原电位
- 免耕起垄对冷浸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以湖北省典型冷泉烂泥型冷浸田为研究对象,结合旱育秧垄作栽培技术,设计垄高10 cm(LG10)、15 cm(LG15)、20 cm(LG20)与平作(CK)定位田间试验,比较2011年和2012年水稻生育期内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难降解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水稻灌浆期达到较高值。垄高LG15和LG20与CK处理相比,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难降解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冷浸田垄作免耕对其累积有促进作用。
- 张志毅熊又升徐祥玉王娟袁家富黄丽
- 关键词:起垄免耕冷浸田有机碳水稻
- 土壤温度和氧化还原特性对冷浸田CH_4排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普通稻田(GPF)、撂荒复耕冷浸田(RCWPF)和冷浸田(CWPF)的CH4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3种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峰值均出现在水稻分蘖盛期,且都只有一个典型的排放锋,且GPF的CH4排放通量平均值极显著小于RCWPF和CWPF。3种稻田CH4排放通量和温度均呈正相关,且RCWPF和CWPF的CH4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5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弱于GPF。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影响CH4排放通量,GPF的CH4排放通量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Fe2+含量及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681、0.689和0.642;除氧化还原电位外,RCWPF和CWPF的CH4排放通量与其他土壤氧化还原特性指标均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还原性强是冷浸田CH4排放通量高的原因之一。
- 王娟熊又升徐祥玉袁家富张志毅
- 关键词:冷浸田CH4排放土壤温度
- 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采集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设置不添加任何物质和分别添加白云石粉、生物炭、粉煤灰、聚丙烯酰胺和混合改良剂等6个处理,在持续淹水和干湿交替2种水分管理下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培养后第30、90、180和360天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水稳性。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条件下,改良剂对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达到180d时基本稳定;在持续淹水条件下,改良剂对2种类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具有短暂促进作用,且不稳定。在几种改良剂中,粉煤灰和混合改良剂(粉煤灰+生物炭+聚丙烯酰胺)对2种类型冷浸田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均表现促进作用。
- 张志毅汤文娟熊又升徐祥玉袁家富王娟黄丽
- 关键词:冷浸田团聚体干湿交替改良剂
- 一种暗管明沟排水改良冷泉田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管明沟排水改良冷泉田的方法,所述暗管明沟排水改良冷泉田的方法在冒泉水集中处埋设暗管;暗管与泉眼分布的路线一致;明沟开挖在冷浸田最低洼一边,挖掘两侧夯实的呈∪型沟渠。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
- 徐祥玉张敏敏张志毅熊又升袁家富王娟
- 文献传递
- 粉煤灰在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中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2年
- 从粉煤灰理化性质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对粉煤灰在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粉煤灰作为土壤改良剂,可以增加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和保温能力,调节土壤pH,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在污染治理方面,粉煤灰主要应用于废水处理、重金属钝化和废气滤除。最后,指出粉煤灰在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王娟熊又升张志毅袁家富徐祥玉彭成林
- 关键词:粉煤灰理化性质土壤改良污染治理
- 垄作免耕影响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温度和团聚体分布被引量:21
- 2014年
- 研究垄作免耕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同时,观察其耕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旨在为冷浸田的综合治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湖北省冷泉烂泥型冷浸田为对象,采用垄作免耕栽培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计垄高10(LG10)、15(LG15)、20 cm(LG20)和平作(CK)4个处理种植中稻。研究结果表明,起垄(垄高10和15 cm)能显著(P〈0.05)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2011年和2012年垄高15 cm较CK分别增产10.95%和18.51%;与CK处理相比,垄作土壤平均增温范围为0.4~1.2℃,在0~5 cm土层内,垄作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1 mm)含量明显提高;在〉5~25 cm土层内,土壤大团聚体含量LG15最高、CK最低、而LG20和LG10处于两者之间。垄高15 cm对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大于垄高10和20 cm。垄作对冷浸田表层(0~5 cm)和下层(〉5~25 cm)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存在差异,起垄后表层土壤大团聚体数量高于下层。但是,不同起垄高度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大团聚体的变化不存在对应的数学正相关。综上所述,冷浸田合适的免耕起垄高度为15 cm。
- 熊又升徐祥玉张志毅王娟袁家富刘光荣徐昌旭毛创业
- 关键词:土壤温度冷浸田垄作免耕水稻产量土壤团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