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百慧
- 作品数:36 被引量:48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新中国女性生命历程演变研究:特征、原因及影响
- 王富百慧
- 关键词:女性生命历程人口转变
- 社会因果还是健康选择?——关于中国老年健康不平等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简称"CLHLS")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老年健康不平等的两种观点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童年社会经济状况与成年社会经济状况均对老年期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但童年社会经济状况发挥作用的机制是通过影响成年社会经济状况进而对老年健康水平产生影响。尽管成年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导致老年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对老年健康水平的影响力明显大于童年时期,但影响机制却不能简单的一言以概之。健康生活方式在社会经济状况影响老年健康水平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可以降低社会经济状况为老年健康水平带来的累积劣势,且终身体育锻炼行为可以改善老年健康。因此,研究认为,老年健康不平等源于童年及成年的社会经济状况,通过影响中介因素间接作用于老年时期的健康水平,但这种累积劣势却可以通过个体的自我健康选择和终身健康生活方式得以改善。
- 王富百慧
- 关键词:老年健康
- 同伴支持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5
- 2018年
- 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现象日益受到重视,人际关系提供的社会支持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同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化情境。利用2016年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状况调查数据,对同伴支持行为与青少年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同伴陪伴与融合、信息指导的支持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因年龄、运动能力及家庭经济背景的差异,同伴支持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引导和改善同伴关系可能会对其身体活动有促进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都可能会对积极同伴关系的稳定产生影响,并间接干扰身体活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逐步探索。
- 王富百慧王元超谭芷晔
- 关键词:身体活动青少年
- 大变迁时代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中国实践”——基于年龄、时期、队列的视角被引量:2
- 2024年
- 以实证研究考察社会变迁进程中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多重形态。从年龄、时期和队列三维视角分析发现,队列趋势主导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变迁,城市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社会保障持续完善间接驱动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集体改变,这一特点在“50后”中表现最为显著。在时期层面,国民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自2010年开始持续提升,2013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除整体走向与政策实施、重大事件的发生周期基本吻合外,国民收入水平提升是重要外生力量。从个体生命历程判断,随年龄增长体育锻炼参与程度逐渐降低是一个共性规律,但下降过程中呈现2个不同的速率阶段。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变迁呈现代际的趋同和分化,“60后”“70后”“80后”是驱动城乡趋同的主要力量,性别趋同集中表现在“50后”“60后”“75前”群体中,由高等教育福利获得的机遇差异可能是导致新老代际分化趋势扩大的重要因素。
- 王富百慧赵玉峰张现苓
- 关键词:体育锻炼行为全民健身
- 陪伴是跨越焦虑的教育:一项来自家庭体育教养方式的研究证据被引量:3
- 2023年
-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中的2014—2015学年追踪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家庭体育教养方式对子女体育参与程度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兴趣教育和应试教育均对子女体育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兴趣使然的驱动力强于应试。应试教育不能直接提升子女的体育参与程度,但可以通过增强亲子关系实现。不同角色分工模式下的亲子关系具有多重中介作用,在体育家庭教养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更为重要。家庭体育教育外包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子女的体育兴趣及紧密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可以有效弥合弱势家庭环境对子女体育参与程度的不利影响。父母在陷入教养方式选择焦虑之前,应反思并正视家庭教育中的首要责任是陪伴。
- 王富百慧
-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
-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现状与特点
- 2021年
- 身体活动不足,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健康威胁因素之一。该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普遍低下,每周仅有2.34天达到身体活动的国际推荐量,显著低于国际身体活动平均水平。此外,其身体活动水平呈现同年龄组男生高于女生、城镇学校略高于农村学校,以及高年龄组显著高于低年龄组的特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或体育活动课的运动强度较小,尚未起到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作用,校外体育兴趣俱乐部和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参与度较低。
- 王富百慧李雅倩冯强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体育活动
- 家庭代际关系对城市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9年
- 代际关系是社会研究中衡量代际间有目的互动行为的重要内容,其中城市家庭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尤为重要。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但以往相关研究较多关注老年人锻炼的参与程度,忽视了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为此,基于代际团结理论,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家庭代际关系对城市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代际团结的潜在因素对锻炼决策影响程度大于外显因素,各个维度的作用强度依次为共识、联系、情感、功能、规范。父辈对子辈支持的期待已从经济供给和生活照料转向情感满足,更为注重代际互动的质量而非形式。居住距离不再是阻碍代际决策互动的主要障碍,经常与子女见面的老年人参与锻炼的可能性提高1倍,观念认同、情感支持、亲密联系是子辈支持父辈锻炼决策的关键因素。代际团结的负向影响是有条件的“规范”冲突,具体表现为生活照料和隔代照料,为子辈提供家务支持挤压了父辈锻炼时间和精力,但挤压程度与其自身健康状况和支持频率有关,可以通过适度调整降低其不利影响。隔代照料是城市老年人参与锻炼的主要障碍,没有隔代照料负担的老年人锻炼参与的可能性是有照料负担老年人的1.22倍,成为传统家庭文化与现代家庭关系之间、父辈追求自身发展与子辈照料需求之间以及代际文化适应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表现。
- 王富百慧
- 关键词:老年人锻炼行为代际关系
- 共同富裕视角下国民健康福利发展研究——兼及体育锻炼的贡献率
- 2024年
-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民生保障及福利制度的持续完善,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与福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目前,对于人口健康福利发展的概念、测量和趋势仍缺乏共识性认识。基于健康与福利两个系统的协调耦合关系,通过CRITIC权重法构建国民健康福利发展指数,分析了近20年(2003—2021年)国民健康福利发展的基本趋势,发现2003—2012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7%,2012—2021年的年均增长率上升至3.33%。计算了体育锻炼对国民健康福利水平提升的贡献率,总贡献率为3.79%,高于家庭人均全年医疗保健支出(2.99%,第19位)和政府卫生支出(2.52%,第21位)。2003—2021年体育锻炼的贡献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18%。
- 王富百慧张现苓
- 关键词:共同富裕体育锻炼贡献率
- 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队列分化机制研究——基于个体、家庭和社会网络支持的视角被引量:30
- 2019年
- 体育锻炼是关乎老年人个体健康水平和社会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因素,从生命历程的队列视角探讨老年人体育锻炼意义重大。分析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后发现,较晚出生队列中的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度更高。通过多重队列的比较研究发现,队列间个人支持、家庭支持、社会网络支持等影响机制的分化主要体现在较早出生的队列更容易受到健康的限制,并且有配偶、子女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老年人参与锻炼的可能性更高,但有常联系亲属可能反而会降低他们锻炼的参与率,受限于生理因素和资源累积劣势,参与锻炼更可能是缺乏亲属和社会网络支持的替代补充品;较晚出生队列的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有朋友支持和社区环境支持的老年人锻炼参与率更高,健康和子女受教育年限的影响程度没有年老队列的明显,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增加了累积优势,参与锻炼更可能是出于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从生命历程视角阐释特定社会情境中生理和社会因素在体育锻炼的差异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为从社会、家庭、个人层面考察老年人体育锻炼影响机制、调整完善健康促进政策提供新视角。
- 王富百慧谭雁潇
- 关键词:体育锻炼老年健康
- 分层与共性:我国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6
- 2019年
- 基于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调查数据,验证社区居民锻炼行为的梯度进化关系特点,从社区效应的角度研究居民锻炼行为的共性特征,探讨影响社区居民锻炼行为的同质性因素。研究发现,社区中居民的社会层次呈现一定的共同性特点,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职业层次及工作方式较为趋同。社区层次越高,居民健身意识越强,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越高,同伴关系越强,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越高,居民的锻炼行为具有与其居住社区相同的梯度进化特点。在不同层次的社区中,居民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锻炼意识、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共性因素,但在其他影响因素上表现为城乡差分与高低之别。
- 王富百慧王梅冯强武东明
- 关键词:社区体育锻炼行为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