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路
-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复治肺结核耐药检测的临床研究
- 目的 评价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检测效果。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5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耐药检测,以改良罗氏培养方法及药敏试验的结果为标准,对基因芯片技术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50例样本中,...
- 王小路
- 左氧氟沙星与双黄连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行盐酸左氧氟沙星配合双黄连静脉滴注治疗的实验组和单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用药后两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干湿性罗音完全吸收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干湿性罗音完全吸收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个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感染见效快、退热快,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王小路
- 关键词:肺部感染老年人左氧氟沙星双黄连注射液
- 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基因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基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的部分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71例。研究对象均送检了痰液标本,共1071份。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或病理学证实,或符合菌阴肺结核诊断标准。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研究对象痰标本进行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耐药基因检测,并以痰培养阳性标本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及评价其检测效能。结果PCR-反向点杂交检测的1071例患者中,596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阳性率为55.65%。其中,218例(36.58%)检出H、R、S、E耐药基因突变,分布于所测13个位点。H、R、S、E最常见突变位点分别位于KatG的315M(82.53%,137/166)、rpoB的$531L(69.50%,98/141)、rpsl的43M(78.65%,70/89)、embB的306M2(55.13%,43/78)和306M1(39.74%,31/78)。433例患者标本同时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培养阳性且同时PCR反向点杂交检测阳性157例。以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PCR-反向点杂交法对H、R、S、E的耐药检测经Kappa检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7、0.73、0.66、0.49);敏感度分别为88.89%(40/45)、79.66%(47/59)、67.57%(25/37)、63.16%(12/19);特异度分别为91.07%(102/112)、91.84%(90/98)、95.00%(114/120)、91.30%(126/138)。结论PCR-反向点杂交技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较为可靠,对早期临床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彭亦平宗佩兰辛茶香熊国亮胡群芳袁小兰史安良姚琳王小路万赞燕吴娟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基因
- 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47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误诊情况、治疗及预后。方法:综合分析我院47例诊断为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结果:47例患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38例(80.8%),有关节炎36例(76.6%),多发性红斑28例(59.6%),口干3例(6.4%),反复口腔溃疡2例(4.2%);结核菌素实验47例患者全部阳性,血结核抗体阳性32例(68.1%),血沉阳性37例(78.7%),抗"O"阳性16例(34.0%),类风湿因子阳性8例(17.0%),C反应蛋白阳性42例(89.4%);胸部CT发现肺部陈旧性病灶4例,36例骨关节炎患者有30例(83.3%)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无1例骨质破坏;47例患者中,误诊42例,误诊率达89.4%,其中,误诊为结缔组织病27例(64.3%)、骨性关节炎6例(14.3%)、风湿热4例(9.5%)、皮肤病3例(7.1%)、其他2例(4.8%);47例患者均在我院正规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并随访2年,无1例复发。结论: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误诊率高,结核菌素实验及血结核抗体对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姚琳史安良王小路
- 关键词:预后
-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210例临床分析及预防策略
-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对21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64.8%),轻中度...
- 邓国防吴于青王小路邹凌云
-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肝损害
- 文献传递
- 地塞米松与尿激酶联合应用注入胸腔治疗大鼠结核性胸膜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尿激酶联合应用注入大鼠胸腔对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根据体质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3组,每组20只。建立结核性胸膜炎后,A组大鼠右侧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尿激酶,B组注入尿激酶,C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24、72 h及5、7 d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排液量、肺功能、胸膜厚度和黏连情况。结果 24、72 h胸腔积液量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均P<0.05),7 d后胸腔积液量A组少于B组和C组(P均<0.05)。24 h后胸膜厚度A组低于B组(P<0.01),B组低于C组(P<0.01)。肺功能指标方面,PEF A组优于B组(P<0.05),B组优于C组(P<0.01),FEV0.3 A组优于B组(P<0.05),B组优于C组(P<0.01)。5、7 d时胸腔粘连评分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均P<0.05)。结论大鼠胸腔内联合注入尿激酶与地塞米松的效果优于单独注射等剂量的尿激酶。
- 王小路梅敏钱小军
-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地塞米松尿激酶胸腔注射动物
- 沙美特罗联合氨溴索及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氨溴索、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疏通呼吸道、低流量持续给氧、舒张支气管、发热患者使用抗生素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氨溴索2 mL及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4 mL进行混合后雾化吸入治疗,3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施立稳(活性成分为沙美特罗)50μg吸入治疗,2次·d-1。2组均7 d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aO2、FEV1及FVC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沙美特罗联合氨溴索及布地奈德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取得显著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王小路
- 关键词:沙美特罗氨溴索布地奈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 拉米夫定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抗结核治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评估拉米夫定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符合条件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护肝片和维生素C联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拉米夫定组应用拉米夫定、护肝片和维生素C联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结果应用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明显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安全有效,为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策略。
- 邓国防孙丽珍曹冬凤余叔侃吴于青王小路
- 关键词:结核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化学治疗
- 免疫联合介入治疗在耐多药的空洞型肺结核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评价免疫联合介入治疗在耐多药的空洞型肺结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耐多药的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介入治疗2个月+免疫治疗6个月+全身化疗21个月;对照组仅给予21个月全身化疗。治疗后3、21个月对2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及空洞闭合有效率分别为48.3%及48.3%,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及空洞闭合有效率分别为24.1%及21.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21个月: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及空洞闭合有效率分别为82.8%及79.3%,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及空洞闭合有效率分别为48.3%及51.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发生气胸2例,少许血痰3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免疫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在耐多药的空洞型肺结核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
- 王小路姚琳史安良
- 关键词:空洞型肺结核耐多药免疫介入
- 基因芯片与液体快速培养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照性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与液体快速培养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照性结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结核病患者,收集其痰液标本,同时以液体快速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以液体快速培养法为标准,判断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并以药敏试验为标准,判断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性。结果 (1)以液体快速培养法为标准,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 67%、95. 00%、96. 08%、77. 55%,Kappa检验显示两者一致性较高;(2)基因芯片法、液体快速培养法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50. 00%(50/100)、58. 00%(58/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以液体快速培养法阳性标本经药敏试验检测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结果为标准,基因芯片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 78%、97. 96%、87. 50%、96. 00%,检测异烟肼耐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 00%、100. 00%、100. 00%、96. 00%,Kappa检验显示两者一致性较高。结论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及耐药诊断中,基因芯片法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度,一致性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王小路梅敏刘光初胡群芳史安良雷建平熊国亮
- 关键词:结核病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