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悦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纳米混悬剂
  • 4篇混悬剂
  • 2篇重结晶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高压均质
  • 2篇非诺贝特
  • 1篇动物
  • 1篇动物体
  • 1篇动物体内
  • 1篇药动学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溶出度
  • 1篇溶出度测定
  • 1篇体内外相关性
  • 1篇体外
  • 1篇非洛贝特

机构

  • 4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王悦
  • 4篇王永禄
  • 4篇李学明
  • 4篇毛利娟
  • 2篇徐元龙
  • 2篇黄琴琴
  • 2篇程晓丹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溶出度测定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原料药粉、微粉化原料药粉的体外溶出特性,研究比较三者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并对其体内外相关性作出评价。方法以紫外分光法测定体外溶出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吸收分数,考察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的相关性。结果纳米组AUC0-36h和Cmax分别为原料组、微粉组的10倍和2倍,纳米混悬剂组体内吸收分数fa与体外溶出速率ft的关系为:fa=4.407 9ft?303.31,r=0.983 8。结论与原料和微粉组相比,非诺贝特制成纳米混悬剂后,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均有显著提高,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相关性良好。
王悦王永禄李学明毛利娟徐元龙
关键词: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溶出度体内外相关性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并表征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重结晶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以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并对制得的纳米混悬剂进行表征。结果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粒径为214.4 nm,跨距为0.46,平均Zeta电位为-22.7 mV,体系稳定。结论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处方简单、工艺稳定。
程晓丹王永禄李学明黄琴琴王悦毛利娟
关键词:紫杉醇纳米混悬剂重结晶高压均质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在动物体内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重结晶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以纳米粒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对制得的纳米混悬剂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及小鼠组织中的紫杉醇浓度。结果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粒径为214.4 nm,PI值为0.09,平均Zeta电位为-22.7 mV,体系稳定。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和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65和3.77 h;AUC分别为5.20和20.34μg.h.mL-1;MRT分别为3.20和2.75 h;CL分别为2.05和0.56 L.kg-1.h-1。与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在小鼠肝、脾、脑组织中的药物含量显著增加。结论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处方简单,制备工艺稳定,且具有良好的肝、脾靶向性,对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心、肾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李学明程晓丹王永禄毛利娟王悦黄琴琴
关键词:紫杉醇纳米混悬剂重结晶高压均质药动学
非洛贝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性考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制备非洛贝特纳米混悬剂,以促进药物溶出。方法:以非洛贝特为主药,采用熔融乳化法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选取处方中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用量比、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考察因素,药物粒径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筛选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同时考察制剂溶出速率和溶出浓度。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Poloxamer188:PVPK30用量比2:1、均质压力800bar,均质次数为9。所制纳米粒平均粒径为356nm,多分散系数为0.19,平均Zeta电位为-39mV。制剂5min时溶出浓度可达20.10mg·L-1,4h时达25.46mg·L-1,接近完全溶出。结论:将难溶药物非诺贝特制成纳米混悬剂可以显著改善其溶出作用。
毛利娟徐元龙李学明王悦王永禄
关键词:正交设计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