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平

作品数:62 被引量:540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油气
  • 10篇盆地
  • 9篇气藏
  • 7篇液相色谱
  • 7篇原油
  • 7篇色谱
  • 7篇相色谱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液相
  • 6篇油气藏
  • 6篇勘探
  • 5篇动力学
  • 5篇有机质
  • 5篇源岩
  • 5篇松辽盆地
  • 5篇化学动力学
  • 4篇地层
  • 4篇地层水
  • 4篇油气勘探

机构

  • 38篇东北石油大学
  • 26篇河北工业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作者

  • 62篇王振平
  • 22篇付晓泰
  • 19篇卢双舫
  • 9篇曲佳燕
  • 7篇孔令芳
  • 5篇王子文
  • 5篇杨春
  • 5篇张相春
  • 4篇王庆伦
  • 4篇尹清洋
  • 4篇陈秀营
  • 4篇刘晓艳
  • 4篇薛海涛
  • 4篇杨玉奇
  • 3篇付广
  • 3篇赵志超
  • 2篇陈章明
  • 2篇颜红霞
  • 2篇吴元燕
  • 2篇王雅春

传媒

  • 7篇大庆石油学院...
  • 4篇大庆石油地质...
  • 4篇石油学报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南开大学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第十届全国有...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世界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E)⁃N,N⁃二甲基⁃4⁃(2⁃(吡啶⁃4⁃基)乙烯基)苯胺的锌/镉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质被引量:2
2021年
以(E)‑N,N‑二甲基‑4‑(2‑(吡啶‑4‑基)乙烯基)苯胺(EDPVA)为有机源,以金属卤化物ZnX2和CdX2为无机源,用相应的浓酸HX(X=Cl、Br)提供酸性介质,通过溶剂缓慢挥发法得到了4个离子型单核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H_(2)EDPVA)[ZnCl_(4)](1)、(H_(2)EDPVA)[ZnBr_(4)](2)、(H_(2)EDPVA)[CdCl_(4)](3)和(H_(2)EDPVA)[CdBr_(4)](4)。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交替排列的刚性有机阳离子(H_(2)EDPVA)^(2+)和稍微扭曲的四面体形无机阴离子[MX_(4)]^(2-)(M=Zn、Cd;X=Cl、Br)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和氢键。发光性质研究表明,化合物1~4的蓝色磷光峰分别位于459、446、440和434 nm,斯托克斯位移分别为79、72、61和55 nm,半峰宽分别为100、88、87和100 nm,发光寿命τ分别为0.47、8.38、18.38和11.62μs。发光机理分析表明:化合物1~4的磷光发射是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王申宇陈典刘晓莉王硕文苑亚南王振平杨春
关键词:低维结构光致发光
油气垂向化探酸解烃异常识别被引量:6
1996年
以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实测酸解烃数据,提出了垂向上酸解烃背景和异常的概念,建立了砂岩、泥岩酸解烃背景的数学模型,提供了垂向上识别酸解烃异常的方法。对依─舒地堑某断陷内两口探井的应用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发现的异常与气藏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王振平傅晓泰吕广玉
关键词:油气勘探垂向烃类异常酸解烃
泥岩盖层烃类垂向分布规律和气藏追索被引量:5
1996年
在总结盖层烃类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用油气地球化学理论和盖层封油气理论,分析了盖层内烃类垂向分布的成因机制。盖层内烃类由"残留烃"和"滞留烃"叠加而成,残留烃主要分布于盖层中部,其组成变化受盖层排烃效应的控制,滞留烃主要分布于盖层的下部,其组成变化受烃类垂向迁移效应的控制。建立了盖层烃类垂向分布成因模式。并探讨了盖层烃类垂向分布规律在盖层研究和气藏追索中的作用。
王振平王子文
关键词:盖层气藏天然气勘探
天然气组分的水合常数、水合热及理论溶解度被引量:22
1998年
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天然气地球化学定量研究中的基础参数。欲应用理论公式计算天然气组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关键在于建立天然气组分的水合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本文利用天然气组分的溶解度数据,标定了甲烷、乙烷、丙烷、N2、CO2和H2S的水合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从而建立了上述组分的理论溶解度公式。经验证,至少在下述分压范围内,上述气体的溶解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甲烷≤60MPa;乙烷≤5MPa;丙烷≤3MPa;N2≤50MPa;CO2≤5MPa;H2S≤5MPa。天然气的水合热是研究气水合物形成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天然气组分的水合反应符合一般的化学反应规律。根据计算,上述气体的水合热分别为:甲烷,-17.741;乙烷,-10.471;丙烷,-9.441;CO2,-17.520;N2,-15.418;H2S,-11.845(负号表示水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水合热的单位:kJ/mol)。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压力趋向无穷大时,气体的溶解度趋向一极限值。
付晓泰王振平夏国朝
关键词:天然气组分水合热
原位聚合法制备可控结构聚乙烯的研究
闫卫东张旭刘盘阁曹晨刚黄英娟王振平刘国栋
研究的关键在于乙烯齐聚催化剂和共聚催化剂的协同作用的好坏。设计并合成了10种铁系催化剂和5种钴系催化剂,通过在不同的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浓度、主催化剂/助催化剂配比等条件下,考察催化剂活性、 α-烯烃碳数分布等变化规律...
关键词:
关键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原位共聚Α-烯烃
氯仿“A”分析新方法及C_7以上正构烷烃地化指标被引量:2
1996年
提出一种解决轻烃损失的测定氯仿“A”的新方法。采用正己烷冷抽提,气相色谱外标计量抽提物(A1),残样再用氯仿进行二次冷抽提,得到氯仿抽提物(A2)。(A1+A2)即为样品中包括轻烃组分的氯仿“A”量。讨论了上述冷抽提物中正构烷烃地化指标的计算方法。将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常规方法作了对比,表明轻烃组分对某些地化指标有较大影响。
赵锡嘏付晓泰王振平曲佳燕
关键词:轻烃抽提地球化学指标正构烷烃石油化学
油藏热破坏的化学动力学定量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给出了一种利用恒容热解技术反映压力作用的油成气模拟实验方法,采用该方法的实验结果,标定了两个取自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原油样品的油成气平行一级反应化学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定量描述热对油藏的破坏程度并预测油藏分布的下限深度.计算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油藏受热破坏的起始深度为4 500m,埋深下限大于7 500m,准噶尔盆地油藏受热破坏起始深度为3 250m,埋深下限5 400m~>6500m,与两个盆地油藏分布情况相符.
曲佳燕王振平付晓泰卢双舫
关键词:油藏化学动力学
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芳香化合物被引量:1
1995年
发展了用液相色谱法检测地质样品中芳香化合物的方法。对观察到的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分析,讨论了该法对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意义。
付晓泰王振平曲佳燕
关键词:液相色谱法地质样品芳香化合物油气勘探
含有不整合面的钻井剖面中酸解烃的垂向分布规律
2012年
系统测量了不同时代、不同埋深的不整合面钻井剖面中酸解烃的分布,发现不整合面之下发育有总烃、甲烷浓度低而大分子烃类相对富集的烃类异常带,分析认为此异常带是风化脱气作用形成的脱气带,其厚度与下伏地层成岩程度有关。该发现对评价含油气盆地剥蚀与气藏保存、破坏的关系,不整合面对油气运聚的影响等有重要意义,也为解决剥蚀量恢复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线索。
王振平尹清洋陈秀营
关键词:不整合面酸解烃油气运移
发挥科研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
2001年
本文就科学研究对教师素质的影响及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刘晓艳付晓泰卢双舫王振平付广李椿
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实验能力实验课教学成果师资队伍科研促教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