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彩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5岁儿童功能性遗粪症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区4~5岁儿童功能性遗粪症的流行情况、诊疗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专科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分析4~5岁儿童功能性遗粪症的患病情况、诊疗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流行病学:4~5岁儿童功能性遗粪症的患病率为2.23%,其中男童患病率为1.46%,女童患病率为3.14%,女童患病率高于男童(Х^2=12.946,P〈0.01)。90例患儿中偶尔发生者占82.22%,经常发生者占17.78%。90例患儿曾就诊者仅8例(就诊率为8.89%),治疗时间均不足1年,且效果不佳。(2)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大家庭、入园前保姆或机构照看、非头胎、儿童早产、儿童遗尿、儿童便秘、父亲遗粪史、母亲遗尿史(OR=2.064,0.354,0.613,2.551,3.729,3.235,5.450,11.066,13.314)是功能性遗粪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功能性遗粪症的患病率大大高于临床医师的估计,就诊率低;女性、非头胎、儿童早产、儿童遗尿、儿童便秘、父亲遗粪史和母亲遗尿史是4—5岁儿童功能性遗粪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 衣明纪周晓彬冉霓傅芃王敬彩
- 关键词:儿童患病率
- 儿童功能性遗粪症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7年
- 儿童功能性遗粪症属排泄功能障碍,是一种慢性行为问题,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统一和公认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大大超过其就诊率,治疗也需要长期坚持。该病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而且给家庭、社会也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负担,该文将近年来儿童功能性遗粪症的流行情况、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敬彩衣明纪
- 关键词:发病机制心理儿童
- 婴儿期母乳喂养与学龄期儿童认知和行为发育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婴儿期母乳喂养与学龄期儿童认知和行为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泰安市宁阳县城区二所小学的581名7~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儿童认知和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其学龄期认知、行为发育情况和婴儿期喂养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婴儿期母乳喂养类型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学龄期儿童认知和行为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4个月内仅喂母乳男童的知觉辨别、类同比较和抽象推理的正确题数多于对照组(Pa〈0.05),仅喂母乳女童的类同比较、比较推理、系列关系的正确题数多于对照组(Pa〈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月内母乳喂养量越多、婴儿期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学龄期智商数越高,而行为总分越低。结论婴儿期母乳喂养量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学龄期认知发育越好,行为问题发生越少。
- 王敬彩姚国衣明纪
- 关键词:母乳喂养儿童学龄期LOGISTIC回归模型
- 婴儿期母乳喂养与孤独症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婴儿期母乳喂养与孤独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72例孤独症患儿作为孤独症组,同时随机抽取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参加系统保健的正常儿童111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构成一致。参照国外同类调查问卷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设计自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婴儿期喂养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婴儿期母乳喂养与孤独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孤独症组儿童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20.97%,对照组儿童4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为51.08%,对照组明显高于孤独症组(χ2=102.874,P<0.01)。在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方面,孤独症组儿童平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3.82±0.46)月,对照组为(6.61±0.49)月,两组儿童的平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不同(t=2.74,P<0.01);孤独症组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和3~6个月的比例分别是26.34%和15.32%,对照组分别是9.23%和10.66%,孤独症组高于对照组(P<0.01,0.05);孤独症组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9个月的比例为35.22%,而对照组为55.02%,孤独症组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喂养类型是孤独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429),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是孤独症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28)。结论:婴儿期喂养方式与孤独症的发生有关;4个月内母乳喂养比例越高,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儿童孤独症的发生率越低。
- 王敬彩衣明纪冉霓付芃
- 关键词:母乳喂养儿童孤独症LOGISTIC回归模型
- 夜间遗尿症儿童气质与家庭环境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夜间遗尿症儿童的气质纬度及家庭环境特点,为其综合干预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专科随访相结合的方式,选择5~6岁夜间遗尿症儿童94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夜间遗尿症儿童的气质纬度和家庭环境特征。结果夜间遗尿症儿童气质维度方面的活动水平、反应强度、坚持度及反应闭得分[分别为(3.89±0.83)分,(4.02±0.88)分,(4.25±0.57)分,(3.11±0.67)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6±0.78)分,(3.59±0.79)分,(4.04±0.58)分,(2.94±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及注意分散度得分[分别为(4.57±1.08)分,(4.51±0.94)分,(4.77±0.75)分,(4.42±0.84)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0±0.84)分,(4.90±0.89)分,(5.25±0.80)分,(4.65±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特征方面病例组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方面的得分[分别为(5.62±1.68)分,(4.83±1.74)分,(5.85±1.77)分,(3.94±1.87)分,(4.72±2.20)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3±1.39)分,(5.56±1.41)分,(6.46±1.90)分,(4.72±2.04)分,(5.36±2.32)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控制性的得分(4.51±2.08)分高于对照组(4.03±1.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间遗尿症儿童有独特的气质特点,其家庭环境不良。在对夜间遗尿症儿童进行综合干预时,应改善其家庭环境并结合其气质特点进行。
- 胡晓燕衣明纪冯雪英王敬彩孙殿凤冉霓傅芃
- 关键词:夜间遗尿症气质家庭环境儿童
- 功能性遗粪症儿童心理发育特点的病例对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遗粪症(FE)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从青岛市城区抽取4044名4~5岁儿童。男2196名,女1848名。应用自制的儿童一般情况与遗粪症影响因素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3~7岁儿童气质量表与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抽样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生长发育状况,将调查发现的90例FE儿童作为病例组,其他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FE儿童的气质、行为和家庭环境特征。FE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手册第3版(CCMD-3)标准。结果4~5岁儿童FE的患病率为2.23%(90/4044例),其中男童患病率为1.46%(32/2196例),女童患病率为3.14%(58/1848例)。FE儿童气质维度方面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和坚持度的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注意分散度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家庭环境特征方面病例组亲密度和组织性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而矛盾性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E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风险较健康对照组大(OR=1.931)。FE是男童发生不成熟、分裂样、攻击和行为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OR=2.96,3.94,8.26,3.22),是女童发生体诉、攻击性和多动的危险因素(OR=4.35,3.47,2.14);FE儿童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风险大于健康对照组(OR=2.650)。结论FE的实际患病率远远超过临床医师的估计。FE儿童有其气质特点,发生行为问题及患ADHD的风险较高。FE对儿童的行为发展和家庭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改善FE儿童的生命质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 衣明纪周晓彬王敬彩冉霓傅芃
- 关键词:心理气质家庭环境儿童
- 婴儿期喂养行为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探讨
- 2008年
- 王敬彩孙美红衣明纪冉霓傅芃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婴儿期精神卫生问题注意力不集中ADHD
- 儿童功能性遗粪症流行病学特点及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遗粪症的流行学特征、相关因素及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为功能性遗粪症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7年07月~2007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其中以区和年龄为层,以幼儿园、小学、中...
- 王敬彩
-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点气质儿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