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芬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0例宫颈炎电烙后敷药对比疗效分析
- 1992年
- 子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生殖道炎症、顽固而难治愈。且与子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治疗方法除外用上药外、目前仍以电烙为主。虽效果已经肯定,但电烙后有的病人出血较多。有时甚至影响工作。宫颈中度糜烂或重度糜烂的患者有时需电烙2-3次。为此,我们采用“上皮安”软膏(成份:当归、生血余、象皮、生地、生龟板、生石膏、锻甘石、白蜡等各等份,共为细末,香油调成软膏)电烙后局部外敷的方法治疗宫颈炎患者150例。试图从中医角度能够起到祛腐生新的效果。同时另取电烙后同期应用“磺胺”软膏外敷的宫颈炎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了电烙后敷药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病人,并已诊断为慢性宫颈炎者。年龄一般24岁以下、50岁以上。其中以30-40岁居多。均为中度或重度糜烂。
- 王桂芬邢建华张丽蓉
- 关键词:宫颈炎敷药
- 地锦冲剂治疗外阴色素减退疾病9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外阴色素减退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3例外阴色素减退患者随机分为2组,轻、中、重三型。治疗组99例采用地锦冲剂(含地锦草)、对照组124例采用白金冲剂(含白花蛇舌草、金线重楼)外洗治疗,2组均内服六仙安(由苦参、威灵仙、石菖蒲、何首乌、火麻仁、防风组成),治疗30天为1疗程,观察3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5.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后组化(多巴)及电镜检查,超微结构显示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有较丰富的细胞器,黑色素细胞内有较丰富的黑色素颗粒,胶原纤维新生且见周期性横纹。结论:地锦冲剂治疗外阴色素减退疾病疗效确切。
- 邢恺芗王桂芬张丽蓉
- 关键词:外阴色素减退疾病中药治疗
- 中药主治外阴白色病损311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1994年
- 外阴白色病损是指妇女外阴部皮肤、粘膜出现组织变性和色素改变的一种疾病。又称局部上皮营养不良。中医学属“阴痒”、“阴蚀”、“阴痛”、“阴肿”等范畴。我们自1987年初开始根据病理诊断对外阴白色病损311例患者,采用不同中药外洗和内服中药六仙汤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11例(门诊307例,住院4例),年龄8~79岁。其中31~40岁占45.3%。
- 张丽蓉王桂芬刘桂馨邢恺芗
- 关键词:外阴白色病损阴肿阴痒仙汤色素改变
- 六仙安、地锦冲剂、白金冲剂治疗外阴白色病损223例临床分析
- <正> 1990年4月~1992年6月用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损223例,包括地锦冲剂(地锦草)99例,白金冲剂(白花蛇舌草,金钱重楼)124例。临床分为轻、中、重型,采用单纯外洗,外洗加内服以及内服、外洗、涂药3种方法,并...
- 张丽蓉邢恺芗王桂芬
- 文献传递
- 外阴上皮营养障碍中药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的对比观察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选1988年1月至1989年6月外阴上皮营养障碍共184例,包括增生型营养障碍78例,萎缩型(硬化性苔藓)67例,混合型营养障碍39例。每组各取5例于治疗前后做组化(多巴染色)及电镜检查。治疗前患处皮肤显示不同程度的外阴上皮增生、萎缩及退变,并可见过度角化。电镜示桥粒减少、胶原纤维有破坏以及小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多巴染色示弱阳性。治疗后,各层受侵上皮有不同程度地恢复正常,并讨论了这些变化和发病机理的关系。
- 刘桂馨陈有仲张丽蓉邢恺香王桂芬张志尧苏长海
- 关键词:外阴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