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林
- 作品数:6 被引量:15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基于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被引量:68
- 2015年
-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城市空间联系进行分析是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推进沿线区域合作共赢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栅格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依托陆路交通网络进行了城市空间联系状态模拟。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城市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走廊"空间特征。城市节点平均可达性时间为16.25 h,可达性在2 h以内的区域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0.60%,可达性最差的区域大都为荒漠地区,最差可达性高达171 h;西安作为门户城市,承担了中国西北五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联系。中亚国家内部及其与外部国家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较为薄弱;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发育形成4条轴线,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过程中,应实施"点—轴"带动,协同推进重点发展走廊和中心城市培育工作。
- 曹小曙李涛杨文越黄晓燕殷江滨刘永伟梁斐雯王武林王妙妙陈慧灵张百献
- 关键词:陆路交通可达性
-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路交通优势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量:47
- 2015年
- 通过集成公路网络密度、城市邻近度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等指标,测量了2012年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市、区)的公路交通优势度,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选择拟合程度最优的SEM模型探讨了公路交通优势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市、区)的公路网络密度、城市邻近度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的差异较大,公路交通优势度呈现偏右的正态分布;2将公路交通优势度从优到劣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第二等级为秦巴山区、六盘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第三等级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以及四省藏区;第四等级为西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3SEM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OLS模型和SLM模型,结果显示,公路交通优势度对经济增长具有较明显的推动作用,公路交通优势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其经济产出的贡献达到0.193%,提高公路网络密度能提升公路交通优势度,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 王武林杨文越曹小曙
- 1980~2010年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路可达性演化研究被引量:19
- 2016年
- 以14个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年、1995年、2010年的公路网络数据,定量分析公路网络结构及公路可达性的演化,并通过对公路可达性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14个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公路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0年,14个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公路网络结构不断优化,但优劣排名具有较稳定的继承性。1980-2010年,网络可达性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网络可达性的优劣排名具有稳定性;栅格可达性相对较好的为罗霄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等,相对较差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根据1980-2010年网络可达性的空间集聚关系,将14个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化趋势划分为维持原样型、趋于集聚型、趋于均衡型3个类型。
- 王武林黄晓燕曹小曙
- 关键词:公路可达性
- 1978~2012年武陵山区通达性演化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 利用通达性系数和相对通达性、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经济潜力指标,结合GIS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1978~2012年武陵山区64个贫困县(市、区)与武陵山区及其外围38个地级市以上城市之间通达性演化的格局和特征,并分...
- 王武林王妙妙曹小曙
- 关键词:通达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1978-2012年武陵山区公路通达性演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5年
- 利用通达性系数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结合GIS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1978-2012年武陵山区64个县(市、区)与武陵山区及其外围38个地级市以上城市之间通达性演化的格局和特征,并分析了2000-2012年武陵山区经济发展格局,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模拟了通达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978-2000年,武陵山区通达性系数的稳定性较好,到2012年,通达性系数较小值具有向武陵山区东南部集聚的趋势。1978-2000年武陵山区的经济加权平均出行时间和人口加权出行时间的优劣程度均具有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圈层式"布局的特点,到2012年,经济加权平均出行时间和人口加权平均出行时间较小值均具有向武陵山区东南部迁移的趋势,原因在于武陵山区及其外围的东部和南部城市较多且路网发展更为迅速和完善。2000-2012年,武陵山区经济发展格局相对稳定,形成了"东部和西北部强、西南部和中北部弱"的经济发展格局,但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逐步扩大,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00-2012年武陵山区通达性的重要程度发生变化,通达性的优劣程度对于GDP的影响明显上升,通达性的改善在整体上较好地促进了武陵山区GDP的增长,对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通达性改善削弱了第一产业的发展,但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逐渐上升的正向影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正向影响显著上升。研究充实了贫困地区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和理论,对武陵山区通达性改善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王武林王妙妙曹小曙
- 关键词:通达性
- 1980—2010年中国乡村公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首先利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1980---2010年中国乡村公路的发展进行阶段,并总结出各个阶段的特征;其次,选取1980、1990、2000和2010年4个时间节点,分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乡村公路网络密度及差异;最后利用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乡村公路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公路发展可划分为缓慢发展、快速发展、质与量并重发展3个阶段;乡村公路网络密度大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状格局,59%以上的国土面积的乡村公路网络密度长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10年,可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乡村公路发展水平划分为领先、中游偏上、中游、中游偏下、较落后5类;客货运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投资、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等对乡村公路的发展影响较大,国家支农政策对促进乡村公路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 王武林曹小曙黄晓燕
- 关键词:乡村公路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