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猛

作品数:99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8篇理学
  • 32篇核科学技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RIBLL
  • 16篇总截面
  • 16篇反应总截面
  • 14篇子核
  • 14篇GLAUBE...
  • 13篇等时性
  • 12篇原子
  • 12篇探测器
  • 12篇重离子
  • 12篇核反应
  • 10篇重离子加速器
  • 10篇离子加速器
  • 10篇加速器
  • 9篇原子核
  • 9篇质子
  • 9篇中子
  • 9篇储存环
  • 7篇电离室
  • 7篇谱仪
  • 7篇核素

机构

  • 97篇中国科学院近...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97篇王猛
  • 70篇肖国青
  • 63篇郭忠言
  • 59篇詹文龙
  • 55篇孙志宇
  • 49篇毛瑞士
  • 47篇胡正国
  • 46篇陈志强
  • 45篇李加兴
  • 40篇徐瑚珊
  • 38篇李琛
  • 34篇陈立新
  • 29篇王建松
  • 25篇白洁
  • 20篇王金川
  • 18篇王武生
  • 17篇王全进
  • 16篇宁振江
  • 15篇张玉虎
  • 15篇王建峰

传媒

  • 24篇原子核物理评...
  • 17篇高能物理与核...
  • 7篇第11届全国...
  • 6篇核电子学与探...
  • 5篇核技术
  • 4篇原子能科学技...
  • 3篇物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第二届全国计...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物理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真空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5
  • 9篇2004
  • 11篇2003
  • 17篇2002
  • 5篇2001
  • 8篇2000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体环境中关键核过程研究
2020年
核天体物理是原子核物理与天体物理融合形成的前沿交叉学科,主要目标是研究天体环境中的核过程,进而理解宇宙中化学元素的起源、星体演化和爆发性天体事件。本项目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RFL),发展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结合国内外其他装置,针对以上核过程,精确测量关键核素的质量、衰变寿命和反应率,确定热碳氮氧循环(HCNO)突破、快质子俘获(rp)、中微子—质子(νp)、中子俘获等过程的核反应路径,理解宇宙中星体能量产生和元素起源。
唐晓东郭冰何建军王猛李阔昂王猛
关键词:熔合反应
CSR位置探针
文章介绍了一种可用于HIRFL-CSR的束流诊断设备——静电感应式位置探针的设计、标定及控制方案.束流位置通过束流在极板上感应电荷求得.通过Compact PCI获取束流的扫描及感应信号,平台测试中,拟用脉冲电流的直导线...
姚楠肖国青郭忠言白洁毛瑞士韦浩祁辉荣胡正国李文飞徐瑚珊孙志宇李加兴王猛陈立新李琛陈志强李建峰赵铁成陈若富徐华根贾飞
文献传递
80MeV/u^(20)Ne轰击~9Be碎裂产物反应总截面的测量
2002年
介绍了用透射法测量中能区2 0 Ne打9Be靶碎裂产生的次级束与Si靶作用的核反应总截面的方法 ,以及实验的探测器布局、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并对理论上预言有奇异结构的核1 2 N ,1 7Ne和1
李加兴郭忠言肖国青詹文龙孙志宇王建松田文栋王猛陈志强王武生宁振江王建峰毛瑞士
关键词:反应总截面核反应
大面积闪烁光纤阵列探测装置
描述了RIBLL上用的大面积闪烁光纤阵列探测装置的结构及其优点.并测量了探测器的时间和位置分辨能力.用蒙特卡罗法模拟了光导的传输效率,并实验测量了光导的传输效率.
李琛肖国青郭忠言詹文龙孙志宇李加兴陈志强王猛毛瑞士王武生陈立新白洁胡正国
关键词:光导蒙特卡罗法结构特点
文献传递
中能~8B和~9C与Si反应总截面的测量被引量:6
2001年
能量为 75MeV/u的12 C初级束轰击 2mm厚的初级Be靶 ,并利用RIBLL从弹核碎片中分离出 54 2MeV/u质子滴线核束8B和 61 1MeV/u的9C ,再轰击Si靶 ,用透射法测量了它们与Si的反应总截面σR.并应用Glauber模型进行理论计算 。
王全进詹文龙郭忠言肖国青孙志宇王猛陈志强李加兴王建松宁振江王金川王建峰
关键词:反应总截面GLAUBER模型质子晕碳9SI核反应
质子滴线核^(12)N在^(28)Si靶上的核反应总截面测量
2001年
描述了 5 0 .4MeV/u的12 N和 42 .3MeV/u的13 N次级放射性束在2 8Si靶上引起的核反应总截面σr 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12 N的反应总截面σr 比其相邻同位素核13 N有着异常的增大 .这可能是核形变及核子对效应造成的 ,试验中的测量误差也不可忽视 .利用微观Glauber模型计算了12 N在2 8Si靶上的核反应总截面 ,并与实验结果做了比较 。
宁振江李加兴郭忠言詹文龙王建松肖国青王全进王金川王猛王建峰陈志强
关键词:质子晕反应截面质子滴线核硅靶
适合探测较轻粒子的一种多极平行板雪崩计数器
2003年
一种高性能多极双维位置灵敏平行板雪崩计数器(multi-plate parallel plate avalanchecounter,MPPAC)在兰州中能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adioactive ion beam line in lanzhou,RIBLL)上被应用,由二次雪崩带来的高增益使它很适合探测较高能量的较轻粒子,它主要由1个中心阳极,x,y位置栅极和2个阴极组成,位置信号由x,y位置栅极采用电荷分除法读出,使用异丁烷工作气体,气压650Pa,阳极+400V,阴极-350V时,对于α粒子位置分辨为0.55mm(半高全宽度,fwhm),位置线性色散远好于±0.2mm,探测效率大于99.2%,同时,也研究了位置分辨与阳极、阴极电压的关系,与放大器成形时间常数的依赖,随工作气压变化等。
胡正国毛瑞士郭忠言肖国青詹文龙徐瑚珊王猛孙志宇陈志强陈立新白洁李琛张金霞李存藩
关键词:重离子加速器
CSRe肖特基谐振腔数据获取远控系统
2021年
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实验冷却储存环CSRe上的肖特基谐振腔的数据获取远控系统已搭建完成。该系统为核素质量与寿命测量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含了两个构建在图形化界面上的数据获取控制程序和数据监测程序。该系统提供了多种功能,以快捷地辅助调整实验设置。系统充分利用了频谱仪及数据记录仪的自身功能,并借助独立触发系统与远程电源开关,补足了成品数据记录仪的硬件缺失,得以成功实现自动获取大数据量数据文件的设计目标。除满足了核素质量与寿命的测量需求之外,该系统也可用于其他以CSRe上肖特基谐振腔为测量设备的实验。
王茜陈相成王猛张玉虎
关键词:储存环数据获取数据监测
丰中子奇异核^17B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RFL)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用束流透射法测量了丰中子奇异核17B与C靶反应的总截面.假定17B具有15B(核芯)+2n结构,采用Gauss+HO形式的密度分布和零力程Glauber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并得出17B的密度分布有一个很大的弥散,表明17B是双中子晕核.
胡正国王猛徐瑚珊孙志宇王建松肖国青詹文龙肖志刚毛瑞士张宏斌赵铁成徐治国王玥陈若富黄天衡高辉贾飞付芬高启韩建龙章学恒郑川余玉洪樊瑞睿李波郭忠言
关键词:反应总截面GLAUBER模型密度分布
用于HIAF-HFRS装置的飞行时间探测器样机性能研究
2024年
本工作制作了一套由快发光塑料闪烁体耦合快光电倍增管组成的塑料闪烁体飞行时间探测器的样机,通过皮秒脉冲激光测试了探测器的时间性能,旨在为将来的HIAF-HFRS飞行时间探测器作预研。对于两种不同尺寸的塑料闪烁体探测器,通过改变激光的光斑大小、频率、光强和轰击位置等各项参数来模拟真实重离子束流的情况,并使用CAEN-DT5742数字化仪以及Mesytec-MCFD16+MTDC32电子学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测试。使用聚焦激光照射在塑料闪烁体中心位置时,小尺寸(7 cm×7 cm)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的飞行时间(ToF)分辨最好可达8 ps;小-大(26 cm×10 cm)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的ToF分辨最好可达到12 ps。当改变激光各项参数后,得到对应的ToF分辨为10~16 ps和19~46 ps。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到的ToF分辨满足HFRS束线的时间分辨性能要求,为飞行时间探测器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吴潇天田苗王凯龙郑勇宋雨楠张磊章学恒王猛
关键词:塑料闪烁体飞行时间探测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