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兰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1篇病理
  • 9篇肝细胞
  • 7篇病理学
  • 6篇肿瘤
  • 6篇细胞癌
  • 6篇肝细胞癌
  • 5篇临床病理
  • 4篇蛋白
  • 4篇肝肿瘤
  • 3篇炎症
  • 3篇腺瘤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病理分析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平滑肌脂...
  • 2篇炎症型
  • 2篇预后
  • 2篇脂肪瘤
  • 2篇平滑肌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302...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三○...

作者

  • 17篇王玉兰
  • 15篇韦立新
  • 10篇杜经丽
  • 10篇石怀银
  • 7篇郭爱桃
  • 3篇赵景民
  • 2篇孙璐
  • 2篇宋欣
  • 2篇邰艳红
  • 1篇李春海
  • 1篇张亚勤
  • 1篇顾倬云
  • 1篇周和平
  • 1篇钟光林
  • 1篇李泽
  • 1篇黄茂辉
  • 1篇任会明
  • 1篇李信春
  • 1篇陈小倩

传媒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0
  • 1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胆管癌并存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同时伴发肝细胞癌与胆管癌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6例同时伴发肝细胞癌与胆管癌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6例肝癌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6~52岁,平均47.2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5例,肝硬化4例,2例有脉管内癌栓形成并1例伴神经侵犯。肿块多结节2例,单结节4例,直径2.5~8cm。镜下见肿瘤由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组成,一种为典型的中分化肝细胞癌,另一种瘤细胞多弥散排列,部分区域可见腺样结构,细胞呈多角形及梭形,问质纤维组织增生,4例间质伴有较多或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两种组织形态以不同的方式排列,两种结构为分离结节者2例,两种结构相连、大部分界清局部有移行者3例,1例见肝细胞癌结节包裹在弥散排列的胆管癌样癌组织中,混杂存在。免疫组化:4例肝细胞癌区AFP(+),3例HepPa-1(+),1例CK19弱(+),EMA均(-);在1例弥散排列的胆管癌样区,CK19、EMA和船1P均(+),HepPa-1均(-),Ki-67指数明显高于肝细胞癌区。结论同时伴发肝细胞癌与胆管癌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类少见的肿瘤,由肝细胞癌与胆管癌样结构组成,其预后类似于胆管细胞癌但较肝细胞癌差。
王玉兰杜经丽韦立新石怀银宋欣
关键词:混合型肝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
高分化肝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高分化肝细胞癌(WD-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方法 对73例WD-HCC进行临床资料复习、病理大体标本及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73例WD-HCC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占94.5% (69/73),肝硬化者占80.8% (59/73);肝细胞密度增加者占95.9%(70/73);肝窦明显扩张且形状不规则者占89.0% (65/73);小梁结构明显者占89.0% (65/73);胞质嗜酸性或嗜碱性增强者占90.4% (66/73);腺样结构者占16.4% (12/73),伴有灶性脂肪变性者占42.4%(31/73).结论 明确了WD-HCC的组织病理诊断要点,对WD-HCC的诊断及其与肝异型增生结节、局灶结节状增生、肝细胞腺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韦立新杜经丽王玉兰石怀银赵景民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等抗体在高分化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CD10、CD34及甲胎蛋白(AFP)在高分化肝细胞肝癌(HCC)、高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H-DN)、低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L-DN)、肝硬化结节、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和肝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80例HCC(30例高分化HCC、50例进展期HCC)、30例DN(18例H-DN、12例L-DN)、36例肝硬化结节、20例FNH及20例肝腺瘤分别进行GPC3、CD10、CD34及AFP抗体标记,分析这些抗体在肝结节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GPC3的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HCC中为92%(46/50),在高分化HCC中为66.7%(20/30),在H-DN中为2/18,在L-DN、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中无表达.GPC3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进展期HCC,而高于H-DN、L-DN、肝硬化结节、FNH、肝腺瘤,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10在进展期HCC中的失表达率为78%(39/50),阳性细胞比率>50%的仅为2%(1/50);在高分化HCC中失表达率为43.3%(13/30),阳性细胞比率>50%的为16.7%(5/30),而在H-DN、L-DN、肝硬化结节中失表达率分别为0、0、2.8%(1/36),阳性细胞比率>50%分别为15/18、11/12、80.6%(29/36);在FNH和肝腺瘤中失表达率均为20%(4/20),阳性细胞比率>50%均为60%(12/20).CD10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细胞比率高于进展期HCC,而低于在H-DN、L-DN、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中的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34在进展期HCC、高分化HCC中的表达范围绝大部分在25%~100%,阳性细胞数>50%的为76.0%(38/50)和70.0%(21/30);而在H-DN和L-DN中的表达范围多集中在5%~25%,阳性细胞数<25%的分别为16/18、10/12;在肝硬化结节表达范围在0~5%,阳性细胞数<25%的为27.8%(10/36).在FNH与肝腺瘤中的表达范围在25%~50%.CD34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细胞数与进展期HCC中无明显差异�
杜经丽韦立新王玉兰
关键词:肝肿瘤
肝脏5例炎症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多见,但炎症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少见,文献中仅有少量个案报道。本文对五例炎症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材料与方法:复习5例肿瘤的HE...
石怀银韦立新孙璐邰艳红王玉兰郭爱桃
关键词: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炎症病理
文献传递
肝细胞癌分子标记物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肝细胞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分化形成过程中可出现的一些异常蛋白表达(如AFP、CD34和GPC3等),有助于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有众多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参与肿瘤的形成和分化,最新研究还发现非编码蛋白microRNA亦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形成。
王玉兰韦立新
关键词:肝细胞癌分子标记物基因
高分化肝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高分化肝细胞癌(WD-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方法对73例WD-HCC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大体标本及显微镜观察。结果73例WD-HCC中HBV(+)和/或HCV(+)占94.5%(69/...
韦立新杜经丽王玉兰石怀银
关键词:肝细胞腺瘤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肝脏炎症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肝脏炎症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脏炎症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选择典型蜡块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5例患者中男1例,女4例,年龄21~48岁。3例肿瘤位于肝左叶,2例位于肝右叶。肿瘤直径5.5~10.0cm,平均7.5cm。大体观察见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境界清楚,无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光镜下见肿瘤由梭形及上皮样肌细胞、不规则的厚壁血管、不同比例的脂肪组织构成,背景中均见大量的炎细胞浸润,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无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HMB-45阳性(5/5),Melan-A阳性(5/5),SMA阳性(5/5),Vimentin阳性(5/5),而CD21、CD35、CK18、CK19、Hepatocyteparaffin-1、AFP、EMA、CK均为阴性。5例患者均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9年均无复发。结论肝脏炎症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一种亚型,其生物学行为与经典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同,呈良性经过。
石怀银韦立新孙璐邰艳红王玉兰郭爱桃赵景民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肌脂瘤
胰腺癌伴随炎症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炎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76例胰腺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HE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76例胰腺腺癌,有85.53%(65/76)在肿瘤组织中、肿瘤周边及较远胰腺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为主,浆细胞也常常能看到。有93.42%(71/76)肿瘤周边及61.84%(47/76)远处胰腺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有25.00%(19/76)能看到脂肪坏死。免疫组化显示在肿瘤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而在肿瘤周边以T淋巴细胞为主。结论胰腺癌伴随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浸润炎细胞以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为主,其炎症特征与其生物学行为及术后并发症可能有关。
王玉兰韦立新顾倬云宋欣
关键词:胰腺腺癌炎症病理学分析胰腺
人肝碱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肝细胞损伤性疾病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应用血清GST-α酶联检测试剂盒测定了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和肝硬化病人血清GST-α水平,结果均比正常人组和非肝胆疾病组显著升高。除慢迁肝外,其它各型肝炎组GST-α水平与ALT显著正相关(P<0.01)。联合测定GST-α和ALT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在慢性迁延性肝炎组,GST-α检测敏感度显著高于ALT(P<0.01)。在观察的79例肝癌病人中,GST-α阳性率为81%,而ALT阳性率为61%,经统计学分析,血清GST-α检测敏感度显著高于ALT(P<0.001)。在3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中,GST-α阳性率为70%,而ALT仅为37%。结果表明:①血清GST-α与ALT联合测定可提高肝细胞损伤性疾病的阳性检出率。②在肝癌发生时,血清GST-α水平升高,一方面由于肝细胞受损,释放GST-α增多,更主要的原因是肝细胞表达GST-α增强所致,因此,GST-α可作为肝癌肿瘤酶学标志物。③在轻微肝细胞损害时,GST-α检测敏感度高于ALT,血清GST-α可作为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早期和器官特异性较好的血清酶学标志。
任会明李春海谭子兴王玉兰王玉兰周和平
关键词:肝炎病理学肝肿瘤
cyclin D1、P21WAF1、p53及ki-67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cyclinD1、P21WAF1、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及预后意义。方法对80例HCC患者的石蜡标本以Eli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上述抗体染色,分析抗体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
王玉兰杜经丽石怀银郭爱桃韦立新
关键词:肝细胞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