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光

作品数:6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水分
  • 3篇耕作
  • 3篇耕作方式
  • 3篇耗水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硝态氮
  • 2篇利用效率
  • 2篇耗水量
  • 2篇耗水特性
  • 2篇干物质
  • 1篇氮含量
  • 1篇氮淋溶
  • 1篇氮素
  • 1篇氮素积累
  • 1篇氮素积累与分...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效率
  • 1篇雨养

机构

  • 6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6篇王红光
  • 5篇王东
  • 5篇于振文
  • 5篇张永丽
  • 4篇石玉
  • 1篇许振柱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推迟拔节水对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和硝态氮运移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2007—2008年度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2个拔节水灌溉时期,为拔节期和拔节后10 d;3个目标相对含水量,灌水后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65%、75%、80%,以W1、W2、W3表示拔节期灌水处理,DW1、DW2、DW3表示拔节后10 d灌水处理;开花期均灌水至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研究推迟拔节水对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和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W2和DW2处理有利于提高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促进籽粒氮素积累;营养器官贮藏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高于W1和DW1,与W3和DW3处理无显著差异;开花后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于W3和DW3,是拔节期和拔节后10 d灌水的最优处理。(2)W2和DW2处理比较,DW2成熟期100—14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低于W2,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W2,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灌水方案。2008—2009生长季试验各处理变化趋势同2007—2008年度。
王红光于振文张永丽王东石玉
关键词: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硝态氮运移氮素吸收效率
灌溉和雨养条件下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1、推迟拔节水及其灌水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试验以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于2007~2008小麦生长季在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进行。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播种至冬前期为21.1mm,冬前至返青...
王红光
关键词:小麦灌溉时期耕作方式生理基础耗水特性
耕作方式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41
2012年
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种植面积较大,降水少且年际间变化幅度大造成其产量低而不稳。耕作措施可影响土壤的蓄水,于2009—2011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深松+旋耕和旋耕4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条旋耕处理有利于降低小麦播种至冬前阶段的耗水量,提高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2009—2010年度,深松+条旋耕处理播种至拔节阶段0~20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低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拔节至成熟阶段40~160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2009—2010年度的各生育时期和2010—2011年度的苗期、开花期、灌浆期,深松+条旋耕处理株间蒸发量显著低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与条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深松+条旋耕处理开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耗水量显著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与条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而且籽粒产量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耕作方式。
王红光于振文张永丽石玉王东
关键词:耕作方式耗水量干物质积累量
推迟拔节水及其灌水量对小麦耗水量和耗水来源及农田蒸散量的影响被引量:29
2010年
于2007—2008和2008—2009小麦生长季,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推迟拔节水及不同灌水水平对冬小麦耗水量、耗水来源、单位土地面积上旗叶叶面积和蒸腾速率、株间蒸发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墒补灌后0~140cm土层能够达到目标含水量。相同补灌时期,随补灌水平的提高,拔节至开花阶段日耗水量增大,0~120cm土层贮水消耗量减小,生育期总灌水量和田间耗水量增加,土壤贮水消耗量先增加后减小,土壤贮水消耗量和降水量占田间耗水量的比例降低。相同补灌水平,由拔节期推迟至拔节后10d补灌则麦田日耗水量减小,挑旗期日耗水量增大,拔节至开花阶段80~12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增加,生育期总灌水量和田间耗水量亦增加,降水量、灌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田间耗水量的比例不变;灌浆初期单位土地面积上旗叶叶面积和蒸腾速率降低,株间蒸发量增加;公顷穗数降低,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生产效率增加。本试验条件下,在拔节后10d补灌至0~14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开花期补灌至70%(2007—2008年度)是兼顾节水、高产的最优处理。
王红光于振文张永丽王东
关键词: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测墒补灌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2
2011年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测墒补灌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W2(拔节期补灌至相对含水量75%,开花期70%)和DW2(拔节后10d补灌至相对含水量75%,开花期70%)灌浆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分别高于W3(拔节期补灌至相对含水量80%,开花期70%)和DW3(拔节后10d补灌至相对含水量80%,开花期70%)处理;W2和DW2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开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和籽粒干物质分配量高于W1(拔节期补灌至相对含水量65%,开花期70%)和DW1(拔节后10d补灌至相对含水量65%,开花期7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生产效率显著高于W3和DW3处理.相同补灌水平下,DW2和DW3灌浆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分别高于W2和W3处理,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向籽粒的转运量低于W2和W3处理,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生产效率高于W2和W3处理.DW2是本试验条件下的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方案.
王红光于振文张永丽王东石玉许振柱
关键词:小麦补灌时期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消耗和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旋耕、深松+旋耕和翻耕5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小麦各生育阶段土壤水分消耗和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1)深松+条旋耕处理小麦各生育时期棵间蒸发量、播种至拔节阶段0-4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和农田日耗水量显著低于旋耕、深松+旋耕和翻耕处理的;开花至成熟阶段60-12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农田日耗水量和灌浆后期旗叶水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2)深松+条旋耕处理成熟期0-8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深松+旋耕处理的无显著差异,均低于其他处理的;80-1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深松+旋耕处理的。(3)深松+条旋耕处理籽粒产量与深松+旋耕处理的无显著差异,均高于其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的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处理。
王红光石玉王东张永丽于振文
关键词:耕作方式棵间蒸发硝态氮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