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趁义

作品数:123 被引量:558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农业科学
  • 15篇理学
  • 7篇矿业工程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生物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9篇水体
  • 13篇废水
  • 11篇营养化
  • 11篇富营养化
  • 9篇脲酶
  • 9篇碱蓬
  • 8篇絮凝
  • 8篇污染
  • 8篇污水
  • 7篇水处理
  • 7篇膨润土
  • 7篇污泥
  • 7篇芬顿
  • 7篇除藻
  • 6篇絮凝剂
  • 6篇养殖
  • 6篇植物
  • 6篇助滤
  • 6篇矿物材料
  • 6篇氨氮

机构

  • 68篇浙江万里学院
  • 36篇湖州师范学院
  • 31篇宁波晟乾环境...
  • 8篇徐州师范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宁波天河水生...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宁波海洋研究...
  • 1篇宁波碧城生态...

作者

  • 123篇王趁义
  • 16篇滕丽华
  • 12篇韩志萍
  • 8篇郝琦玮
  • 7篇吴湘
  • 5篇毕树平
  • 5篇王平
  • 5篇王水良
  • 4篇施秀屏
  • 4篇叶金云
  • 4篇张振超
  • 4篇杨佳
  • 3篇胡晓斌
  • 3篇莫晓萍
  • 2篇王凤玲
  • 2篇王凤玲
  • 2篇杨肖娥
  • 2篇张易祥
  • 2篇张彩华
  • 2篇罗明标

传媒

  • 6篇化工新型材料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非金属矿
  • 5篇工业水处理
  • 4篇分析科学学报
  • 4篇湖州师范学院...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江苏煤炭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江苏环境科技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15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12篇2019
  • 1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芬顿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研究
2022年
以粉煤灰、活性污泥、牡蛎壳等固体废弃物为基础原料(FDO),掺入活性白土或绿沸石等无机矿物材料,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得了2种类芬顿复合材料(SFM),分别记作活性白土型(CAC/FDO)、绿沸石型(CGZ/FDO)。使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对其进行表征,并对比研究它们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CAC/FDO的最佳制备条件为FDO∶活性白土(质量比,下同)=5∶5,400℃煅烧120 min;CGZ/FDO的最佳制备条件为FDO∶绿沸石=2∶8,450℃下煅烧100 min。CAC/FDO、CGZ/FDO对应的最佳水处理条件:SFM的投加量分别为1.0、2.5 g,H_(2)O_(2)的投加量分别为0.2、1.5 mL,pH均为3.5和6.5。处理垃圾渗滤液时,CAC/FDO+H_(2)O_(2)、CGZ/FDO+H_(2)O_(2)和传统芬顿法(FeSO_(4)+H_(2)O_(2))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31%、87.47%、79.16%,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8.51%、85.49%、76.30%,CGZ/FDO+H_(2)O_(2)、CAC/FDO+H_(2)O_(2)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均优于传统芬顿法。
汤唯唯于洁李平王趁义田啸董磊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化学需氧量氨氮
用粉煤灰制备聚硅酸硫酸铝混凝剂的实验条件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以工业废渣粉煤灰为主要原料,辅以少量试剂,合成了用量少、生产成本低、无毒、性能高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硫酸铝,确立了合理的实验条件.混凝沉降实验表明,所合成的聚硅酸硫酸铝混凝剂对于高色度、高浊度废水的混凝沉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无机混凝剂,但其混凝处理效果受废水pH值的影响较大,适宜的pH值范围为5~7.
王趁义
关键词:粉煤灰聚硅酸硫酸铝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废水处理
碱蓬对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的反应及其吸收累积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方法,比较并分析了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碱蓬生长的影响及其对Pb^(2+)、Cd^(2+)的吸收和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在单一Pb^(2+)、Cd^(2+)胁迫下,低浓度时(Pb^(2+)20mg/kg、Cd^(2+)5mg/kg)促进碱蓬生长,高浓度时(Pb^(2+)200mg/kg、Cd^(2+)≥20mg/kg)抑制碱蓬生长,富集系数(BF)均>1。Pb^(2+)、Cd^(2+)复合胁迫时,情况较复杂,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与2种重金属浓度密切相关。碱蓬对Cd^(2+)的BF受Pb^(2+)影响显著,且均>1,表明碱蓬是Cd^(2+)的超富集植物;碱蓬对Pb^(2+)的BF主要受Pb^(2+)自身浓度大小的影响,当Pb^(2+)浓度≤200mg/kg时Pb^(2+)的BF>1,Pb^(2+)浓度>200mg/kg时碱蓬对Pb^(2+)的BF反而减小,且<1,加入Cd^(2+)对其影响不显著。碱蓬对Pb^(2+)、Cd^(2+)的富集吸收模式基本符合简单二次方程,这为研究碱蓬在Pb^(2+)、Cd^(2+)复合胁迫下的吸收累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碱蓬被应用于Pb^(2+)、Cd^(2+)污染的高盐碱地区的植物修复实践。
杨佳王趁义陈翟滕丽华高宇超郝琦玮赵欣园
关键词:碱蓬PB^2+CD^2+复合胁迫
高分子絮凝剂在浮选煤脱水中的助滤行为研究
王趁义
关键词:浮选精煤脱水高分子絮凝剂
碱蓬浮床对海水养殖尾水中氮磷修复效果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海水养殖尾水中总氮、总磷超标是引起沿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研究碱蓬浮床对海水养殖尾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该研究设计加入碱蓬(Suaeda salsa)浮床和不加浮床的两组对比实验,通过比较修复前后碱蓬株高、生物量、含水率、根长以及各部位氮、磷的含量变化,以及水体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探究浮床中碱蓬对总氮和总磷的吸收及其生长特性,验证碱蓬浮床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氮、磷等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浮床中碱蓬株高、鲜重、干重、含水率、根长较修复前均有显著增加,说明浮床中盐生植物碱蓬能够适应含海水养殖尾水水培环境;经碱蓬浮床修复,水体中总氮、总磷均明显下降,其中碱蓬对海水养殖尾水中的总氮总磷去除贡献率分别为16.10%和78.15%,浮床中碱蓬会在叶片和根系中积累氮磷。
王趁义赵欣园滕丽华郭炜超
关键词:水体修复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性能研究
用富集→分离→筛选→活化的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LBw5和LBw20。主要研究LBw5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pH值下的生长情况,絮凝活性分布情况及金属离子、投料量变化对絮凝率的影响,...
王趁义林杰吴湘韩志萍陆玲娇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絮凝剂产生菌活性污泥
环境中可溶态铝对植物毒害作用的研究评述被引量:2
2006年
铝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关于铝的毒理以及各种铝形态的毒性大小等观点并不一致.为此,综述近十年来土壤中各种可溶态铝对植物的生理毒害作用、铝毒的诊断和生化致毒机理、植物的耐铝性及耐铝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趁义
关键词:铝形态毒理植物
滇池的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被引量:12
2000年
分析了滇池的富营养化发展状况及其产生的危害 ,针对滇池污染的原因和造成富营养化的因素 。
齐素华艾萍王趁义
关键词:滇池富营养化淡水湖泊点源污染
酸碱滴定可行性的经典理念及其存在的问题被引量:3
2005年
酸碱滴定可行性的经典理念是以终点误差为根据,以弱酸的平衡浓度Csp和离解常数Ka来表征酸碱滴定可行性,并把CspKa≥10-8作为表征酸碱滴定反应可行性的判据.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只有根据终点观测误差推导酸碱滴定可行性才有实际意义,即根据平衡浓度Csp和酸与碱之间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t来表征酸碱滴定可行性.相应地,表征酸碱滴定反应可行性的判据应该是CspKt≥106.
王趁义
关键词:酸碱滴定滴定终点
重金属离子(Cu^(2+))胁迫对菹草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为环境监测提供灵敏的监测指标及指示植物。[方法]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了菹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研究了Cu2+胁迫下菹草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照组的菹草叶片始终呈翠绿色。Cu2+浓度为1.0 mg/L时,第2天菹草老叶褪绿,第3天菹草嫩叶开始褪绿,第4天菹草芽心褪绿。0.5 mg/L Cu2+处理8 d对菹草的影响不明显。在5种不同浓度的Cu2+胁迫下,菹草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明显;菹草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且其含量与胁迫时间和Cu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菹草能提供灵敏的监测指标,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植物使用。
王斌王趁义韩志萍范红梅吴湘
关键词:菹草CU2+叶绿素可溶性蛋白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