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钢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调解
  • 4篇民商
  • 3篇论调
  • 3篇民商事
  • 2篇当事
  • 2篇当事人
  • 2篇调解机制
  • 2篇心理
  • 2篇心理互动
  • 2篇心理倾向
  • 2篇文化
  • 2篇互动
  • 1篇代理律师
  • 1篇调解程序
  • 1篇调解规则
  • 1篇调解模式
  • 1篇调解员
  • 1篇调解制度
  • 1篇心理预期
  • 1篇行政

机构

  • 12篇西北大学

作者

  • 12篇王钢
  • 2篇曾加

传媒

  • 2篇未来与发展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国情国力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国际私法...
  • 1篇中国国际私法...

年份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事人在调解中的心理倾向初探
本文对当事人在调解中的心理倾向进行了探讨。在民商事调解过程中,当事人所有的调解行为都是在其调解意愿和心理的指导下实施的。如果在调解中发生的情况使当事人失去了继续调解的主观意愿或产生抵触情绪,调解程序将很难继续下去。在调解...
曾加王钢
关键词:民事诉讼调解程序心理互动
文献传递
中国传统调解模式探微——兼与现代调解相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传统调解制度在我国社会历史进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调解制度在具体模式上与现代调解存在很大差异,如调解员的介入方式和主持调解的过程。此外,中国传统调解模式并非都是以当事人为主导,中国传统调解员在很多时候会对调解程序及实质问题进行主动掌控,比如给出实质性建议等。
王钢
关键词:调解
野生动物监测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得以迅猛发展,成为计算机学科的一个新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
王钢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节能策略转发策略
文献传递
论调解员中立被引量:1
2012年
理论上对调解员中立的大力倡导和实践中调解员中立的严重缺乏形成了强烈反差。调解员坚定的中立信念常常受到调解实践中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调解员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中立。不同调解员之间,以及当事人与调解员之间对于中立性的理解往往存在很大偏差,而当事人却是调解员是否中立的最终评判者这一事实,却导致调解员在中立问题上如履薄冰。对调解员而言,调解中立并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技巧。调解员仅仅在自己内心做到无偏无私并不能满足调解中立的要求,调解员不可能像法官一样静态地严守中立,调解员需要在动态介入中保持中立。中立仰赖调解员对调解过程中很多细节问题的处理,如果调解员在无意间出现某种错误倾向,将直接导致当事人对于调解员中立性的质疑。
王钢
关键词:中立沟通技巧
调解中的当事人心理倾向探析被引量:2
2011年
在民商事调解过程中,当事人所有的调解行为都是在其调解意愿和心理的指导下实施的。如果在调解中发生的情况使当事人失去了继续调解的主观意愿或产生抵触情绪,调解程序将很难继续下去。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常常会表现出过于自信、猜忌等复杂的心理倾向,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预期,如果调解的进程不能满足当事人的这种心理预期,当事人可能就会对调解失去信心而不愿意继续调解。对此,调解员需要采用相应的对策予以引导,以保证调解的顺利进行。
王钢曾加
关键词:过于自信心理预期心理互动
论民商事调解的基本规则
2012年
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方式,调解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民商事调解的晚近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调解机制日益国际化,通过调解解决的国际民商事争议越来越多,受案量急剧增加。其次,越来越多的国家颁布了调解法。再次,调解呈现出专业化的态势,调解员成为一种职业。然而,民商事调解实践的飞速发展与研究的相对落后却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是对于调解规则的研究,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形成能够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
王钢
关键词:商事调解争议解决方式调解机制调解规则民商事
中国传统文化对调解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调解机制堪称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中立第三方的辅助下,通过协商来解决他们之间所发生争议的一种方式。调解的过程由于具有非常强的当事人主导性,这常常使得调解这种争议解决模式容易受到当事人自身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调解会受到当事人所具有的特定文化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国家之间历史发展、民族习俗、法律传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践行的调解模式也会千差万别。中国传统调解文化也在对中国的调解实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钢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调解机制当事人中国文化文化因素民族习俗
论调解公正
2012年
调解公正包括实质公正、程序公正及心理公正三个方面。就实质公正而言,只有当调解员所建议的解决办法或可能的和解结果,尽可能多地维护了当事人各方的利益,或者与当事人自己对调解结果的预期基本吻合时,当事人才可能产生公正的感受,从而也才可能愿意达成和解。就程序公正而言,调解员实现调解公正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促使当事人尽可能积极地参与并主导调解进程,而不是由当事人被动接受调解员为他们所做的选择。就心理公正而言,在调解体系中,当事人自己的公正观,成为衡量调解公正的重要、乃至终极标准。调解过程及结果的公正与否最终取决于每一方当事人对公正的个人看法。这是基于调解的当事人主导特性所做出的推论。
王钢
关键词:调解公正
论调解中的骗术及其规制
2011年
基于人的利己本能,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使用骗术的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当事人可能会在调解交流的过程中实施以下骗术:不主动提供相关事实、故意隐瞒自己的底线、做出夸大其词的陈述、掩饰自己对争议的过错,甚至隐瞒自己的其他目的等,各种各样的骗术.尽管调解中的有些骗术是可以理解和容忍的,但是仍然有必要对调解骗术进行适当的规制,因为当事人的诚信参与始终是调解制度的一项基石.调解诚信规则的设置应该与调解的目的和本质相一致、不限制参与者实现调解目的的方式,以期在所有情况下,都得到所有调解参与者的遵守.
王钢
关键词:调解制度诚信规则代理律师隐瞒骗术
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被引量:1
2013年
与成年人的法律观念相比,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虽然粗旷,但却反映出很多本真的认识。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已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当前我国青少年在法律意识方面仍然存在着法律知识较为欠缺、权利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大部分青少年对于基本的法律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对是非善恶进行分辨时,尚未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评判标准。而且,不同青少年之间还存在法律意识个体差异和城乡差别明显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应该大力增加法律宣传的成本,提升普法宣传的效果,同时还应教会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另一方面,应努力培养青少年的权利意识,并传授其维护自身权益的正确方法。
王钢
关键词:青少年法律意识法律知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