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荣
- 作品数:67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鲁迅与中国共产党被引量:1
- 2021年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想起了鲁迅先生。鲁迅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中共中央、苏维埃政府评价鲁迅为中华民族"最前进最无畏的战士""中华民族一切忠实儿女的模范""为民族解放、社会解放、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的文人的模范""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立了超人一等的功绩"。时隔一年,陕北公学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的演讲中称鲁迅为中国现代的"第一等圣人"。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又把鲁迅定位为"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和"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个评价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鲁迅的评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对鲁迅有如此高的评价,鲁迅与中国共产党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 王锡荣
- 关键词:苏维埃政府民族解放陕北公学《新民主主义论》中国共产党
- 在“冯雪峰与鲁迅”展览开幕式上的致辞
- 2013年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今天,'冯雪峰与鲁迅'展览开幕了。感谢各位嘉宾冒雨前来出席今天的开幕式。记得在距今整整80年前,也是在6月,鲁迅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联是这样写的:'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今天的天气是一个阴雨天气,这跟我们今天的心情一样.不知道为什么,无论过了多少年,无论在什么境遇中,我们谈起冯雪峰,总会感到一丝压抑感。对于冯雪峰的生平,相信今天的来宾不少已经耳熟能详,或者说有所了解了。今天我想起了鲁迅夫人许广平谈起冯雪峰时的一段话。
- 王锡荣
- 关键词:压抑感开幕式总会嘉宾健儿
- 关于“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争议的思考
- 2022年
- 记载证明,鲁迅确实说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等语,并认为汉字落后,不利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应当走拉丁化的方向。但历史证明,鲁迅的某些判断不确。我们没必要为贤者讳。但是鲁迅的观点提出是有历史背景和特定原因的,其出发点是正义的,应当予以理解。且是时代进步使然,而非建基于错误的思想与观念。同时,汉语究竟是否落后,及拉丁化是否永无可能,目前还不能下最终的结论。因为目前显示的某些汉字优势,建基于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既如此,就不排除今后由新的研究来得出新的结论。
- 王锡荣
- 关键词:汉字
- 瞿秋白鲁迅翻译问题讨论的启示
- 1931年,瞿秋白回到文艺战线,领导左翼文艺运动。12月5日,他给鲁迅写了著名的关于翻译问题的通信。其中除对鲁迅的翻译提出一些修正意见外,还提出了许多翻译方法上的基本观
- 王锡荣
- 鲁迅自抄《集外集》被删篇目考
- 2017年
- 一、这是一篇未被收入《全集》的手稿《鲁迅手稿全集》第8册第65页,《集外集拾遗》第一篇,是一份没有标题的手稿。这是一个目录,共列十一项篇名(如下列)。按常规,类似这样的单篇的目录,是会被收入《鲁迅全集》的,例如《"三十年集"编目二种》。但这份手稿却没有收入《鲁迅全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份手稿是什么内容。
- 王锡荣
- 关键词:《鲁迅全集》杂文集写作时间
- 鲁迅为易俗社题词的再考察
- 2024年
- 历来关于鲁迅为易俗社题词后制成匾额的说法,以鲁迅弟子兼讲学同行者孙伏园的回忆为代表。高信因孙伏园两次回忆提法不尽相同,而其他同行者回忆中均无提及,因而质疑此事的真实性。郭楚伟、苏育生引用各种资料逐条否定了高信的质疑。根据孙伏园和易俗社骨干成员李约之、萧润华、高培支等见证人的回忆,证之以易俗社报告书的记载,可以确认鲁迅为易俗社题词并制成匾额一事属实。孙伏园两次回忆提法不尽相同但没有本质区别,从易俗社相关人员及社内文本记载的佐证,是可以得到合理解释的。至于其他同行人在相关记载中没有提及,但并没有否定的表示,是不能作为否定此说的证据的。鲁迅无论是拟写了小稿或题写成了大字,都是制作匾额时的文字依据。
- 王锡荣
- 关键词:易俗社题词
- 丁玲与延安的“两个口号论争”
- 2018年
- 一、引言当1936年上海开展两个口号论争的时候,丁玲因为正在南京处于软禁状态,所以没有参加讨论。我们无法推测,如果她在上海会不会参加论争,按照她的人事关系状况,以及一般倾向,她很可能参加论争,并且很可能站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一边。
- 王锡荣
- 关键词:口号
- 落架大修问题——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难点之一
- 一、现状与困境在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化是一个普遍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城市化过程必然给文物保护带来一个严峻的挑战:对旧建筑是拆还是修?作为文物工作者,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说,谁都会选择修。但假如建筑已经极为破烂,...
- 王锡荣
- 从历史文脉中走来——刘一闻新著出版发布仪式暨作品讨论会纪要
- 2009年
- 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刘一闻书画》、《得涧楼印选》、《一闻艺论》出版发布仪式暨作品讨论会于2008年11月2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文博、艺术、新闻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参加了发布仪式和讨论会。与会者对刘一闻的艺术道路、艺术风格和学术研究做出了积极的整体性评价。
- 陈燮君单国霖周慧珺迟志刚祝君波张止静陈克伦陈鹏举曹可凡刘小晴王锡荣李维琨刘一闻
- 关键词:新闻出版界仪式历史文脉艺术道路知名人士
- 斯诺和马海德赴陕北真相被引量:1
- 2021年
-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是一个存在诸多谜团未解的传奇。斯诺自己说,他到陕北是孤身一人,是宋庆龄介绍他去的。但实际上,他没有提到的是:与他同行的,还有马海德,陪同他在陕北访问,并充当翻译的是黄华。通过《冯雪峰全集》披露的材料可以知道,实际上斯诺前往陕北的真正背景,是中共中央到陕北后,因为收到鲁迅和茅盾对红军东征的贺电后,即指令冯雪峰前往上海开展工作,同时要求他物色有影响力的公正的记者和医生送进陕北。冯雪峰到上海后,通过鲁迅联系上宋庆龄、史沫特莱等,及通过他们推荐了斯诺和马海德。后由冯雪峰安排,通过董健吾、刘鼎,把他们送进陕北。
- 王锡荣
- 关键词:斯诺宋庆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