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琚静斋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预科
  • 3篇语文
  • 3篇民族
  • 3篇民族预科
  • 2篇语文课
  • 2篇文教
  • 2篇文学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1篇代人
  • 1篇雕龙
  • 1篇新课程改革
  • 1篇言教
  • 1篇语文教学
  • 1篇语文课程
  • 1篇语文课堂
  • 1篇语文课堂讨论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教学
  • 1篇预科阶段

机构

  • 7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琚静斋

传媒

  • 4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班主任
  • 1篇北京文学(精...
  • 1篇档案学通讯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教师现代人文精神探析
2007年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有关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讨论十分热烈,一些学校也开展了有关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实验。但这些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对于教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文精神、教师如何践行现代人文精神等问题的探讨却相当匮乏。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琚静斋
关键词:现代人文精神教师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教育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让学生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体悟人生——“骨干研究生”预科阶段文学课教学刍议
2011年
"骨干研究生"(原称"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预科阶段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教师应该针对其特点进行教学。笔者结合自己所承担的文学课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探讨:一、必须唤起学生对文学的理解与尊重;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教学;三、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时应遵循"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原则;四、追求对话式的教学形态和教学境界。
琚静斋
关键词:文学课教学
民族预科语文课堂讨论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3
2012年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课堂讨论在大学民族预科语文课堂上得到了初步的尝试。但这一方式的实际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很多学生讨论不主动,不积极;学生发言泛泛而谈,不切要点或言不达意。本文从学和教两方面对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学生对讨论普遍存在畏难心理既是基础教育阶段长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的结果,也往往与当前大学教师组织不力与引领不当有关,同时从讨论话题要精心设计、讨论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必须明确讨论原则与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琚静斋
关键词:课堂讨论
你要我说什么
2003年
琚静斋
关键词:小说世界出国宿舍楼毕业论文古典文学
从《文心雕龙·诏策》看上古至魏晋时期诏策的变迁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文心雕龙·诏策》,我们可以了解上古至魏晋时期诏策的大致变迁情况:上古时期统称"命";三代的诏策除了命,还包括誓和诰;战国时期改称"令";秦时规定"命为制,令为诏";汉代规定帝命分为策书、制书、诏书和戒敕四种;魏晋时期基本继承汉制。
琚静斋
关键词:诏书
走向对话的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被引量:6
2008年
对话是多元主体双方或多方以语言为中介,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分别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彼此倾听、回应、接纳或排斥,减少各自的偏见或成见,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新的融合,产生新的视界的过程。对话的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教师和学生立足于个体间平等的关系而展开的信息、知识、精神与思想等方面的多向交流活动,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中的对话的实质在于"重建教师、学生和教育物‘融身’于、‘依寓’于、活动于、生活于其中的教育世界,重构教育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参与性、互动性的回应关系"。
琚静斋
关键词:民族预科语言教学
浅论民族预科语文课程的定位被引量:6
2013年
民族预科语文课程如何定位,既是民族预科语文课程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实践的实际成效。预科教育是介于中学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之间的民族高等院校的特殊层次,因此,对民族预科语文课程的定位应该着眼于中学语文与大学本科中文专业课程之间寻找恰当的接点,在此基础上,突出民族预科语文课程本色、大学本位和民族特色。
琚静斋
关键词:民族预科语文课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