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喜军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养殖密度对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养殖密度(1.843、1.638、1.433、1.228、1.024 kg/m3)。试验期间采用依次投喂水蚯蚓、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驯养方法,逐步从活饵料转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密度组D1溶解氧达到最低值4.09 mg/L,接近鲟鱼正常生长发育的临界溶氧;高密度组D1、D2、D3和低密度组D4、D5死亡率和终体重差异显著(P<0.05);D3特定生长率(SGR)均值最大,D1、D2和D3、D4、D5的SGR差异显著(P<0.05);D4的终体重、日增重(DWG)、肥满度(CF)最大,各密度组对DWG、CF和体长及体重变异系数(CV)的影响较小(P>0.05)。试验期间从D1到D5组的死亡率依次为2.06%,1.99%,1.87%,1.68%和1.64%,CF为0.498~0.532,SGR平均值为11.16%~13.14%,体重CV为30.72%~33.54%,体长的CV为6.64%~9.94%。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稚鱼的适宜养殖密度控制在1.228~1.433 kg/m3,即直径2 m的玻璃缸每缸3 000~3 500尾。
- 刘晓勇齐茜王国峰张永旺白喜军孙大江
- 关键词:养殖密度特定生长率
- 西伯利亚鲟产后护理技术被引量:2
- 2016年
- 人工繁殖后的西伯利亚鲟,在春季水温回升及夏季,产后西伯利亚鲟很容易死亡,且死亡率较高。本文详述了西伯利亚鲟产后一系列护理技术,并指出确保西伯利亚鲟亲鱼成活的技术关键在于,暂养水环境要适宜,及时排查,并适度注射消炎药物,最后适当补充营养。
- 潘鹏刘晓勇齐茜买丽坎.依不拉英白喜军
- 关键词:产后护理消炎药物雌鱼护理技术ACIPENSER人工催产
- 欧鳇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
- 2017年
- 欧鳇作为鲟鱼的一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快、肉质好等多种特点,同时其卵所制作成的鱼子酱是鱼子酱之中的极品,因此改进欧鳇的人工繁殖以及苗种培育将有助于打造新的产业增收点。在文中就欧鳇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进行介绍,以期为推进欧鳇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提供借鉴。
- 齐茜刘浩浩刘晓勇白喜军买丽坎.依布拉英
- 关键词: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 鲟鱼的常见病害及防治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就鲟鱼养殖中遇到的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病、营养性疾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的症状特点、流行情况及治疗方法加以概述.以期为鲟鱼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潘鹏刘晓勇齐茜李鸶鸶白喜军
- 关键词:鲟鱼养殖真菌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症状特点
- 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抗病性能比较被引量:14
- 2017年
- 针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西伯利亚鲟(A.baeri)及其杂交种施杂(史氏鲟♀×西伯利亚鲟♂)、西杂(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等4种鲟鱼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份及抗病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施氏鲟的绝对怀卵量为8~28万粒,西伯利亚鲟的绝对怀卵量为5~16万粒,4种鲟鱼的平均受精率为70%~90%,孵化率为60%~80%,其中施氏鲟平均受精率、孵化率最高;西杂的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施杂。4种鲟鱼之间的平均开口率为85%~95%,其中西杂开口率最高,其次是施杂。4种鲟鱼之间的主要肌肉营养成份差异不明显(P>0.05)。2月龄时,西杂的成活率最高,4种鲟鱼生长速度基本一致,至12月龄时,2种杂交种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高于纯种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2~12月龄,4种鲟鱼的a值约等于3,均属于等速生长,4种鲟鱼的肥满度为0.33~0.44。施杂、西杂在5个免疫组织的ACP、AKP、SOD活性高于2个纯种,而NO、MDA活性低于2个纯种。研究认为: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后代是比较好的优势杂交组合,尤其是西杂。
- 齐茜刘浩浩李忠华买丽坎.依不拉英白喜军王文峰刘晓勇
- 关键词:施氏鲟杂交繁殖性能抗病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