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管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梗死
  • 2篇电图
  • 2篇动脉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血管
  • 2篇型心
  • 2篇沙坦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机构

  • 4篇大同煤矿集团...
  • 2篇同煤集团总医...
  • 2篇大同煤矿集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作者

  • 8篇白敏聪
  • 3篇李小芳
  • 1篇吴屹
  • 1篇李俊伟
  • 1篇孙玉红
  • 1篇朱映红
  • 1篇张润华
  • 1篇包杰
  • 1篇杨竹青
  • 1篇李红叶
  • 1篇王红宇
  • 1篇郭东华
  • 1篇郭东华
  • 1篇马青琳
  • 1篇李小芳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的变化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其对胸痛患者临床综合评估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9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MI患者(AMI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心电图肢体导联和胸导联复极相关参数。结果 AMI组肢体导联QT间期、QTc间期和T波时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7. 4±36. 9) ms vs.(370. 0±24. 7) ms;(422. 8±35. 6) ms vs.(405. 0±23. 0) ms;(174. 4±26. 8) ms vs.(167. 0±11. 0) 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胸导联QT间期、QTc间期和T波时间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99. 3±44. 6) ms vs.(368. 9±24. 0) ms;(435. 0±37. 5) ms vs.(404. 2±23. 1) ms;(195. 0±30. 9) ms vs.(174. 9±12. 1) 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MI患者心电图复极时间延长。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的变化对胸痛患者的临床综合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吴荣荣王红宇李俊伟白敏聪朱映红包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QTC间期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则采用 DCG 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总的检出情况及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 <0.05)。研究组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9.06、10.54、6.06、8.89,均 P <0.05);两种检查方法房期前收缩早发、室性期前收缩早发、心房颤动和室速等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06、0.35、1.07,均P >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 DCG 进行诊断,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可以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总检出率及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而且无创伤、简便,可检测出患者任一时间点的心律失常发作情况,适合在临床中广泛地研究、推广。
吴屹白敏聪
关键词: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疾病心电描记术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与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静脉瑞替普酶溶栓,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再通率。结果:治疗组120min的血管再通率为83.3%,对照组为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但发生率相似。结论:瑞替普酶是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理想选择。
李小芳郭东华白敏聪
关键词:瑞替普酶尿激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2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联用替罗非班以0.1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72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72h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比11.9%,P<0.0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4.2%比74.3%,68.3%比31.2%,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减少MACE的发生风险。
李小芳郭东华白敏聪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盐酸替罗非班不良心血管事件
胺碘酮与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67例被引量:6
2007年
李小芳白敏聪张润华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合用治疗胺碘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永久性房颤
血栓抽吸疗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分析血栓抽吸疗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PCI治疗基础上,加用了血栓抽吸疗法.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梗死动脉的TIMI 3级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x2=4.02,P<0.05),校正TIMI帧数低于照组(t=6.25,P<0.01),能达到TMP 3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x2 =5.31,P<0.01).结论 血栓抽吸疗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的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杨竹青白敏聪李红叶
关键词:心肌梗死
大同煤矿心血管内科十年住院死亡病历分析
目的总结死亡病因,加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改进防范及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1993年至2004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死亡患者130例,男82例女48例,年龄15-85岁,平均(60.1±13.8)岁,分前、后5...
白敏聪栗冬梅孙玉红
文献传递
厄贝沙坦和阿替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片和阿替洛尔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降压逆转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将73例中度高血压合并LV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组)和阿替洛尔片(阿替洛尔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血压(坐位)、超声心动图中LVH的影响。结果:服药8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降低。两药均能逆转LVH,而阿替洛尔组的逆转出现在用药后8周。结论:厄贝沙坦和阿替洛尔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厄贝沙坦对LVH的逆转效应优于阿替洛尔。
李小芳白敏聪马青琳
关键词:厄贝沙坦阿替洛尔原发性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