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虎志

作品数:86 被引量:2,353H指数:27
供职机构:甘肃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3篇气候
  • 18篇降水
  • 14篇青藏
  • 13篇气候特征
  • 13篇干旱
  • 12篇青藏高原
  • 10篇气候变化
  • 7篇沙尘
  • 7篇季风
  • 6篇气温
  • 6篇气象
  • 6篇降水量
  • 6篇旱灾
  • 5篇沙尘暴
  • 5篇铁路
  • 5篇气候特征分析
  • 5篇青藏铁路
  • 5篇小波
  • 5篇小波分析
  • 5篇降水变化

机构

  • 53篇中国气象局兰...
  • 3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5篇甘肃省气象局
  • 13篇中国气象局国...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甘肃省气候资...
  • 4篇山东省气象局
  • 4篇南京气象学院
  • 4篇白银市气象局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宁夏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甘肃省气象信...
  • 2篇青海省气象局
  • 2篇甘肃省气象科...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86篇白虎志
  • 18篇董安祥
  • 13篇李栋梁
  • 11篇张存杰
  • 8篇刘德祥
  • 7篇张强
  • 7篇方锋
  • 6篇赵红岩
  • 6篇王劲松
  • 5篇任国玉
  • 5篇谢金南
  • 4篇韩永翔
  • 4篇董文杰
  • 4篇柳媛普
  • 4篇张爱英
  • 4篇杨金虎
  • 4篇冯建英
  • 3篇张良
  • 3篇王宝灵
  • 3篇王润元

传媒

  • 16篇高原气象
  • 14篇干旱气象
  • 6篇冰川冻土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甘肃科学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气象科技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第六届全国青...
  • 2篇全国优秀青年...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12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银市近48a地表干湿状况及变干趋势被引量:10
2006年
利用1958-200548a白银市4个站的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计算了各站历年的湿润度指数,并利用湿润度指数对地表干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银市地表状况整体上反映出明显的干旱特征。在此背景下,不仅呈现“北干南湿”地域分布上的差异性,而且在干湿交替中出现了景泰、白银、靖远偏北地方有8~10a的年代际准周期变化,偏南地方有3~5a的年际准周期变化,并在年际变化中呈缓慢变干趋势,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降水量减少和气温升高直接造成的。
景怀玺李富洲白虎志
河西走廊中部近53a降水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利用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6 个气象站1957—2009 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3a 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各月变化。在分析降水量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利用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河西走廊中部降水量的预测模型。结...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
关键词:降水变化均生函数
甘肃省近40年汛期无雨日数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s7会场)
本文利用1960-2001年甘肃省5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汛期(4-9月)各站无雨日数,分析了甘肃汛期无雨日数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标准化后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
魏锋丁裕国白虎志
关键词:气候特征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时空分布特征干旱化
文献传递
河西走廊中部近53a降水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利用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6个气象站1957—2009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3a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各月变化。在分析降水量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利用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河西走廊中部降水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
关键词:河西走廊中部降水变化
文献传递
中国西北空中可降水量的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被引量:14
2008年
利用NCAR/NCEP资料,通过引进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参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对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最主要的空间分布特征;西北地区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近45年来主要表现为2~4年、6~8年的高频振荡;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异常强弱年其水汽输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集中度异常强年,西北东南部西南季风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强,其余区域西风带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强,由于充足的水汽供应使得整个西北地区上空大气可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反之亦然。
杨金虎王鹏祥白虎志姚玉璧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
兰州市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设计被引量:3
2001年
白虎志黄玉霞王宝鉴
关键词:污染指数污染物浓度
中国西北区东部伏秋异常干湿年环流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对西北区东部典型伏秋干、湿年成因进行了动力诊断,得出典型伏秋干年500hPa高度场上西北区上空为正距平区,风矢量场表现为反气旋加强区,垂直速度为下沉运动区,比湿为负距平,赤道东太平洋区(5°S~5°N,170°E~120°W)海温为正距平区,黑潮区和西风漂流区海温均为正距平,白令海为正距平;而典型伏秋湿年则相反。表明西北区东部伏秋干年和湿年北半球500hPa环流、比湿、风矢量、垂直速度场和赤道海温场具有近乎相反的异常特征。这是形成西北地区东部伏秋干湿年的重要物理原因。这些结果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气候背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刘德祥董安祥白虎志
近40年青藏高原季风变化的主要特征被引量:78
2001年
通过计算 196 1— 1995年逐日青藏高原季风指数 ,初步确定了高原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和 5 0 0hPa高度场、东亚季风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 :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呈反相关关系 ;高原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 ;高原冬季风强(弱 )与同期高原及乌拉尔山 5 0 0hPa高度场偏高 (低 )以及东亚冬季风偏强 (弱 )相联系 ;高原夏季风偏强 (弱 )与同期贝湖至高原南部 5 0 0hPa高度场偏低 (高 )、西亚和中国东部高度场偏高 (低 )以及东亚夏季风偏强 (弱 )
白虎志谢金南李栋梁
关键词:青藏高原季风指数大气环流年际变化
华西秋雨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46
2004年
在分析华西秋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秋雨指数,并进行了EOF和REOF分解以及秋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反映了长江中上游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降水相反的形势,第二模态反映了华西降水的一致性;REOF将华西秋雨可分为6个气候区。华西秋雨的变化趋势表明,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期、1980年代初期为相对多秋雨期,1970年代中后期、198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末华西秋雨相对较少。21世纪开始又出现了较明显的华西秋雨现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贝加尔湖低槽是华西秋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当贝加尔湖、印缅槽深且副热带高压强时,有利于华西多秋雨;反之,则秋雨不明显。
白虎志董文杰
关键词:华西秋雨气候特征EOF展开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气候特征被引量:42
2004年
利用中国710个站(青藏高原72个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与中国区域气候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多雨日区域随季节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华南区、华南—青藏高原东南部区、青藏高原区以及华西区共5个区域,多雨日区自东向西移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降水特征呈双峰型,西北呈单峰型;西南部存在明显的"高原梅雨"、伏旱和秋雨。林芝地区的遥相关分析表明:冬季温度与青藏高原同期温度为正相关,与我国其它大部分地方为负相关;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期降水为正相关,与高原北部同期降水呈反相关关系;冬季温度与黄河到长江流域之间区域夏季降水呈反相关关系。
白虎志董文杰马振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特征气温降水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