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食管超声对心房肿块的诊断价值
- 杨慧琴盛铁仁
- 关键词:B超
- Seldinger技术指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评价Seldinger技术指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到大量心包积液48例,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心包腔并内置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引流心包积液。结果48例患者均1次穿刺并留置导管引流成功,未出现因继发感染、出血、气胸、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穿破及与心包穿刺置管导致的死亡。留置时间时间5~42(10.7±4.7)d,平均引流量为280~1750(590±160)ml。结论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
- 裴晓阳潘莹胡雪松张新霞盛铁仁
- 关键词:心包穿刺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
- 肌钙蛋白T与急性心肌梗塞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0年
- 李丽张福康盛铁仁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肌钙蛋白T血清标志物
-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价值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前壁、下壁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频谱在评价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Dopplertissueimaging,DTI)测定100例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二尖瓣环前壁(mitralannu-lar/anteriorwall,MVA/AW)、下壁(mitralannular/inferiorwall,MVA/IW)运动速度频谱,并与其二尖瓣血流频谱(pulsivewave,PW)相比较。结果①弛张功能减阶段,PW-E/A,MVA/AW-E/A及MVA/IW-E/A均降低(P<0.01),MVA/AW-E/A与PW-E/A高于MVA/IW(100%和60%,P<0.01)。②假性正常化阶段,PW-E/A与正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VA/AW-E/A、MVA/IW-E/A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MVA/AW-E/A与PW-E/A符合率底于后者(20%和40%,P<0.01)。③限制性充盈阶段,3组E/A均高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MVA/IW-E/A与PW-E/A符合率明显高于MVA/AW-E/A(89%和22%)。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前壁、下壁运动频谱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在评价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时,二尖瓣环前壁及下壁分别具有不同意义。
- 李丽盛铁仁马玉山苏双善朱红梅
- 关键词: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超声心动描记术二尖瓣血流频谱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1993年
- 本文测定了82例患者血浆IL-2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①EH患者血浆IL-2活性、CD^+_4及CD^+_8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其中以重度高血压组降低最明显(P<0.001),而轻度高血压组CD^+_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②IL-2活性与二尖瓣E/A比值呈线性正相关(r=0.72,P<0.001)。提示应用IL-2不仅可能降低血压,而且可能会逆转E/A比值。
- 陈绍良盛铁仁徐祖玲
- 关键词:T细胞亚群高血压白细胞介素2
- 冠心病不同类别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被引量:24
- 2003年
- 目的 :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冠心病不同类别、心肌梗死 (心梗 )不同部位对左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冠心病患者 2 14例 (冠心病组 ) ,非冠心病患者 86例 (对照组 ) ,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 2 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5 3例、急性心梗 10 3例和陈旧性心梗 3 0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前壁、下壁、前壁 +下壁心梗。应用美国ACUSON公司生产 12 8XP/10电脑声像仪测定心脏各项指标。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左心室质量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增加 ,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0 0 5 )。其中 ,陈旧性心梗以左心室质量增加为著 ,急性心梗以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为著。前壁和前壁 +下壁心梗对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影响更大。结论 :冠心病不同类别对左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影响不同。心梗是造成左心室重构和心脏收缩功能减弱的主要原因。前壁和前壁 +下壁心梗对心脏功能影响更大。临床上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心病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和程度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 郭雪微马玉山施一凡郑云燕苏双善盛铁仁郭杰
- 关键词:冠心病左心室重构心脏功能超声心动图
- 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心衰伴室内传导阻滞病人心室再同步化疗效的评价
- 2004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选择9例接受了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于CRT前、CRT后即刻、Imo、6mo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在CRT后按病人LVESVI降低程度分为A组(LVESVI降低>15%,n=6)和B组(LVESVI降低<15%,n=3)。在A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分别由CRT前的(159±57)mL/m^2和(115±53)mL/m^2下降为(116±46)mL/m^2和(93±450)mL/m^2(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这种改变1mo时即比较明显,6mo时进一步好转,但1mo与6mo时二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在B组,LVEDVI、LVESVI则分别由CRT前的(158±63)mL/m^2和(116±56)mL/m^2下降为(144±51)mL/m^2和(116±54)mL/m^2(P<0.05)。这种变化幅度在A、B组之间明显不同,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合并左束支阻滞的顽固性心衰病人,考虑行起搏治疗时,除了目前的常规标准,超声心动图参数.SPWMD的时限可作为CRT是否有效的筛选指标之一。
- 于学靖徐亚伟盛铁仁陈艳清胡全福王永其朱梦云陆芸岚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慢性心力衰竭室内传导阻滞心室再同步化治疗
- 右房左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4年
- 观察右房 左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的临床效果。选择 1 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 (NYHA分级Ⅲ Ⅳ级 ) ,男 1 0例、女 6例 ,年龄 6 8.4± 6岁 ;均为窦性心律 ,合并有Ⅰ度房室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按安置起搏器的模式分为右房 左室起搏治疗组 (LV组 ,n =6 ) ,右房双室起搏治疗组 (BiV组 ,n =1 0 )。左室起搏电极分别放置于心大静脉左室侧后分支 9例 ,心大静脉左室后分支 7例。观察起搏治疗前后左室心功能参数、6min步行距离、左室壁运动的同步性及体表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BiV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由术前的 0 .2 3提高至 0 .31 (P <0 .0 0 1 ) ;在LV组LVEF由术前的 0 .2 4提高至 0 .33(P <0 .0 0 1 )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在二组分别由术前的 1 4 9± 5 1ml/m2 和 1 5 3±5 3ml/m2 下降至 1 1 6± 38ml/m2 和 1 2 1± 4 1ml/m2 (P均 <0 .0 0 1 )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的延迟时间在二组分别由术前的 1 95± 94ms和 1 97± 89ms下降至 1 7± 6 0ms及 1 6± 5 6ms(P均 <0 .0 0 1 )。 6min步行距离则分别由术前的4 0 3± 5 3m和 4 0 1± 5 9m提高至 4 4 1± 6 2m和 4 4 2± 6 7m(P均 <0 .0 5 )。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提示右房 左室起搏治疗与右房双室起搏治疗相比 ,同样可有效地改善慢性心衰?
- 徐亚伟于学靖丁燕生张丽崴盛铁仁陈艳清沈国才李伟明王永其胡全福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力衰竭充血性起搏部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淋巴细胞及血浆内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以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心肌组织的窗口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淋巴细胞内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 ,初步探讨AMI时心肌局部组织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的意义 ,并与血浆内的AngⅡ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 30例AMI患者为病例组 ,于入院即刻采外周静脉血收集血浆并分离淋巴细胞 ;另选2 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AMI及对照组人群的血浆及淋巴细胞内AngⅡ。将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AMI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内AngⅡ浓度与血浆含量均无相关性 ;②AMI发病 6h以内及 6~ 2 4h ,血浆及淋巴细胞中Ang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③AMI发病 2 4h以后病例 ,血浆中AngⅡ含量已开始下降 ,而淋巴细胞中AngⅡ未见下降 ;④淋巴细胞中AngⅡ浓度与AMI后左室质量 (LVMASS)呈正相关 ,而血浆内AngⅡ与LVMASS无相关性。结论 :AMI后心肌组织RAS和循环RAS均被激活 ,心肌组织RAS的激活较循环RAS持久 ;在AMI后心室重塑中 。
- 李丽盛铁仁雷仁义郭雪微马玉山朱红梅
- 关键词:心肌梗死淋巴细胞
- 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评价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采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评价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基础FMD及最大血流速度(Vmax)。予以口服氯沙坦50mg/d,8周后复查FMD及Vmax,同时观测血压变化。结果:口服氯沙坦8周后肱动脉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而FMD由(4.64±3.72)%增大到(7.68±16.12)%,加压前Vmax、加压后Vmax较服药前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MD的增大与血压降低并无相关性。结论:肱动脉FMD可以作为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的有效方法;口服氯沙坦8周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且这种改善与血压降低不相关。
- 李丽盛铁仁马玉山苏双善沙林彪
- 关键词:氯沙坦肱动脉血流血管扩张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