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萱
- 作品数:19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动脉硬化者抗氧化指标及血脂影响被引量:1
- 1996年
-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动脉硬化者抗氧化指标及血脂影响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210024)程学萱高万龙孙宗娟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于90年代初引进我国,目前已逐步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我们对9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
- 程学萱高万龙孙宗娟
- 关键词:动脉硬化抗氧化指标血脂
-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动态变化和 LVH 及 ST 段改变的关系被引量:1
- 1997年
-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动态变化和LVH及ST段改变的关系熊亚晴仲肇舒赵坚孔繁荣程学萱江苏省老年医院(210024)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
- 熊亚晴仲肇舒赵坚孔繁荣程学萱
-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心电图左室肥厚
- 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观察
- 2005年
-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老年高血压病者伴发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方法观察41例有阵发性房颤的老年高血压病者(A组,平均年龄69岁)的最大P波时限(Pamx)、最小P波时限(Pmin)、Pd、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41例无阵发性房颤病史的高血压病者(B组,平均年龄72岁)比较。结果 Pd:A组显著高于B组[(68.82±25.42)ms比(28.52±14.06)]ms,P<0.001;Pmax:A组显著高于B组[(139.81±20.80)ms比(112.25±17.78)ms],P<0.001;LVEF:A组显著低于B组[(61.71±8.45)%比(68.21±5.76)%],P<0.01;Pm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d能够预测老年高血压病者伴发的阵发性房颠的发生。
- 熊亚晴郭红梅潘梓青程学萱
- 关键词: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高血压老年
- 老年人夹层动脉瘤13例临床分析
- 本文对13例老年人夹层动脉瘤作了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全部合并高血压病,夹瘤的近远端之比为10:3,无痛型占54%,误诊率69%,病死率54%,猝死率13%。并就其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胸片、超声心动...
- 朱学云程学萱周明秀马游
-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老年人
- 文献传递
-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防治脑动脉粥样硬化症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1999年
- 目的:观察中医药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根据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组方研制的脑络通胶囊与绞股兰总甙片进行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治疗前后用美国ATL公司彩色多谱勒血象系统探测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大小及内中膜厚度,同时观察临床症状、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血栓素/前列环素、内皮素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脑络通组在颈动脉斑块的消除、斑块截面积的减少、临床总有效率及降脂、抗氧化、降低血粘度、调节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功能、降低内皮素、改善左心功能等方面优于绞股兰组(P<0.01或0.05)。结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主要病机病证,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所组方药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吴敏周仲瑛陈文垲顾锡镇司晓晨程学萱仲肇舒孙宗娟
- 关键词:脑动脉粥样硬化滋肾养肝中医药疗法脑络通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与QT离散度关系的探讨
- 2000年
- 吉宁飞陈定程学萱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老年人AMI
- 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被引量:5
- 1996年
- 对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颈动脉形态,并结合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动态血压的关系。结果显示:CAS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值均<0.01);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及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CAS组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检出率(62.5%)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37.5%)(P<0.01);两组偶测血压相近(P值均>0.05)。表明CAS与动态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其中以夜间血压负荷的持续时间及昼夜节律消失的关系为明显,提示在高血压患者预测高血压性脑血管损害方面,动态血压优于偶测血压。
- 程学萱仲肇舒孔繁荣赵坚熊亚晴
-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
- 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P波离散度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血浆脑钠肽水平(BNP)预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34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组,平均年龄70岁)的血浆BNP水平、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d、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34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B组,平均年龄71岁)比较。结果:血浆BNP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63.75±54.29)ng/L比(32.72±23.37)ng/L,P<0.01;Pd:A组显著高于B组,(69.72±25.04)ms比(28.22±14.15)ms,P<0.001;PmaxA组显著高于B组,(140.02±20.15)ms比(110.35±18.83)ms,P<0.001;LVEF:A组显著低于B组,(61.84±9.01)%比(67.72±5.18)%,P<0.05;Pm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BNP水平和Pd均能预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 熊亚晴潘梓青郭红梅程学萱
-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钠肽P波离散度高血压老年
-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舒张功能的关系被引量:2
- 1995年
- 陈定仲肇舒赵坚孔繁荣程学萱
-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左心舒张功能
- 心律平和双异丙吡胺治疗和预防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
- 1995年
- 对72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应用心律平(n=42)和双异丙吡胺(n=30)治疗及预防复发,平均剂量分别为420±198mg/d和412±186mg/d,随访3~24个月,两组即刻复律与近期(6个月内)预防复发疗效相似(总有效率分别为74.5%、69%和70%、53.3%,P值均>0.05),远期(12~24个月)疗效心律平组明显优于双异丙吡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9%和33.3%,P<0.05).心律平组副作用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双异丙吡胺组的43.3%(P<0.01),但均无严重的毒副反应和发生新的心律失常.
- 程学萱熊亚晴
- 关键词:心律平双异丙吡胺阵发性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