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家齐

作品数:47 被引量:368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中药
  • 10篇药学
  • 10篇中药学
  • 9篇教学
  • 8篇地黄
  • 7篇小鼠
  • 6篇中医
  • 5篇增生
  • 5篇《中药学》
  • 4篇地黄汤
  • 4篇心血管
  • 4篇血管
  • 4篇肾气
  • 4篇肾气丸
  • 4篇衰老
  • 4篇前列腺
  • 4篇前列腺增生
  • 4篇牡蛎
  • 4篇金匮
  • 4篇金匮肾气丸

机构

  • 41篇浙江中医药大...
  • 7篇杭州市第三人...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杭州市第七人...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47篇管家齐
  • 16篇廖广辉
  • 12篇宋捷民
  • 10篇洪寅
  • 7篇张广顺
  • 7篇陈文东
  • 5篇钱旭武
  • 4篇李越兰
  • 3篇陈海委
  • 3篇张璐
  • 3篇吴素香
  • 3篇胡霖霖
  • 3篇阮叶萍
  • 3篇路飞
  • 3篇王晓倩
  • 2篇黄巧玲
  • 2篇夏道宗
  • 2篇孙燕
  • 2篇林乾良
  • 2篇焦悦

传媒

  • 6篇浙江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药科...
  • 3篇2013第六...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草药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医儿科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09第二...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2
  • 1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融思政于野外识药--临床专业学生《中药学》课程思政授课有感
现阶段如何有效地将思政教育全面渗透于教学之中,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有机结合,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中医药思维和坚实的中药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增强...
管家齐张芯洪寅廖广辉王晓倩张广顺路飞张璐
关键词:中药学
皮康口服液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优选皮康口服液最佳的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干浸膏得率、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对皮康口服液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浸泡0.5h。[结论]本工艺简便、提取完全,可为皮康口服液的制剂工艺优化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陈文东沈德强黄巧玲管家齐陈冬清
关键词:总多糖干浸膏正交试验
百合地黄汤对大鼠抑郁症模型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管家齐宋捷民洪寅阮叶萍夏道宗熊阳
项目组取材60只ICR小鼠,雌雄各半,进行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利血平可致实验性小鼠抑郁症病理模型;百合地黄汤高、中剂量组利血平化效应减轻,眼睑下垂及自主活动减少得到明显抑制;低剂量组利血平化效应抑制不明显,能够抑制利血平...
关键词:
关键词:抑郁症百合地黄汤抗抑郁药物
桂枝茯苓丸与桂枝对前列腺增生影响的比较研究
管家齐宋捷民洪寅阮叶萍熊阳夏道宗
课题以135只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即前列康组、模型组、桂枝和桂枝茯苓丸高、中、低剂量及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另8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素并给药等相应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丙酸睾酮素可致实验性小鼠前列腺增生;桂枝及桂枝...
关键词: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桂枝茯苓丸中药
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中医院校非医专业《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混合式学习(B1ended-Lgarning,BL)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它融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
廖广辉钱旭武管家齐李越兰宋捷民
文献传递
百合地黄汤对抑郁模型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37
2010年
目的:观察百合地黄汤对小鼠孤养加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的影响。方法:以孤养加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所致抑郁症小鼠为模型,灌服百合地黄汤21 d,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百合地黄汤可显著增加脑组织内单胺类神经递质DA,5-HT的含量(P<0.01);低剂量组能有效增加5-HT含量(P<0.05)。结论:百合地黄汤能显著增加脑组织内单胺类神经递质DA,5-HT含量。提示百合地黄汤有很好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来实现。
管家齐孙燕陈文东
关键词:百合地黄汤抑郁症
中药学大师林乾良
2016年
[目的]领略中药学大师林乾良教授的严谨治学态度,探讨分析大师的中药学研究成果、学术思想和造诣。[方法]通过跟随林乾良教授学习、聆听大师教诲、伴随林乾良教授左右国内各地游历访学,挖掘整理林乾良教授自从上个世纪以来至今半个世纪之多的学术著作、教材文章、中医药科普读物,纵横对比,系统归纳分析,并作详实引述和摘录。[结果]林乾良教授治学精神:潜心研究,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兴趣广泛,博览群书,致力于继承和提高。学术思想:重历史,尊传统,依法典,全面并有所创新;惜民众,药用简,重配伍,讲求经典。学术成果:教材与专著,医史和药史,多学科领域,涵盖药膳、茶疗;方药皆研究,从古代至今,百花齐放,论及华夏、海外。[结论]林乾良教授出身贫寒,早年立志,潜心研究,养成优良治学态度,知识渊博,造诣精深,形成丰厚中药学术成果,值得后学者传承发扬。
管家齐林乾良
关键词:中药学国粹学术成就
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中医院校非医专业《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BL)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它融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
廖广辉钱旭武管家齐李越兰宋捷民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中药学》教学方法
牡蛎、石决明、瓦楞子生品与煅品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评价介类中药牡蛎、石决明、瓦楞子煅制前后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并探讨"介类潜阳"的药效组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Kyoto (WKY)大鼠为正常对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灌服附子汤5周复制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大鼠模型,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牡蛎、石决明、瓦楞子生、煅品水煎液给药,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易激惹程度、眼结合膜充血程度,采用无创尾动脉测量大鼠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P),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含量。结果:与WKY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眼结合膜充血程度较重,易激惹程度多表现为Ⅲ级,饮水量增加,面部温度及SP均明显升高,血浆NE、E、AngⅡ、ALD含量增加,血浆NO含量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牡蛎组、石决明组、瓦楞子组大鼠毛发紧凑有光泽,眼结合膜充血及易激惹程度减轻,饮水量减少,面部温度及SP降低,血浆NE、E、AngⅡ、ALD含量减少,血浆NO含量升高(P<0.05,P<0.01);煅牡蛎组、煅石决明组、煅瓦楞子组大鼠毛发蓬松程度及色泽,眼结合膜充血及易激惹程度,饮水量、面部温度、SP、血浆NE、E、AngⅡ、ALD、NO含量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牡蛎、石决明生品有降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大鼠血压及改善大鼠一般症状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浆NE、E、AngⅡ、ALD含量,上调血浆NO水平有关,且平肝潜阳作用优于瓦楞子生品;三者煅品无明显降压作用;三者煅制前后降压作用的差异性提示有机成分可能是"介类潜阳"药物的药效组分。
盛英坤张杰洪寅廖广辉张广顺管家齐王晓倩
关键词:高血压动物实验
基于电子鼻技术和GC-MS对不同产地乌药的鉴别和挥发油成分分析
2024年
目的 利用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不同产地乌药进行鉴别以及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电子鼻检测来自10个产地的乌药块根气味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负荷加载分析(LA)构建分类乌药鉴别模型实现快速区分,同时结合GC-MS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验证。结果 PCA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97.57%,总贡献率为99.08%。LDA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55.47%,总贡献率为92.61%。GC-MS从10个产地乌药中共检测出145种成分,13种共有成分,49种特有成分。结论 不同产地的乌药由于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有差异,并且电子鼻技术可以对不同产地乌药进行有效区分。可为后续此类药物药效动力学研究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科学规范的物质基础。
王子燕王博诗王一帆管家齐张睿
关键词:乌药挥发油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