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雪沙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张岱年先生对新价值论的探索被引量:1
- 2012年
- 张岱年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的开创者,他对价值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他对价值的内涵、价值的层次、价值的标准、人的价值以及哲学价值观的核心等问题作了初步探索。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混乱,张先生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在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义利统一""理欲统一""德力俱足"的现代新型价值观。
- 纳雪沙
- 关键词:价值观义利统一
- 张岱年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理论来源
- 2011年
- 张岱年先生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理论来源不是单一的,"新气学"或对传统的"守望"这些概括没有全面理解这一理论。本文提出"一个桥梁,三个源头"的新概括:一个桥梁强调张申府在张岱年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三个源头强调文化综合创新论对新唯物论精髓、西方哲学逻辑解析的方法和中国传统哲学中"活的"东西的综合创新。
- 纳雪沙
- 关键词:张申府
-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的初步探索
- 2011年
- 李大钊思想中有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辩证法、共殊观萌芽,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论思想萌芽,他从这两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做了初步探索。
- 王东纳雪沙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中西方人性假设的差异与创新环境的构建被引量:1
- 2010年
- 良好创新环境的构建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环境的构建与人性假设有着紧密关系。中西方不同的"人性假设"造就不同创新环境。中国"完满人性假设"弹性虽大,突破创新较难,西方的不完满人性假设下的创新环境更优、但缺乏约束。当前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一种全面、具体的人性假设,创造最优的创新环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
- 纳雪沙杨坤洋
- 关键词:人性人性假设创新环境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逻辑主线新探被引量:3
- 2011年
- "异化主线论"是学术界对《手稿》逻辑主线的流行定位,受此影响,国内学术界还有一改良性提法,即认为《手稿》中存在"人本学异化劳动逻辑"和"客观唯物主义逻辑"两种相互矛盾、截然对立的主线。本文通过对《手稿》文本的解读,批判了以上两种观点,指出《手稿》中贯穿的一条逻辑主线是"新唯物主义实践观"。异化劳动和对象化活动是实践观的两个层面,二者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可以用一般的实践观说明异化劳动和对象化活动。
- 王东纳雪沙
- 关键词:逻辑主线异化劳动对象化活动
- 公务员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被引量:3
- 2011年
- 本文从一般道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入手,分析了公务员道德教育的特点,提出我国公务员教育方法中存在的弊端。文章尝试性提出了公务员道德教育方法的创新:理论灌输与心理引导相结合法、他律和自律相统一、典型示范和群众实践的统一、制度规范与道德教育相统一。
- 纳雪沙杨坤洋
- 关键词:道德教育
- “打倒孔家店”是五四运动的口号吗?——五四精神实质新论被引量:5
- 2010年
- "打倒孔家店"是公认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纲领性口号,这一口号导致了国内外对五四运动精神实质的片面认识。本文分析了这一口号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打倒孔家店"并非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全盘否定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只是五四运动的支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是综合创新。
- 王东纳雪沙
- 关键词:打倒孔家店激进主义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发点新探被引量:3
- 2012年
- 由于解读模式的局限,学界往往贬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地位。流行观点认为《手稿》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出发,其出发点是"理想的人"。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马克思哲学创新道路的分析,我们认为《手稿》中的出发点不是什么理想或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从事劳动实践活动的人。
- 王东纳雪沙
- 关键词:《手稿》
- 论信息化对人类传统认识方式的改变被引量:1
- 2010年
-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类的传统认识问题得到了扩展,信息化带来了人类认识模式的改变。这主要表现为:认识主体由单一的人发展到"人——机联合体";主体间关系复杂化、抽象化,构成了一种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共生关系;认识客体符号化,实践活动虚拟化。在信息化社会视野下,反思信息化给人类认识方式带来的改变,重新审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突破主客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已经构成哲学认识论的当代发展路向。
- 杨坤洋纳雪沙
- 关键词:当代认识论信息化信息化社会
-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论奇葩——张岱年“综合创新”文化观研究
- 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论奇葩,该理论为中国文化走向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伟大的中国智慧。本文以张先生的“综合创新”文化观为研究对象,以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为...
- 纳雪沙
- 关键词: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