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荣联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地震
  • 3篇地震预测
  • 3篇历史地震
  • 3篇大地震
  • 2篇地球动力
  • 2篇地球动力学
  • 2篇地球动力学研...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预报
  • 2篇强震
  • 2篇固体潮
  • 1篇地震保险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后
  • 1篇地震活动图象
  • 1篇地震史
  • 1篇地震史料
  • 1篇地震预测研究
  • 1篇地震震级
  • 1篇地震资料

机构

  • 18篇云南省地震局
  • 6篇清华大学
  • 4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8篇罗荣联
  • 7篇周挚
  • 6篇山秀明
  • 5篇刘琼仙
  • 4篇张立
  • 4篇徐平
  • 4篇陈玉茹
  • 3篇周桂华
  • 2篇杨胜梅
  • 2篇王琼伟
  • 2篇杨配新
  • 1篇杨光宇
  • 1篇杨向东
  • 1篇文雯
  • 1篇任勇
  • 1篇皇甫岗
  • 1篇陈铁牛
  • 1篇张俊昌
  • 1篇谷一山
  • 1篇张路

传媒

  • 4篇地震研究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防灾减灾学报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山西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历史强震活动图象被引量:11
1996年
本文讨论了云南历史强震成带性、群发性和中强震的随机性,以及强震类型的地域差异。指出:在地震预测及设防中,应着重考虑主要地震带区;一次5~6级之后,要预防接踵而至的更强地震;全省以高原坝子(盆地)为依托的城镇均应考虑地震设防;滇东。滇西强震类型迥异,前者一般为主震─-余震型,后者多表现为前震─-双主震─-余震型或者震群。
罗荣联陈玉茹
关键词:历史地震强震地震活动图象
中国地震行业技术结构的演变——中国地震科技发展战略走向分析之二被引量:2
2007年
剖析了中国地震行业的行业特点和技术结构的演变过程,为中国地震事业的体制改革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周挚徐平山秀明罗荣联王琼伟周桂华张立刘琼仙
国际高技术产业化对中国地震科技发展的借鉴作用——中国地震科技发展战略走向分析之三被引量:1
2007年
借鉴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化模式,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深入分析中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强调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探索中国地震事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应该提升中国地震科技的国家战略地位、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周挚徐平山秀明罗荣联王琼伟周桂华张立刘琼仙
丽江7级地震后的活动趋势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在研究中甸—大理地震带活动特征、丽江地区大地震重复性和1996 年2 月3 日丽江7 级地震的强余震活动格局基础上, 认为丽江震区在未来100 年内不大可能再度发生7级以上地震, 这对于确定丽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是重要的。
罗荣联张俊昌杨向东
关键词:地震预报
中国地震行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
<正>中国地震行业的技术结构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第一阶段大约从1966-1975年。以人工观测技术、宏观地震异常研究为主体,对地震科学的认识是寻找地震异常、实现地震预报。第二阶段大约从1976 年到1995...
周挚徐平山秀明罗荣联张立刘琼仙
文献传递
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中的战略性问题被引量:4
2005年
从提升地震科技的国家战略地位、增强中国地震科技国际竞争力考虑,提出建立健全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和适时调整工作比重的建议。介绍和评述地震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结合云南具体情况提出“十一五”规划4项建议项目。希望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中的战略性问题。
周挚刘琼仙罗荣联杨配新
地震史料的考证原则被引量:1
1993年
我国地震历史记载十分丰富,是研究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基础资料。但“历史文献记载,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原因以及史料编纂学方面的原因,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谢毓寿等,1983—1987)。因此,用这些资料编辑地震目录或编纂地震志书,就需要鉴别。 1.史料中的问题 地震历史资料大多来源于正史、国史、野史、方志、杂记、档案、报刊。
罗荣联沈斯伟
关键词:地震历史资料
固体潮的地震预测研究与地球动力学研究之分析比较被引量:12
2005年
本文分析了现行固体潮地震研究中的历史影响,对比研究了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和固体潮地球动力学研究二者在振动频率、振动源体积、传输距离与介质等方面的地球物理特点与本质区别,强调了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中最根本的工作是建立地震预测的目标和基本概念.
周挚山秀明任勇罗荣联杨配新杨胜梅
关键词:固体潮地震预测地球动力学研究
固体潮地震预测与固体潮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分析比较
<正>固体潮研究是研究地震成因、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测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之前,固体潮主要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然而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与固体潮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目标截然不同。地球动力学从大的时间尺度和地球整体运动...
周挚山秀明任勇罗荣联杨配新杨胜梅
文献传递
据历史地震预测澜沧——耿马大地震
1991年
本文追溯了应用历史地震预测澜沧—耿马大地震的原始依据与过程.作者据地震活动的大形势分析、强震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重复性、澜沧—耿马地区地震的周期性和应变释放特征,结合近期的地震活动情况,于1984年提出:澜沧—耿马一带是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危险区.作为历史事实: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7.6级地震与耿马7.2地震就发生在所预测的7级以上的危险区内.作为借鉴,作者提议:历史地震作为历史上已有的基本事实,在地震监测预报、工程抗震及在地震对策的研究中都应充分重视它的地位与作用.
罗荣联陈玉茹
关键词:强震活动工程抗震南北地震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