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萍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中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和P-gp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和P-糖蛋白(P glycoprotein,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及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2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CS和P-gp蛋白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GCS和P-gp mRNA的表达。结果 (1)胃癌组织中GCS、P-gp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2)胃癌组织中GCS与P-gp表达呈正相关(P<0.001)。(3)胃癌组织中GCS和P-gp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4)胃癌中GCS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P-gp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GCS不仅和P-gp与多药耐药有关,且可提示肿瘤的浸润、转移。
- 胡萍萍房栋陈淼陈谦范钦和
- 关键词:胃肿瘤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P-糖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增强多柔比星对胃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体外观察低剂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以下简称维生素D]预处理对多柔比星杀伤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维生素D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细胞毒作用,以无细胞毒时的浓度作为低剂量。MTT法测定低剂量的维生素D预处理后,多柔比星对BGC-82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的变化;FCM法检测低剂量维生素D预处理后,多柔比星致BGC-823细胞凋亡和死亡比率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低剂量维生素D处理对BGC-823细胞中Bax、Bcl-2、p38及磷酸化的p38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nmol/L与10nmol/L维生素D对BGC-823细胞均无细胞毒作用(P>0.05),而10nmol/L维生素D预处理能降低多柔比星对BGC-823细胞的IC5(0P<0.05)。1nmol/L和10nmol/L维生素D预处理均能增强多柔比星对BGC-823细胞的杀伤作用(P<0.05)。1nmol/L与10nmol/L维生素D单独处理对BGC-823细胞中Bax、Bcl-2及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10nmol/L维生素D能增强BGC-823细胞中磷酸化p38的表达(P<0.05)。结论:低剂量维生素D预处理能增强多柔比星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内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 胡萍萍房栋陈淼
- 关键词:胃肿瘤骨化三醇多柔比星
- 宫颈腺癌8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生存分析研究其临床病理联系。结果 89例患者平均年龄51.5岁(31~74岁),中位年龄51岁。肿瘤直径0.2~9 cm。临床表现为接触后阴道出血62例,阴道流液48例,8例由常规体检发现。病理诊断为普通型腺癌6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绒毛管状腺癌、肠型黏液腺癌及透明细胞腺癌各4例,浆液性腺癌2例,腺癌合并神经内分泌癌1例。随访74例,随访时间7~123个月。普通型腺癌分化程度越低,患者生存率越低(P<0.01),随着肿瘤分期增高,患者生存期缩短(P<0.01)。结论宫颈腺癌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检查。普通型腺癌分化越低,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 胡萍萍陈英陈淼
- 关键词: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
- 子宫内膜癌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复习9例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9例中,2例未手术,7例手术。镜下见肿瘤由上皮和间叶2种成分构成,相互间有穿插移行或者分界清楚,癌性成分有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等;肉瘤成分由子宫间质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及软骨肉瘤等成分组成。所有癌性成分CK和所有肉瘤成分vimentin均呈(+),肉瘤成分中2例呈CK和vimentin双(+),3例CD10(+),2例desmin(+),2例S-100(+),6例p53(+),CD34呈血管(+)。结论子宫内膜癌肉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尤其能辅助进一步确认肉瘤成分是同源性还是异源性。
- 胡萍萍许跃陈淼范钦和
- 关键词:子宫癌肉瘤临床病理
- 维生素D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胃癌发生过程及不同分化水平、不同分期胃癌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VDR在140例胃正常组织、胃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并分析VDR在不同分化、不同分期胃癌的表达。结果 1胞浆VDR阳性细胞百分比随癌变下降,而核VDR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百分比则升高;2低分化组胞核VDR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中高分化组为高;3进展期胃癌细胞核VDR的表达强度较早期升高。结论胃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细胞浆内的VDR表达存在下降趋势,同时细胞核VDR表达异质性增强,存在少量细胞上调核内VDR表达水平。
- 胡萍萍房栋陈建华薛娣陈淼
- 关键词:胃癌维生素D受体骨化三醇临床病理意义
- Shh、Patched和PCNA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Sonic hedgehog(Shh)及其受体Patched的表达及与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72例子宫肌瘤组织及对应瘤旁正常组织中Shh、Patched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相应标本中PCNA的表达。结果子宫肌瘤中Shh、Patched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0%、33.33%和87.5%,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的12.5%、8.33%和33.33%(P<0.05)。结论 Shh通路的激活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在子宫肌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沈丽萍胡萍萍吴晓红
- 关键词:子宫肌瘤PATCHEDPCNA
- 细胞外基质支架对大鼠嗅鞘细胞神经营养素表达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构建一种复合型细胞外基质支架,并探讨其是否影响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合成神经营养素。方法:将纤维蛋白原、层黏连蛋白和纤黏连蛋白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新鲜大鼠血浆促凝作用下,构建细胞外基质支架,在支架表面种植大鼠OEC,观察其生长增殖情况和对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能力的影响。结果:OEC在复合支架上贴壁良好,增殖旺盛,伸出较长的突起。生长于复合支架上的OEC较玻璃片上的细胞合成更多的神经营养素。结论:细胞外基质支架能促进OEC增殖,同时促进OEC神经营养素分泌。
- 蒋锋胡萍萍沈丽萍吴晓红杨平
- 关键词:嗅鞘细胞纤维蛋白原层黏连蛋白神经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