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波谱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揭示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代谢改变及病理早期动态演变价值。材料与方法将成年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30Gy分次(每周1次,每次10Gy)照射组,用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各组大鼠于照射后1个月均行MRI及1HMRS检查,分析NAA、Cho和Cr等信号强度改变,以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计算NAA/Cr、Cho/Cr和NAA/Cho。各组大鼠在行1HMRS检查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大脑后分两侧大脑半球,一侧大脑半球行常规病理HE染色检查,另一侧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所有被检查大鼠的大脑MRI均未见异常表现;各照射组大鼠大脑的NAA/Cr、Cho/Cr和NAA/Cr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1HMRS来监测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内的NAA、Cho和Cr的浓度变化,在形态学发生改变之前就可检测出脑组织的代谢异常,并能反映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脑组织内超微结构改变,且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病情发展作出准确的估测。 沈海林 沈纪芳 秦颂兵 芮春朵 唐健 许昌韶 周菊英 刘国强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 质子磁共振波谱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 成年SD大鼠 病理对照研究 MRI在鉴别乳腺粘液腺癌单纯型与混合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分析MRI在鉴别乳腺粘液腺癌单纯型与混合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归纳总结35例乳腺粘液腺癌患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都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两种类型的乳腺粘液腺癌在肿瘤形态、肿瘤边缘、ADC值、早期强化率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这几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而在肿瘤最大径、T1WI信号、T2WI信号、增强方式这几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MRI成像是一种重要的诊断乳腺疾病的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它不仅在在诊断乳腺粘液腺癌中有重要价值,并且对鉴别乳腺粘液腺癌的单纯型及混合型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芮春朵 袁戴海 沈海林关键词:粘液腺癌 乳腺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2006年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程、影像特征、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探讨PXA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的关系。结果:本组肿瘤临床表现以癫痫和头痛为主。CT、MRI示本瘤多发于大脑表浅部位,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为囊性肿瘤伴壁结节形成。病理上肿瘤组织主要由多形性细胞组成,无钙化,乏坏死和核分裂。该瘤存活期长,预后良好。治疗上全切加术后放疗能大大减小复发率。 芮春朵 沈海林 唐健关键词: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影像学特征 MRI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价值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3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和30例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乳腺MRI检查,对比观察两种疾病诊断结果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乳腺叶状肿瘤圆形或类圆形(25.81%)少于纤维腺瘤,乳腺叶状肿瘤T1WI局部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32.26%、T2WI高信号80.65%,II型TIC曲线41.94%,与纤维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6.47,3.25,4.83,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MRI影像存在差异,临床以MRI诊断鉴别两种疾病具有重要影像学价值。 芮春朵 单海荣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 纤维腺瘤 MRI 影像学表现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与目的:脑部脉络膜裂囊肿属神经上皮性囊肿,临床上不常见。本文通过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其中增强扫描5例。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右侧13例,左侧7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的脑脊液样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检查表现为长T1长T2脑脊液样信号灶,FLAIR为低信号,在各扫描序列中完全与脑脊液信号同步,病灶周围脑实质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囊肿,但单纯CT检出定位困难,MRI多方位扫描可作出明确诊断并能够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芮春朵 沈海林关键词:脉络膜裂 囊肿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MRI在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价值 2020年 目的:探析MRI诊断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市鼓楼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孕中晚期侧脑室扩张胎儿65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RI诊断,分析胎儿侧脑室扩张严重程度及各脑区双侧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65例胎儿中,轻度侧脑室扩张35例;重度侧脑室扩张30例。重度侧脑室扩张胎儿基底节、枕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额叶白质双侧ADC值均低于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诊断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的价值非常高,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芮春朵 王正阁关键词:孕中晚期 胎儿 侧脑室扩张 MRI CT灌注成像方法在评估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方法在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例脑转移瘤病人全脑放射治疗前后分别行常规CT及CT灌注检查,得到TDC曲线,并合成脑血容量/(CBV/)图、脑血流量/(... 芮春朵关键词:CT灌注 脑转移瘤 全脑放疗 放疗疗效 文献传递 单体素和多体素氢质子MRS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05年 磁共振波谱是一种可以检测人体组织内生化代谢产物浓度的无创检查,它的原理包括化学位移和自旋耦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eopy,1HMRS)的检测方法有单体素、多体素及全范围波谱成像。磁共振波谱对于脑胶质瘤的分级有一定帮助,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我们就磁共振波谱的原理及检测方法、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芮春朵 沈海林关键词:磁共振波谱 胶质瘤 脑肿瘤 双源双能量CT痛风石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17年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的代谢性疾病,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急慢性关节炎,晚期可伴有肾脏改变、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等[1,2]。目前,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常规影像检查如X片、CT常规扫描及超声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手段,然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不高,自双源双能量CT(dual-sourceanddual-energycomputedtomography)应用于临床以来,有报道指出该检查能够对尿酸盐结晶存在不同能量的衰减,所以能直接检测尿酸结石并能与其它成分的结石进行鉴别[3~5],故对痛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芮春朵 吴立伟关键词:双能量CT 痛风石 尿酸盐结晶 高尿酸血症 成像 尿酸排泄 16层螺旋CT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的CT表现,以降低盲目手术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未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CT表现。结果31例患者均见周围血管受侵征象,以肠系膜上静脉最易受侵;13例患者出现周围脏器受侵,18例出现肝转移和腹水,27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包括MPR和MIP)为显示胰腺周围血管的较好方法,而胰腺癌不能切除的主要原因为胰腺周围血管受侵。 吉爱兵 芮春朵 刘怡文 吴立伟关键词:胰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