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亚维

作品数:6 被引量:9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染
  • 2篇毒性效应
  • 2篇乙苯
  • 2篇生态毒理
  • 2篇水体
  • 2篇甲苯
  • 2篇二甲苯
  • 2篇BTEX
  • 1篇大型溞
  • 1篇胆碱
  • 1篇絮凝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油污染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毒理学
  • 1篇生态毒性
  • 1篇生态系统

机构

  • 6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范亚维
  • 5篇周启星
  • 2篇王媛媛
  • 2篇朱爽
  • 1篇华涛
  • 1篇吴琼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5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BTEX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被引量:44
2008年
BTEX是苯(benzene)、甲苯(toluene)、乙苯(ethylbenzen)和二甲苯(xylene)的统称,存在于原油和石油产品中,同时作为化工原料应用于农药、塑料及合成纤维等制造业。BTEX广泛存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对相应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本文分析了各环境介质中BTEX的来源及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在各种环境系统间的迁移和转化规律,重点从生殖发育毒性方面讨论了BTEX产生的人体健康效应,最后对今后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范亚维周启星
关键词:BTEX环境行为生态毒性
水体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被引量:39
2009年
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水生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表明,水体中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斑马鱼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7.5、31.0和34.8mg·L-1,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3种物质均属中等毒性,其毒性大小顺序为:乙苯>二甲苯>甲苯.在最高暴露浓度下,斑马鱼均出现了剧烈、无序游动,并伴有抽搐等现象,其中暴露在甲苯中的斑马鱼行为改变更为严重.分析认为,3种物质对斑马鱼毒性大小与疏/亲水性有关,疏水性越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越大.
范亚维周启星
关键词:甲苯乙苯二甲苯水体污染斑马鱼毒性效应
水体BTEX污染对大型溞和霍普水丝蚓的毒性效应及水环境安全评价被引量:17
2009年
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受试生物,研究了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BTEX)的水生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对大型溞和霍普水丝蚓毒性影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且毒性作用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水体中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污染对大型溞的24hEC50分别是172.1、50.1和63.6mg.L-1,48hEC50分别是136.9、42.9和50.3mg.L-1;对霍普水丝蚓的24hLC50分别是194.8、71.9和88.0mg.L-1;48hLC50分别是185.2、46.8和75.6mg.L-1;96hLC50分别是170.4、38.8和71.9mg.L-1.根据3种污染物对2种受试生物的毒性试验结果,预测水体中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13.7、3.9和5.0mg.L-1,最大允许浓度MPC分别为1.4、0.4和0.5mg.L-1.
范亚维周启星王媛媛朱爽
关键词:BTEX甲苯乙苯二甲苯
基于生态安全的DAT-IAT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改进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DAT-IAT工艺和A/DAT-IA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常规指标去除和生态毒理指标削减的最优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的同一工艺中,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优于生态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但前者出水的生态毒性较大。由于厌氧池的水解酸化作用,A/DAT-IAT工艺对COD和生态毒性的处理效果均优于DAT-IAT工艺,并且回流总能耗低于DAT-IAT工艺,但是出水COD仍不达标。为了降低进入工艺的COD的总量,以絮凝沉淀做为预处理工艺,并采用Al残留量最小的絮凝剂投药量以降低出水中残留Al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下,具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优于没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絮凝-A/DAT-IAT工艺在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下出水COD为104.46 mg/L,满足排放标准。在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下,具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的出水生态毒性有所上升,但是污染物的总量得到了大幅削减。絮凝-A/DAT-IAT工艺与DAT-IAT工艺相比,在污染物去除效率得到大幅增加的同时,生态毒性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朱爽华涛周启星范亚维吴琼
关键词:DAT-IAT工艺絮凝
基于水生动物的苯系物水环境基准值研究
从水环境标准体系来看,我国是一个“只有环境质量标准,而没有污染环境修复标准”的国家。通常采用环境质量标准来判断污染环境修复工作是否达到要求,特别是指导对应急环境问题的处理又太不现实,容易出现“欠保护”与“过保护”的问题。...
范亚维
关键词:环境基准水环境质量污染水体修复苯系物污染生态毒理学水生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鲫鱼脑AChE活性对水体中石油污染土壤和孔雀石绿的响应被引量:1
2009年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20d的暴露实验,研究了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体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对水体中存在的石油污染土壤以及孔雀石绿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水体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或孔雀石绿存在时,均会导致鲫鱼脑AChE的活性的增加。随着水体中石油污染土壤数量的增加,AChE活性的变化趋势是先快速升高,降低后又有显著升高。在较低暴露水平(1.000和5.000g·L-1)下,ACh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当暴露水平大于5.000g·L-1后,其AChE活性开始降低,于20.000g·L-1暴露水平时降到对照水平,然后开始升高。50.000g·L-1的石油污染土壤作用下,AChE活性最强,是对照组的1.6倍。水体中的石油污染土壤对鲫鱼脑AChE活性总体表现为诱导作用。相反,鲫鱼脑AChE的活性随孔雀石绿浓度的升高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先缓慢升高,然后快速降低。当暴露浓度为0.023mg·L-1时,AChE活性最大,但激活率仅为13%,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从0.058mg·L-1开始,AChE活性开始降低;到0.116mg·L-1时,AChE活性降到最低,为对照组的79%。总体来说,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孔雀石绿对鲫鱼脑AChE的影响不大。从变化趋势上看,水体中孔雀石绿污染对鲫鱼脑AChE活性的抑制效果大于诱导。总之,鲫鱼脑AChE对水体中石油污染土壤较敏感,是较适宜的生物标志物。
王媛媛周启星范亚维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孔雀石绿乙酰胆碱酯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