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忠祥
- 作品数:32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教育,是有季节的
- 2019年
- 教育不但应有适合的温度、湿度、土壤、空气等,更要有自己的时机、时令与节气。因此,教育是有季节的。教育有季节,是说和自然界的事物一样,有自己内在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不能随意提前、滞后、耽搁、压抑。遵循它,教育硕果累累;违背它,教育萧条零落。当前,一部分被功利主义掌控了心智的人们为了不输在虚构的人生起跑线和人生竞赛上,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地将教育发生的时令一再提前,并且把教育的发生强制局限在获取短浅功利价值的教导行动之内,而忽视了真正的自我教育的养成.
- 薛忠祥
- 关键词:意志力
- 从相关到本身: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被引量:5
- 2016年
- 无论是在促进社会发展还是改善个人生活中,教育都发挥着它的效用价值,这是一种对教育相关价值的追求。当前教育在教育目的、实践过程和评价标准上一定程度背离了教育本身,背离了人本身的发展。要纠正这种把教育作为手段和工具的现实存在,我们就要找寻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状态:教育本身价值取向,使人的意义自由地、充分地自我生成,只有以教育本身价值取向为主体,才能引领教育相关价值更好地实现。
- 程晨薛忠祥
- 关键词:教育本身交往
- 论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发展特点、理念特征被引量:3
- 2016年
- 民族院校校园文化既具有普通大学校园文化之大学教育文化和高级主流文化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多元文化共生性和文明德性教化性等特有本质。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要经历自发、自觉和自由三个阶段,自由阶段的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趋于成熟。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理念特征要具有生成性、教育性、大学性、民族性和主流性。
- 薛忠祥
- 关键词:民族院校校园文化
- 12岁前后人格建构的边界
- 2010年
- 人格建构首先要明确其边界。人格的内容有心理人格、道德人格和社会性人格。12岁前后人格建构的内容主要是道德人格和社会性人格,其中,12岁前注重道德人格建构,12岁后注重社会性人格建构。人格建构需要人格化的导师,人格建构的方法是价值引领,自我生成。
- 薛忠祥
- 关键词:人格建构道德人格
-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由:大学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新起点——读《中国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2019年
- 大学作为自觉的文化性存在,其自身的学校文化或者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伴随着大学成为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轴心和发动机,大学校园文化也从一种亚文化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一。民族院校作为国家民族高等教育重要承担者,其校园文化必然地也必须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以自身特性彰显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面对全球化多元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挑战与冲击.
- 薛忠祥
- 关键词: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由
- 文明德性:文明多样性的教育学审视
- 2015年
- 通过对文明多样性的教育学审视明确,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方式,教育则是人类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教育意义在于生成人的文明德性。这些德性包括文明理解、文明尊重、文明宽容、文明互补、文明自信等。
- 薛忠祥王世忠
- 关键词:文明多样性教育学视野
- 回归本真:教育理想的本质和宿命--一种生存论存在论的考察
- 通过生存论存在论的考察,理想的本质就是领会着自己存在的人向着未来的生存筹划。理想有本真理想和非本真理想两种状态,本真理想是人最本己能在的筹划,非本真理想是常人对现成之物的追逐。教育是领会着自己存在的人的理想性存在中生成的...
- 薛忠祥
- 关键词:教育理想生存论存在论
- 哲学是教育的最高形式--亚里士多德的三个教育哲学概念分析
- 现今的哲学与教育之间存在严重裂痕。哲学外在于教育领导它,教育低于哲学。亚里士多德的三个教育哲学概念,能教性、教育性、能教者在《形而上学》中的地位给我们以启示:哲学是教育的最高形式。真正的教育是由真正的哲学家来完成的,而真...
- 薛忠祥
- 教育学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走向被引量:5
- 2009年
-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模糊境域——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必须走向终结。走向教育学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教育学术包括教育哲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要保证教师专业走向教育学术,教师教育的起点必须要从现今的高中起点提升为大学后的教育起点。
- 薛忠祥
-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育学术
- 论当代中国人精神人格的建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理分析
- 2006年
-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做了“八荣八耻”的讲话,接着,在4月28日的《求是》杂志上又专门发表题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章,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使我们在思想上对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加坚定,在行动上使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具有实效性,有必要从它的历史、现实和实践渊源等方面进行一番学理上的分析。
- 薛忠祥
-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理分析荣辱观当代中国人精神人格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