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露长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阳不振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律失常
  • 2篇缓慢性
  • 2篇缓慢性心律失...
  • 1篇电针
  • 1篇电针围刺
  • 1篇盐炙
  • 1篇药热
  • 1篇针刺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水沟
  • 1篇热敷

机构

  • 4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莆田学院附属...

作者

  • 4篇虞露长
  • 2篇许凯声
  • 2篇黄志华
  • 1篇黄迢华
  • 1篇林维培
  • 1篇宋建华
  • 1篇郑伟萍
  • 1篇陈晓珊
  • 1篇刘川

传媒

  • 2篇中国针灸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竹圈盐灸治疗心阳不振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竹圈盐灸与心宝丸对心阳不振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评判竹圈盐灸的临床疗效,一方面验证竹圈盐灸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拓展竹圈盐灸的治疗范围,另一方面探寻一种新的治疗缓慢性心律...
虞露长
关键词:心阳不振缓慢性心律失常
文献传递
针刺素髎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苏醒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6
2014年
目的:比较针刺素髎与水沟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苏醒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取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神经外科常规急救与手术后的基础上,待病情相对稳定,将82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取素髎为主穴,劳宫、涌泉等为辅穴,内关、三阴交、翳风、完骨等为配穴,施强刺激促苏醒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取水沟为主穴,辅穴和配穴同观察组,同样施强刺激促苏醒手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素髎穴与水沟穴针刺后即刻的临床表现,以及两组患者治疗45天、90天后昏迷GCS评分改善程度,评价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针刺后喷嚏反射出现率为85.7%(36/42),较对照组针刺后表现的喷嚏反射反应强烈[25.0%(10/40),P<0.01];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64.6±19.4)天vs(73.8±14.6)天,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苏醒率相当[88.1%(37/42)vs 75.0%(30/40),P>0.05];两组治疗后昏迷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治疗90天后昏迷GCS评分优于对照组(9.52±2.32vs 8.47±2.14,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45.2%(19/42),优于对照组的22.5%(9/40,P<0.05)。结论:针刺素髎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疗效确切,具有特有的促进喷嚏反射和兴奋呼吸中枢的功能,较针刺水沟为主促苏醒作用明显。
许凯声宋建华黄迢华黄志华虞露长郑伟萍陈晓珊刘川
关键词:针刺疗法
竹圈盐炙治疗心阳不振型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竹圈盐灸与心宝丸对心阳不振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评判竹圈盐灸的临床疗效,一方面验证竹圈盐灸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拓展竹圈盐灸的治疗范围,另一方面探寻一种新的治疗缓慢性心律...
虞露长
关键词:心阳不振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电针围刺加中药热敷治疗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验证电针围刺加中药热敷治疗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取股后部病变局部四周的阿是穴施行电针围刺加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加局部拔罐,穴取患侧承扶、殷门、委中等,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股后肌群的疼痛积分、肿胀压痛积分、行走功能恢复积分和总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可减轻疼痛、肿胀,改善行走功能与总积分(均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为83.7%(36/43),优于对照组的60.5%(26/43,P<0.05)。结论:电针围刺加中药热敷治疗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疗效显著,在症状、体征的改善和行走功能的恢复方面优于常规针刺加拔罐。
许凯声林维培陈剑英虞露长黄志华
关键词:肌肉拉伤股后肌群电针围刺中药外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