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6篇疗法
  • 5篇放射疗法
  • 4篇鼻咽
  • 4篇鼻咽癌
  • 3篇咽肿瘤
  • 3篇鼻腔
  • 3篇鼻咽肿瘤
  • 3篇鼻窦
  • 2篇综合疗法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黑色素
  • 2篇黑色素瘤
  • 2篇鼻腔鼻窦
  • 1篇新生物
  • 1篇嗅神经
  • 1篇嗅神经母细胞...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袁伟
  • 10篇王胜资
  • 6篇王伟芳
  • 5篇程庆芳
  • 3篇丁浩
  • 3篇邹丽芬
  • 3篇张海燕
  • 2篇郭明
  • 2篇杨钢
  • 2篇陈浮
  • 2篇李骥
  • 2篇杨刚
  • 1篇朱奕
  • 1篇王朱健
  • 1篇曹文俊
  • 1篇王纾宜
  • 1篇何少琴
  • 1篇宋新貌
  • 1篇田姝

传媒

  • 3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2013国际...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
  • 1篇第五届全国肿...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喉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24例原发喉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 24例喉原发 NHL 中,声门上区19例,累及声门上区及声门区3例,声门区2例,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全部病例均采用钴-60γ射线予局部放疗;20例子全身化疗,其中17例放疗前后以 CTX+VCR 方案化疗1~10个疗程,3例坏死型以司莫司汀口服。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70.8%,70.8%。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局部复发,2例死于小肠受累,1例死于肺浸润。结论放射治疗喉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好,局部控制作用良好,是喉 NHL 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的化放疗及化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160-161)
杨钢袁伟王胜资程庆芳李骥
关键词:喉肿瘤放射疗法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发鼻腔鼻窦黏膜黑色素瘤9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进展规律及疗效,及鼻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两种临床分期是否合理。 方法:对本院2000至2012年共94例鼻腔鼻窦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略多于女,发病高峰在50至70岁,原发上领窦7...
袁伟
关键词:鼻肿瘤黑色素瘤综合疗法
原发鼻腔鼻窦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0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原发鼻腔鼻窦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本科收治的30例原发鼻窦或原发鼻腔累及鼻窦的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结果 3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为63岁。Ann Arbor分期:Ⅰ期26例、Ⅱ期4例,全组无患者合并B症状。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分别有8例、22例接受R-CHOP或CHOP样方案化疗,中位化疗周期为4周期;予局部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剂量为36~54 Gy,中位剂量46.8 Gy。1例患者接受预防性鞘注。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6例、进展1例,1例患者在放疗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中位随访72个月,死亡13例,5年生存率为56.7%(95%CI为47.7%~65.7%)。全组患者中,2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结论原发鼻腔鼻窦DLBCL以Ⅰ、Ⅱ期多见,预后较差。该病治疗方案仍主要采用R-CHOP方案化疗,局部放疗具有重要地位;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发生率不高,不需常规进行中枢神经系统侵犯预防性治疗。
田姝王伟芳杨钢邹丽芬袁伟张海燕王胜资丁浩
关键词:鼻腔鼻窦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瘤
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的随机性量化研究
目的:评价与分析中晚期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221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鼻咽癌病例,男女之比为2.35:1;中位年龄51岁;低分化鳞癌204例,低分化癌11例.全部采用常规外照射放射治疗,放射...
袁伟王伟芳杨刚郭明王胜资程庆芳
关键词:鼻咽肿瘤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血清CYFRA21-1监测指导未分化型鼻咽癌放化疗模式的选择
目的:晚期鼻咽癌治疗模式主要为放化疗,但是到目前为止临床缺乏能灵敏且特异地反映放化疗疗效的临床实验室指标。本研究通过监测鼻咽癌病人治疗过程中多个时间节点的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21-1( CYFRA21-1)的水平及变化来探...
王胜资袁伟朱奕丁浩陈浮宋新貌王朱健曹文俊李骥杨刚王伟芳张海燕邹丽芬
关键词:放化疗分子靶向
外耳道新生物为首发表现鼻咽癌9例临床分析
2003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累及外耳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鼻咽癌罕见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对23年间6例放疗后复发及3例初治以外耳道新生物为首发表现的鼻咽癌病例的临床症状、检查情况、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因耳部症状而就诊,复发6例中5例鼻咽腔黏膜光滑,1例鼻咽部显示饱满;初治3例鼻咽部及单侧外耳道均有新生物。再程放疗6例中,3例治疗后3年内死亡,2例治疗后己分别存活20个月和33个月,1例失访。初治3例2例治疗后分别存活32个月和1个月,1例失访。[结论]鼻咽腔光滑不能排除深在的肿瘤复发,随访中应常规进行耳部检查,并定期进行CT等影像学诊断。鼻咽癌复发累及耳部者预后差。
王胜资袁伟程庆芳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外耳道新生物
放射治疗进展与治疗模式的转变
2012年
放射治疗(附称放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医学物理的发展,进入了精确放疗技术的全新时代,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王胜资袁伟
关键词:放疗技术计算机技术医学物理肿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评价被引量:4
2006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电镜和免疫组化诊断技术的提高,关于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报道逐渐增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在临床上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故将经病理证实的19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和10例嗅神经上皮瘤共同分析。其中单纯放疗10例,术前放疗15例,术后放疗4例。根据Kad ish分期标准,A期3例,B期8例,C期18例。生存分析采用Kap lan-m e ier法及Log rank检验。结果:患者表现为单侧鼻塞、单侧鼻衄或两者兼有者有26例,为89.66%。初次就诊时有颈淋巴结转移者5例,为17.24%。全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76%、66.48%。病理诊断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患者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期、C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54.32%。有颈淋巴结转移者(N+)和无颈淋巴结转移者(N0)4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00%、71.05%(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一个预后不良的因素,随着内镜手术的使用,放疗成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上皮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王伟芳袁伟王胜资王纾宜
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放射疗法手术
眼眶原发淋巴瘤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分析眼眶原发淋巴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44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淋巴瘤,男女之比为1.6∶1。原发在眼睑结膜的27例,中位年龄44岁,原发在眼眶的17例,中位年龄62岁。双侧同时发病4例。ⅠA期40例,ⅡA期4例。采用常规外照射放射治疗,先用60Coγ射线全眼眶区照射30~35Gy后用60Coγ射线、180kVX线或9MeV电子线进行肿瘤区照射,中位剂量46.5Gy。结果,全部病例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4.5%。眼睑结膜病例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眼眶者(96.3%∶70.6%,P=0.013)。临床分期为Ⅰ期病例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Ⅱ期者(P=0.000)。结论,眼眶淋巴瘤的复发少、长期预后佳,放射剂量一般不宜超过40Gy。结膜来源的眼睑结膜淋巴瘤与泪腺来源的眼眶淋巴瘤可能是两种临床特点与预后不同的类型。眼眶淋巴瘤是一种容易多发的疾病。放射治疗前肿块手术切除意义不大。
袁伟王胜资程庆芳何少琴
关键词:远期疗效分析预后
原发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9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进展规律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2年间94例鼻腔鼻窦黑色素瘤资料.男50例、女44例,发病年龄26~ 85岁(中位数60岁).原发鼻腔86例、上颌窦7例、鼻咽部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7例疗前、2例疗中、1例疗后),无远处转移.采用手术±放疗方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1、3、5年样本数量分别为80、54、50例,1、3、5年疾病相关生存率分别为71%、33%、22%.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预后因素为年龄>55岁(P =0.034)、累及后鼻孔(P=0.011)、累及上颌窦(P =0.009)、累及硬腭(P =0.003)、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治疗方式(P=0.038).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预后因素为累及后鼻孔(P =0.027)、累及眼眶(P =0.005)、累及硬腭(P=0.003).结论 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率较高,需多学科多手段联合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临床分期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袁伟王伟芳王胜资丁浩陈浮张海燕邹丽芬
关键词:综合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