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宇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遗尿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尿动力
  • 2篇尿动力学
  • 2篇排尿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梗死
  • 2篇儿童
  • 2篇膀胱
  • 2篇STACCA...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乳酸

机构

  • 13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安阳县...

作者

  • 13篇裴宇
  • 6篇文建国
  • 5篇王庆伟
  • 5篇张竞超
  • 5篇李源
  • 4篇徐敬
  • 2篇齐艳
  • 2篇孟然
  • 2篇舒礼良
  • 2篇刘会范
  • 2篇文建军
  • 2篇黄辰
  • 2篇王静
  • 1篇吕玉涛
  • 1篇朱效华
  • 1篇乔玉环
  • 1篇苏刚
  • 1篇陈悦
  • 1篇王贵宪
  • 1篇史惠蓉

传媒

  • 5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07
  • 3篇2004
  • 2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LAR)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ABG的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 a。根据术后LAR分为低比值组(137例)、中比值组(112例)和高比值组(109例),比较3组的MACE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LAR或LAR联合其他危险因素对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从低比值组到高比值组,MACE发生率升高,高比值组MACE发生率为2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193,95%CI 1.068~1.333)、LAR(OR=3.029,95%CI 0.973~9.428)和糖尿病(OR=2.559,95%CI 1.193~5.487)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LA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 0.656~0.745),敏感度为0.692,特异度为0.614;LAR联合糖尿病、BMI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 0.664~0.799),敏感度为0.762,特异度为0.661。结论:LAR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可联合糖尿病、BMI预测患者不良预后。
王静郝爽张竞超裴宇徐敬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良心血管事件
右心房巨大脂肪瘤切除并游离壁重建一例
2020年
心脏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原发性良性肿瘤,发病率为2.9%~8.4%,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最常见于40~60岁的患者,男女比例5∶1[1-5]。作者于2019年1月对1例右心房巨大脂肪瘤进行切除并游离壁重建,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于2019年1月因“咳嗽20余天,体检发现心脏占位2 d”为主诉入院。患者无名显诱因咳嗽20余天,无咳痰、咯血,无心悸,偶有胸闷、呼吸困难。查体:体温35.8℃,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5/73 mmHg(1 mmHg=0.133 kPa),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一53 mm×70 mm的高回声附着于房顶部,边界尚清,内回声尚均匀,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64层心脏CTA灌注成像检查示:右心房增大,内可见较大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55.7 mm×51.6 mm(图1)。其他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右心房占位;心功能Ⅱ级。
于鑫溢裴宇郝爽张竞超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中的意义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的差别,探讨D-D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7例急性NSTEMI患者(NSTEMI组)和10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夹层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D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浆D-D水平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鉴别意义。结果主动脉夹层组血浆D-D水平高于NSTEMI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D水平对2种疾病的鉴别有意义(P<0.05)。结论急诊检测血浆D-D对区分2种疾病有临床意义。对急性胸痛伴D-D水平升高的患者,当其他常规入院检查难以与急性NSTEMI鉴别时,可高度怀疑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于鑫溢王博裴宇郝爽吕建张竞超
关键词:D-二聚体
河南省儿童和青少年单一症状原发性夜遗尿发生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和青少年单一症状原发性夜遗尿 (PMNE)的发生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郑州和安阳 16所学校的 85 0 0名 6~ 18岁无白天排尿异常的正常小学和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过去1个月内是否夜间睡眠时尿床 1次或以上 ;白天有无排尿异常。结果 :实际回收问卷 80 0 6份 ,有效问卷 7896份 ,其中男 3979份 ,女 3917份。各年龄段PMNE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男性由 6岁 10 .2 %下降为 18岁的 1.4 % ;女性由 6岁的 9.7%逐渐下降为 18岁的 0 .9%。遗尿发生率男性 16岁和女童 14岁以后降为 1%左右。结论 :学龄儿童遗尿的发生率仍很高 ,青春期后稳定在
文建国陈悦王庆伟文建军杨合英李洪玲李源孟然裴宇
关键词:遗尿儿童青少年
人工瓣膜瓣周漏的治疗被引量:4
2016年
人工瓣膜瓣周漏(PVL)是瓣膜置换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虽然外科修补或再次换瓣为其治疗的金标准,但创伤及风险较大。根据瓣周漏的病因、严重程度的不同,治疗策略也有差别。现总结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7例PV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经验。
黄功成舒礼良黄辰裴宇朱效华魏延举徐敬
不同胸骨固定模式在胸骨哆开高危患者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钢丝、钛板和胸骨板3种胸骨固定模式在胸骨哆开高危患者心脏手术中的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续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正中开胸心脏手术的615例胸骨哆开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8例行单纯钢丝环扎术固定胸骨为钢丝组,203例应用钢丝联合钛板固定胸骨为钛板组,214例应用钢丝联合胸骨板固定胸骨为胸骨板组。对比3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胸骨感染、哆开及再次固定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胸骨哆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钢丝组比较,钛板组及胸骨板组关胸时间显著延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钢丝组比较,钛板组及胸骨板组术后24 h引流量、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减少,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切口发生感染、胸骨哆开和胸骨再固定情况,钢丝组发生率均高于钛板组和胸骨板组,胸骨板组发生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9,95%CI:1.047~1.196,P=0.001)、吸烟(OR=16.865,95%CI:4.994~56.960,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4.140,95%CI:1.556~11.014,P=0.004)、肾功能不全(OR=3.952,95%CI:1.236~12.636,P=0.020)、长期使用激素(OR=13.894,95%CI:2.314~83.402,P=0.004)是术后发生胸骨哆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COPD、肾功能不全及长期使用激素是高危患者术后发生胸骨哆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正中开胸心脏手术后应用钢丝联合钛板或钢丝联合胸骨板固定胸骨均可减少术后发生胸骨哆开,钢丝联合胸骨板固定胸骨临床效果最好,可加强高危患者心脏外科术后胸骨固定的稳定性,值得推广。
王静郝爽张竞超裴宇王丽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胸骨哆开术后并发症
无排尿异常女性小儿膀胱压力容积测定
2004年
目的 :探讨无明显排尿症状女性小儿的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 :对无明显神经损害和排尿症状 ,因上尿路或其他疾病需进行手术治疗的 4 0例女性小儿 (婴幼儿 10例 ,2d~ 2岁 ;儿童 30例 ,2~ 12岁 )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其中 10例婴幼儿进行影像膀胱压力测定。结果与结论 :在无明显下尿路症状的女性婴幼儿中 ,逼尿肌不稳定 (DI)发生率为 1/ 10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DSD)发生率为 4 / 10 ,可表现为间断排尿 ;残余尿量为 (6±3)ml,变化范围较大。儿童残余尿量为 (6± 4 )ml,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 (5 .5± 1.4 )kPa ,DI发生率为 6 .6 % (2 /30 )。婴幼儿和儿童的膀胱容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范围为 18~ 35 0ml。
文建国李源王庆伟裴宇乔玉环史惠蓉
关键词:女性小儿膀胱功能
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性夜遗尿症患病率现状和回顾性调查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对河南省儿童和青少年作原发性遗尿症(PNE)患病率调查,为儿童和青少年的保健与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03年7月~2004年12月,随机选取河南省7个城市管辖区中小学的5~18岁儿童和青少年进行PNE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目前无夜间尿床儿童,要求父母回忆其停止夜间尿床的年龄。结果实际发放调查问卷11 799份,回收10 383份,有效问卷10 088份,有效回收率为85.5%。现况调查5~18岁儿童PNE总体患病率为4.07%(95%可信区间3.68~4.46)。5岁患病率为11.83%(95%可信区间9.25~14.41),12岁降为1.72%(95%可信区间1.10~2.43),15岁时降为1.21%(95%可信区间11.50~1.96),以后稳定于1.0%左右。男性PNE患病率为4.57%(95%可信区间4.00~5.14),与女性3.56%(95%可信区间3.04~4.08)之间的差异有呈著性意义(P<0.05)。男女PNE患病率均具有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趋势。回顾性调查5岁时PNE患病率为9.6%,10岁时为1.02%,以后各年龄段PNE降至1.0%以下。现状调查时男性、女性和总体PNE患病率均高于回顾性调查。结论回顾性调查和现状调查均显示5~7岁儿童仍有10%左右的儿童患有PNE,是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引起社会关注。
文建国王庆伟文建军李源孟然吕玉涛裴宇王贵宪
关键词:遗尿流行病学
终末型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
目的:探讨终末型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对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期相型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phasic detrusor overactivity)患者35例和终末型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terminal...
王庆伟文建国齐艳刘会范裴宇李源
关键词:尿动力学
文献传递
无症状儿童staccato尿流曲线分析
目的:探讨有staccato尿流曲线的无症状儿童的尿流率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应用Dantec DUETLogic尿动力学仪对169名无症状儿童(年龄8~13岁,平均为10.3±1.6...
裴宇文建国王庆伟吕宇涛李源齐艳刘会范
关键词:尿流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