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坤
- 作品数:24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实践能力是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各环节结构合理、体系优化是关键。文章探讨将实践教学各环节内容按照"基本素质"、"专业技能"、"综合应用"三个模块合理组织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平台的方式进行体系优化,实施开放性和适应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 汤放华谢宏坤
- 关键词:城市规划实践教学
- 地方院校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 2008年
- 针对当前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扩招,毕业设计存在的困难,从师资队伍、课题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地方院校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 谢宏坤易纯
- 关键词:地方院校城市规划
- 对构建生态城市的思考
- 2003年
- 回顾和揭示了城市规划建设探索历程中核心问题之一:向往自然,追求生态和谐的思想.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角度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些具体设想.
- 谢宏坤曾志伟
-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建设城市规划
-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伦理意识培养途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规划师的职业实践和社会角色决定了规划伦理意识培养是城乡规划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国内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伦理意识教育体系,文章借鉴国外规划伦理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研究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伦理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加强规划教育伦理课程体系建设、重视规划伦理案例库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创新规划伦理教学模式、加强规划专业教师的培训。
- 谭健妹谢宏坤刘金成
-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教育伦理意识价值观
- 慈利县城公共交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
- 2007年
- 对慈利县城公共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缓解慈利县城公共交通问题的可行措施,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了城市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
- 曾志伟易纯谢宏坤
- 关键词: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
-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伦理意识的培养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规划专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规划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规划伦理意识的培养是其重要内容,文章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规划伦理教育的现状,探讨规划教育中规划伦理培养的目标、规划教育中规划伦理的培养要求、规划教育中规划伦理的培养途径以及建议与展望等培养体系和框架。
- 谢宏坤谭健妹崔红萍
-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教育伦理意识
- 中小城镇旧城改造项目居住区容积率测算方法探讨被引量:5
- 2008年
- 中小城镇旧城改造项目居住区容积率的确定随意性大,常受开发商的利益驱动所支配,容易忽视城镇的整体利益,造成城镇总体环境失控。文章拟探讨一条由宏观到微观,由总体到局部分层控制容积率,并通过局部修正确定旧居住区容积率的途径。
- 谢宏坤李真易纯
- 关键词:旧城改造居住区容积率
- 关于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被引量:6
- 2003年
- 进入21世纪,小城镇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规划问题也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从城镇化、小城镇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 曾志伟谢宏坤
-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城市化规划管理
- 拆迁安置统筹思路下的中小城市旧区更新容量调控探讨
- 2021年
- 中小城市旧区更新进展缓慢、容量难以调控不是新话题,其难点的关键在于日益高涨的拆迁安置成本。现行的模式是将拆迁安置费用计入土地成本,为平衡利益,提高项目容积率是通常做法,这是导致控规容积率屡被突破的根源。文章基于总体协调的新思路,提出拆迁安置成本分摊机制,即将项目拆迁安置成本由按项目拆除面积定向承担的方式转变为城市所有新建面积统筹分摊的方式,从而构建旧住区容量实施调控新机制。这种模式转变对于县级及以下城镇尤为适用,也更易统筹管控。
- 谢宏坤
- 关键词:拆迁安置容积率
- 基于“三生”空间的湖南省土地利用格局及多功能演变
- 2024年
- 为了增强土地的多功能性,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和功能性较弱等问题。该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构建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其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借助ArcGIS软件,采用土地利用空间转移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区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空间+功能”的双视角探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与功能转变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三生”空间格局演变波动较大,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收缩,生活空间扩张;其中又以生活空间扩张显著,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之间转换较为频繁为主要特点,是造成湖南省土地利用“三生”空间波动重组的主要因素。2)区域分布格局,生产空间主要分布于省北部的常德、益阳、岳阳以及中部衡阳、娄底、邵阳、永州4市交界的中心区域;生活空间主要分布于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的核心分布区以及各市城市中心区域;生态空间分布面积最广,主要分布于省西部及西南部丘陵山地区域,以及位于省北部的洞庭湖水域区等;区域变化以环长株潭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更剧烈,其次是东、西、南三面山地区域;动态度结果显示全省土地利用总体动态变化率有提升态势。3)2000—2020年土地利用“三生”功能水平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生态功能评分最高,变化最明显,生产功能次之,波动中水平趋于稳定,生活功能最低,呈逐年提升趋势;区域间水平差异由低水平高差距向高水平的相对均衡转变。4)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与功能转变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尤其在时序变化上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对两者关系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在“一对多�
- 雷文韬古杰谢宏坤
- 关键词: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