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强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膀胱
  • 3篇电切
  • 3篇尿道
  • 2篇弹道碎石
  • 2篇弹道碎石术
  • 2篇电切术
  • 2篇增生
  • 2篇碎石
  • 2篇碎石术
  • 2篇尿道前列腺
  • 2篇气压弹道
  • 2篇气压弹道碎石
  • 2篇气压弹道碎石...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增生
  • 2篇肿瘤
  • 2篇结石
  • 2篇经尿道前列腺
  • 2篇膀胱肿瘤
  • 1篇等离子双极

机构

  • 7篇天水市第一人...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7篇谢强
  • 4篇纪鹏
  • 4篇赵彦宗
  • 4篇吴文斌
  • 3篇王国强
  • 3篇杨亚军
  • 3篇郭琦
  • 3篇王辅
  • 1篇岳中瑾
  • 1篇党瑞锋

传媒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改良Mainz Pouch 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术后改良Mainzpouch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8例膀胱癌患者实施膀胱全切后采用改良MainzPouch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尿流改道时间平均130(110—1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3(200—80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9.1(7—30)d。围手术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5.6%)。术后早期(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8/18),包括切口感染5例,切口裂开2例,延迟性肠梗阻1例,无尿瘘及肠瘘。远期(1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2%(7/17),包括肾盂肾炎1例,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致单侧肾积水1例,持续非梗阻性腹痛1例;肾功能损害1例;代谢性酸中毒需长期服用碱剂者3例,其中需住院治疗者1例。白天控尿率100%,夜间控尿率1个月内为82.3%(14/17),1个月后达100%。排尿次数:术后1个月内白天6~8次,夜间3—5次,1个月后白天4—6次,夜间0—3次。病人对排尿和控尿评价“非常好”占29.4%(5/17),评价“好”占64.7%(11/17),评价“差”占5.9%(1/17),满意率达94.1%(16/17)。结论改良MainzPouchII尿流改道术操作简单、安全,临床疗效肯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替代方式。
赵彦宗王国强郭喜桃纪鹏吴文斌王辅谢强郭琦杨亚军
关键词: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术膀胱切除术膀胱肿瘤
膀胱原发间叶性软骨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复习1例膀胱原发间叶性软骨肉瘤病例的诊治经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膀胱原发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特征。结果本文报道1例患者为女性,69岁,以反复尿频尿急尿痛3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其12年前曾患宫颈癌,行放射治疗并临床治愈。超声及X线片检查均提示为膀胱结石,膀胱镜检查见附着于膀胱左侧壁的结石样肿物,经CT平扫+增强检查后诊断为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术后经本院病理、外院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膀胱原发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膀胱间叶性软骨肉瘤是极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其病因目前不清楚,常以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也有以下尿路刺激症状、排尿困难、上尿路梗阻积水为首发症状者,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病变内可出现点状或不规则的钙化影,明确诊断需依赖病理学检查。该病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早、预后差,一旦确诊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
谢强郭琦
关键词:膀胱肿瘤间叶性软骨肉瘤
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微创治疗(附34例报告)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膀胱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分期治疗办法,先在局麻下经尿道采用EMS系统作气压弹道碎石,3天后再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结果:34例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时间20~60 min,平均45 min;无膀胱黏膜损伤、膀胱穿孔、泌尿系感染。患者感轻微疼痛但可忍受。其中4例患者术后排尿恢复通畅,予以出院,其余30例行TURP,手术时间20~75 min,平均50 min,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TUR综合征(TURS)发生。术后持续膀胱冲洗1~2天,术后5天拔除尿管,患者排尿通畅。30例患者随访3个月~2年,术后IPSS评分为(7.5±0.5)分,最大尿流率(MFR)平均>15 ml/s。结论:TURP结合EMS系统气压弹道碎石术是BPH并膀胱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辅谢强纪鹏郭琦杨亚军赵彦宗吴文斌王国强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气压弹道碎石术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附5例报告)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UB)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检查确诊为IMTUB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5例术前均诊断为膀胱肿瘤,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光镜下可见梭形或长梭形细胞增生,且呈囊状分布,伴有间质小血管增生及大量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5例,Desmin阳性4例,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5例均临床治愈。随访11~63个月,平均34个月,患者无明显的血尿及尿频、尿急等症状,B超检查未见肿物复发。结论:IMTUB是一种交界性并具恶性潜能的肿瘤,临床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王辅王国强谢强赵彦宗郭琦杨亚军纪鹏吴文斌党瑞锋岳中瑾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医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术后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且术后观察72h。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和术后碎石效果、术前、术后24h应激反应和术后72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一次碎石成功率和结石取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h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处于更低水平(P<0.05);术后72h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较对照组的27.03%低(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相较于气压弹道碎石术,能改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围术期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更轻微,碎石效果更好,利于病情恢复。
谢强
关键词:输尿管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碎石效果
TURP术前避免使用镇静剂有助于早期预防TURS被引量:3
2013年
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最危险的并发症,若不能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常会贻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椎管内联合麻醉下实施TURP487例,部分患者在TURP术前半小时未使用镇静剂,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TURS先兆症状,及时干预,避免了不良后果出现,现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吴文斌纪鹏谢强赵彦宗
关键词:TURSTURP镇静剂术前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椎管内联合麻醉
特拉唑嗪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采取特拉唑嗪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的治疗方案,并且给观察组39例患者联合特拉唑嗪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水平[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GSH-Px)]、性功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和QOL评分、住院时间。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氧化应激水平MDA、LPO低于对照组,GSH-Px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的IPSS评分和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用特拉唑嗪来辅助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身体症状,提升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缩短住院时间,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广泛普及。
谢强
关键词:特拉唑嗪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前列腺增生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