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花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女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皮下自控镇痛的价值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女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皮下自控镇痛(PCSA)的效果。方法择期在静吸复合插管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41~68岁,体质量45~75kg,ASAⅠ或Ⅱ级。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术后镇痛两组,观察组(G组,n=30)和对照组(D组,n=30)。G组采用地佐辛+舒芬太尼皮下镇痛,D组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两组术后镇痛均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自控给药的模式,负荷量:G组为地佐辛2 mg+舒芬太尼5μg+昂丹司琼4 mg,D组为舒芬太尼5μg+昂丹司琼4 mg,两组均持续剂量2毫升/h、按压剂量2毫升/次、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液:G组为地佐辛0.2mg/kg+舒芬太尼1.5μg/kg+2%利多卡因100 mg+昂丹司琼8 mg,D组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8mg,两组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开始后2(t1)、6(t2)、12(t3)、24(t4)、48 h(t5)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emesay镇静评分。同时记录术后镇痛48 h内总按压次数、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观察时点的VAS评分、Remesay镇静评分、48 h总按压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组患者恶心(3.3%)、呕吐(0%)、头晕(3.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D组(13.3%、6.8%,26.7%)(p〈0.05)及G组患者满意度(100.0%)高于D组(73.3%)(p〈0.05)。结论地佐辛0.2 mg/kg联合舒芬太尼1.5μg/kg用于女性乳腺癌术后皮下自控镇痛,镇痛效果好,且舒芬太尼的用量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式。
- 卿朝辉尧新华肖珍科周朴陈陈燕鲁义谭花
- 关键词:地佐辛舒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
- 观察肛肠病围手术期益气行气活血法的疗效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肛肠病围手术期中使用益气行气活血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5例肛肠良性疾病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对照组31例。两组围手术期均采用快速康复流程,且试验组术后应用益气行气活血法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疼痛程度,及手术前后的CRP值。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且术后第5天两组比较,疼痛程度及CRP值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行气活血法作用于手术后期,对于术后主要症状有缓解作用,并可促进术后损伤恢复。
- 谭花
- 关键词:围手术期
- 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颈前路颈椎手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颈前路颈椎手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颈前路颈椎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随机选取30例。术毕瑞芬太尼靶控浓度分别为0.5 ng/m L(观察1组),1.5 ng/m L(观察2组),2.5 ng/m L(观察3组)。而各组右美托咪定则为0.3 ug/kg/h输注,直至术毕。观察三组第一时间睁眼时刻(T1)、气管导管被拔除时刻(T2)以及气管导管被拔出后5 min(T3)时,三个时间点相对应的心率(HR)和无创袖带动脉平均血压(MAP),术毕,记录患者第一时间睁眼(T4)、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即刻所用的时间(T5),评定苏醒躁程度评分(RSRA)和镇静评分(Ramsay),观察术毕呼吸抑制的情况。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HR、MAP在T1~T3均高于观察2组和观察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2组、观察3组的HR、MAP在T1~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手术结束至睁眼、拔管所用时间短于观察3组(P<0.05),而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手术结束至睁眼、拔管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3组(P<0.05),而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AS和Ramsa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 ng/m L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抑制颈前路颈椎手术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平稳苏醒,无呼吸抑制,获得满意的苏醒质量。
- 卿朝辉尧新华鲁义谭花陈陈燕
- 关键词:瑞芬太尼苏醒质量
- 疏肝活血方对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再发狭窄的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究疏肝活血方预防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局麻下血管腔介入术后再发狭窄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均行常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对照组病人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于术前、术后3 d、术后3mo、6mo时进行病人临床症状评价,并测定病人ABI指数及患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统计术后6mo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3、6mo时疼痛、冷感及间隙性跛行等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病人ABI及术后各动脉血管内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术后3、6mo时ABI值及术后6mo时股动脉、腘动脉血管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可延缓PAD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缓解病人临床症状。
- 谭花刘栋邱桂华王大鹏
- 关键词:疏肝活血方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再狭窄
- 鞘内β-七叶皂甙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鞘内β-七叶皂甙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于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鞘内留置PE-10导管,置管1周后制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18只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β-七叶皂甙钠20μg组和β-七叶皂甙钠40μg组。测定3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20、40、60 min大鼠机械性阈值,计算最大效应百分比( MPE)。采用RT-PCR法检测脊髓背角内TNF-a、IL-1β、IL-6的mRNA水平。结果:β-七叶皂甙钠20μg组、40μg组MPE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TNF-a、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β-七叶皂甙钠可产生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内TNF-a、IL-1β、IL-6的mRNA表达有关。
- 王保尧新华肖珍科鲁义周朴卿朝辉谭花
- 关键词:Β-七叶皂甙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背角细胞因子
- 中医疏肝化瘀法对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究中医疏肝化瘀法对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行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疏肝化瘀法。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股总动脉血流速度、股浅动脉血流速度及胫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疏肝化瘀法有利于改善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利于增加术后血管远期通畅率,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谭花刘栋邱桂华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静脉麻醉组及吸入麻醉组,每组30例,其中静脉麻醉组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吸入麻醉组吸入异氟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随着手术进行而呈下降趋势,且两组以上指标麻醉后30 min及术毕水平较麻醉前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静脉麻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水平低于同一时间点吸入麻醉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水平于麻醉后30 min迅速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术毕时基本回升达到基线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入麻醉组于麻醉后30 min时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麻醉组HR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麻醉组麻醉后30 min的HR低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更能降低老年手术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 谭花刘栋卿朝辉
- 关键词:麻醉方式老年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