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长城
- 作品数:19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测定在儿童感染性疾病并发DIC时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D-D)三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患儿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经血栓与止血国际协会(ISTH)评分法评定疑似DIC的58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A组)的TM、F1+2、D-D;用常规方法检测了58例患儿的血小板(BP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58例中有10例发展为ISTH评分法评定的DIC。将其分为未转为DIC(B组)和转为DIC(C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在DIC疑似阶段的TM、F1+2、D-D、BPC、PT、Fg、FDP及ISTH评分。结果(1)在C组TM、F1+2与B组及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D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PC、PT、Fg、FDP及ISTH评分在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C组中TM、F1+2异常率分别为90%、80%,而B组分别为0%、8%。B组与C组比较D-D、BPC、PT、Fg、FDP异常率无差异。(3)C组10例病例在DIC疑似阶段与确诊阶段D-D比较,在确诊阶段明显升高(P<0.05),而TM、F1+2无差异。结论TM、F1+2有助于儿童感染性疾病并发DIC的早期诊断,且特异性、敏感性较高,D-D动态观察有助于DIC的确诊。
- 梁昌达段荣赖长城
- 关键词:儿童感染性疾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376例江西儿童白血病免疫分型结果分析
- 梁昌达刘志强赖长城
- 高免疫球蛋白M综合征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高免疫球蛋白M综合征(hyper IgM syndrome,HIGM)1961年由Rosen等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群总体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HIGM除常伴发感染外,易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虹膜睫状体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等。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科最近收治1例HIGM患儿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 赖长城王书春周剑峰彭广新王津雨竺晓凡陈晓娟
- 关键词: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8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188例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8例患儿中急性型占98.54%,慢性型占1.46%。47...
- 赖长城梁昌达
- 文献传递
- 门冬酰胺酶相关急性胰腺炎6例被引量:2
- 2017年
- 培门冬酶(PEG-ASP)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EG)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与L-ASP相似,急性胰腺炎仍是PEG-ASP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后发生的急性胰腺炎称为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sparagi-nase-associated pancreatitis,AAP),一旦发生,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
- 赖长城李艳红梁昌达
- 关键词:门冬酰胺酶急性胰腺炎L-ASP聚乙二醇酶制剂修饰后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与预后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ALL患儿染色体异常核型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55例ALL患儿的骨髓/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155例ALL患者中,正常核型63例(40.65%),异常核型92例(59.35%),其中结构异常48例(52.17%),数目异常者39例(42.39%)。2)t(9;22)易位的发生率为3.87%,它是预后不良的标志。3)t(12;21)易位染色体异常占18.71%,其预后良好。4)高二倍体核型是预后良好的标志,而具有其他数目和结构异常核型的白血病,则预后不良。结论 AL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频率较高,染色体核型分析对ALL的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 赖长城梁昌达李艳红何飞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染色体预后
- 6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路径化管理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初步评估所采用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2010版)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依据临床路径进行诊断、分型及治疗管理;按危险度分型进行统计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新诊急淋患儿接受了路径管理,标、中危组完全缓解(CR)率均为100%(60/60),3年总无事件生存(EFS)率(84.73±7.42)%。其中标危组3年EFS率(89.60±7.72)%(n=17),中危组3年(81.50±8.69)%(n=35)。骨髓复发5例(83.33%),单纯中枢复发1例(16.66%);化疗相关死亡率为5%(n=3),所有死亡病例均发生于化疗第1年以内早期强化阶段,化疗相关死亡原因主要为化疗所致骨抑制引起的感染,真菌是主要病原菌。结论应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对儿童急淋进行管理疗效满意;化疗第15天(d15)骨髓幼稚细胞数和临床危险度分型是独立的预后指标。
- 何飞梁昌达赖长城
- 关键词:儿童
- 儿童TEL/AML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TEL/AML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类型白血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收治并初诊免疫表型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取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诊断,将入组患儿分为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组和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按患儿危险度分组及化疗,记录患儿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免疫分型、治疗反应及预后。结果共计306例B-ALL患儿入组,筛查出66例TEL/AMLl阳性患儿(21.56%),191例无特异性融合基因阳性患儿(62.41%)。所有TEL/AMLl阳性患儿均为B系表达;7例伴有异常核型(10.60%)。1例患儿治疗结束后失访;1例放弃治疗后失访;1例转院治疗,目前存活;1例在治疗期间因败血症死亡;其余62例均无事件生存。分别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骨髓的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比例等临床指标,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统计两组泼尼松诱导第5天的外周血原始或幼稚细胞数、第19天和第46天MRD检测,并统计预后情况,第19天阴性组早期治疗反应不佳(P<0.05),余指标两者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EL/AML1阳性ALL是白血病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早期治疗反应良好,预后佳。其临床特征指标、预后与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无明显差异。是否容易出现远期复发,有待进一步验证。对于复发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需进一步寻找潜在亚型的特征以提高儿童ALL异质亚型的存活率。
- 吴崇军赖长城熊婷陈峰叶瑶王红徐忠金梁昌达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预后
- 268例儿童急性白血病MI CM分型结果分析
-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68例白血病患儿的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白血病免疫分型、染色体和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结果,以了解儿童白血病各种异常类型的发生率、为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更好判断预后...
- 梁昌达赖长城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儿童患者免疫分型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预防治疗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并发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分析268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分析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效果。结果⑴肺孢子菌肺炎主要表现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伴有低氧血症及乳酸脱氢酶增高。⑵未进行预防治疗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肺孢子菌肺炎发病率高。结论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能有效预防肺孢子菌肺炎,试验组与对照组预防治疗方法效果相似。
- 赖长城李艳红曾宪铭梁昌达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孢子菌肺炎复方磺胺甲噁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