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赵婵

赵婵

作品数:24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理
  • 4篇产儿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窒息
  • 3篇缺血
  • 3篇缺氧
  • 3篇细胞
  • 3篇小儿
  • 3篇流感
  • 3篇脑病
  • 3篇脑血
  • 3篇脑血流
  • 3篇脑血流动力学
  • 3篇甲型
  • 3篇甲型H1N1...
  • 3篇便秘
  • 2篇递质

机构

  • 24篇金华市中心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赵婵
  • 17篇包云光
  • 8篇李小兵
  • 6篇徐婷
  • 5篇应爱娟
  • 3篇王侃
  • 3篇叶飞
  • 3篇戴玉璇
  • 3篇赵仕勇
  • 3篇舒小莉
  • 3篇欧弼悠
  • 3篇江米足
  • 3篇顾伟忠
  • 2篇丁斌
  • 2篇陈飞波
  • 2篇倪红英
  • 2篇涂军伟
  • 2篇徐瑞龙
  • 2篇吴俊琪
  • 1篇张雁翼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浙江医学教育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2007年浙...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窒息早产儿脑血流和脑电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窒息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图的改变及与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TCD、常规脑电图检测43例早产的窒息患儿,20例早产无窒息的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图的改变。结果轻度窒息组的Vs、Vd及Vm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Vs、Vd及Vm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高于轻度窒息组,有显著性差异。轻度窒息组RI低于对照组,而重度窒息组RI明显减低,与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20例对照组中,脑电图轻度异常1例,异常率5%;未见中度及重度异常者;轻度窒息组15例,EEG异常5例,占总窒息组的11.63%;重度窒息组28例,全部异常,其中重度异常2例(随访中2例死亡,另1例出现脑瘫),中度异常16例,轻度异常10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图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窒息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可靠指标。
王侃叶飞徐婷赵婵
关键词: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脑电图
儿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1例
<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易误诊漏诊,死亡率极高;现将我院急诊儿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郑某,男,11岁,因腹痛1天伴...
吴绿仙赵婵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ADA降主动脉
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血小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之间的相关性,为ITP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诊治的ITP患儿100例,ITP患儿分为Hp阳性组31例和Hp阴性组69例,另取保健儿童门诊的健康儿童100名作为对照。结果 ITP组和对照组中Hp的感染率分别为31.0%和11.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与阳性组中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32±4.61)×109/L和(11.07±3.52)×109/L,Hp阴性组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Hp阳性组(P<0.05);Hp阴性与阳性ITP患儿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4.1%和61.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儿存在较高的Hp感染率,根除Hp有望成为提高ITP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新措施。
赵婵包云光邵一薇李小兵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幽门螺杆菌
以信息化优化非计划再次手术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3
2023年
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是行业通用反映手术质量的指标之一。本研究对传统质控流程进行优化,构建以信息化为依托的非计划再次手术联合质控体系新模式。自主研发的非计划再次手术信息管理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实时、便捷、客观、可靠的数据,同时对手术医生的术前评估、手术设计、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管理提出改进指导意见,促使手术医生持续提升手术质量和安全意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人工质控病例数大幅下降,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赵婵金惠仙何慧君葛邦彪郭佳奕
关键词:质控
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安全管理系统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安全管理系统及应用,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护理控制模块和医生控制模块,所述护理控制模块和医生控制模块分别通过通信设备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包括:风险评估模块、干预措施模块、计算模块、判断...
钱金芳叶项红赵婵李茹芳舒强
文献传递
肠神经系统递质和Cajal间质细胞在大鼠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被引量:39
2009年
目的探讨肠神经系统递质一氧化氮(NO)、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Cajal间质细胞(ICC)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方法3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便秘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复方苯乙哌啶的混悬液和普通水,每5d记录1次大鼠大便粒数、大便干重及体重。饲养90d后停药1周,测定肠道传输功能、结肠黏膜肠神经系统递质含量和ICC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kit+细胞分布情况。结果便秘组日均粪便粒数小于对照组,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便秘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为430.2±132.1min,长于对照组的337.2±74.7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远端结肠黏膜NO含量、SP水平、VIP阳性细胞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c-kit+细胞在便秘组的数目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远端结肠黏膜ICC数量减少可能是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包云光舒小莉李小兵顾伟忠应爱娟赵婵欧弼悠江米足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CAJAL间质细胞一氧化氮
575例麻疹病例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浙江省金华地区某院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麻疹发病情况及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某院575例麻疹初诊病例及其中126例小儿住院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75例麻疹病例中,324例(占56.4%)为农村及外来人口,251例(占43.6%)为城镇病例。年龄1个月~59岁,≤14岁年龄组病例342例(占59.5%),其中<1岁患者占本组79.5%;>14岁年龄组病例233例(占40.5%),其中21~30岁患者占本组46.8%。发病高峰为4~6月份。126例住院患儿中,32例系母婴均发病。临床仍以典型麻疹为主要表现,85例(67.5%)合并肺炎的患儿年龄均<8个月龄,并有72例(占肺炎患儿的84.7%)伴有心肌酶谱改变,70例(82.3%)伴肝功能改变,27例(21.4%)伴腹泻,3例伴高热惊厥,7例伴中毒性脑病。结论:近年麻疹发病数明显高于往年,发病高发年龄为<1岁及21~30岁年龄组,农村及外来人口居多,母婴同患病不少,肺炎仍是小儿麻疹最常见并发症,多同时伴心肌及肝功能损害,病情较为凶险。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和尝试麻疹疫苗复种对控制麻疹流行有重要意义。
包云光赵婵赵仕勇徐婷李小兵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婴儿双侧尿路结石致尿闭1例被引量:6
2006年
赵婵包云光
关键词:尿路结石尿闭婴儿水样便疾病史顺产儿
小儿慢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内镜表现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3例患儿胃镜下8种主要表现;按慢性炎症、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黏膜糜烂6种类型进行病理评价,研究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6例。213例均送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CSG196例,轻度CAG11例,正常胃黏膜6例。胃镜与病理学诊断CSG和CAG总符合率分别为91.08%和93.89%。胃镜诊断CSG的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和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对病理CSG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6.22%和81.12%,特异度为47.06%(P<0.05);CAG的胃镜诊断对病理的诊断灵敏度为18.18%,特异度为98.01%(P<0.05)。结论儿童CSG胃镜下主要表现对病理CSG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具明显的相关性,而CAG的胃镜诊断对病理CAG的诊断灵敏度较低。
包云光应爱娟赵婵
关键词:胃炎胃镜检查病理学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006年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NRDSⅡ级以上诊断标准需呼吸机治疗的病例38例,随机分为PS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PS治疗组除常规综合及呼吸机辅助治疗外,加用气道内滴入PS(固尔苏),各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0分钟观察记录呼吸机参数、心率、呼吸次数、氧饱和度及根据病情复查血气。结果:治疗后6小时PS治疗组临床表现明显改善15例(83.3%),对照组8例(46%),P<0.05;PS治疗组呼吸机参数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PS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PS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阻断NRDS的系列不良后果所致的恶性循环,可获良好临床效果。
赵婵徐婷包云光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窘迫新生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