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光
- 作品数:19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用于术中放疗风险管理模式初探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移动式直线加速器Mobetron实施术中放疗(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优化IORT各步骤的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由IORT团队(2名外科医生、2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物理师、1名放疗技术员、2名护士)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对失效模式行频度(OR)、严重度(SR)、探测度(DR)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结果IORT流程分为9个模块,15项失效模式。OR最高值为激光软对位时间明显延长(8分),SR最高为Mobetron设备故障无法出束(10分),DR最高值为是剂量计算中发生的数据查询误差(8分),RPN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198分)和未有效保护正常组织(180分)。对每项失效模式均行原因和现行措施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论FMEA是一种有效的IORT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发生。
- 赵胜光沈文同张毅斌季晓频程东峰钱文静刘咏梅金冶宁
- 关键词:风险管理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 早期隔上霍奇金淋巴瘤斗篷野与累及野放疗联合化疗比较
- 2005年
- 目的:比较早期隔上霍奇金淋巴瘤(HD)斗篷野与累及野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对35例早期HD患者,先予化疗4个疗程,然后随机分为常规斗篷野放疗(20例)或累及野放疗(15例),剂量为大野30Gy,局部肿块区加至40Gy,放疗后再化疗2个疗程。结果:中位随访58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94.3%。无复发生存率为80.0%。两组3年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隔上HD在化疗基础上,累及野与斗篷野放疗疗效相似,并发症较低。
- 曹卫国赵胜光许赪陈石磊车锦凤许福熙金冶宁
- 关键词:放疗化疗
- 直肠癌手术前后辅助放疗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探讨比较术前单次、术前40Gy放疗及术后放疗对直肠癌疗效的影响。〔方法)127例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 于1990年 4月至 1994年 12月随机分为 3组,分别为术前单次组 39例,术前40Gy组 43例和术后放疗组 45例。术前放疗组中病理 若属T_3期以上,则加用术后放疗。术前单次组放疗剂量为5Gy-6Gy/次,放疗后48 小时内手术。术前40Gy组中位剂量为40Gy/20 次(20Gy- 40Gy),放疗后休息 4周手术。术后放疗组中位剂量为 55.1G y/29次(30Gy- 63Gy/15次~ 35次),手术放疗间隔为 3~ 4 周。[结果]全部病例中位随访78个月,3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58、47个月,Kaplan Meier法计算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 74.3%、487%,67.4%、489%和622%、422%。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8%、23.1%,14.0%、23.3%和22.2%、28.9%。单因素Log rank检验术前放疗2组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术后放疗(P<0.05)。5年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无差别。[结论]适当剂量的术前放 疗较术后放疗具有更高的局控率和较低的副反应。
- 曹卫国车锦凤许赪赵胜光范可成
- 关键词:直肠肿瘤术前放射疗法疗效比较
- 食管鳞癌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临床和剂量学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apy,IMRT)的体积剂量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88例接受食管癌IMRT患者的资料,收集临床数据和体积剂量参数V5~V40、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 MLD)、全肺体积(total lung volume, TLV)、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并与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位随访18.7个月后显示,接受IMRT治疗患者的放射性肺炎中位发生时间为42 d,其中25例(28.4%)患者发生1度放射性肺炎,13例(14.8%)发生2度放射性肺炎,1例(1.1%出现3度放射性肺炎,无4度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治疗的模式、食管癌根治术及剂量学参数V5、V10、V20、MLD与1度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间具有相关性(P<0.05),仅剂量学参数V5、V10、V20、MLD与2度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V5是发生1度放射性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V10是发生2度以上放射性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未发现与2度以上放射性肺炎相关的临床相关因素。结论:食管癌接受IMRT治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与V5、V10密切相关,制定IMRT治疗计划时应注意对低剂量体积参数的限制。
- 郑磊赵胜光许赪蒋徐铭曹璐吴华玲陈佳艺
-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调强放疗
- 腹腔镜手术联合术中放射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联合移动式直线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IORT)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IORT治疗的22例LARC病人(研究组)。采用配对病例对照设计,在同期开展、同一组医师实施的563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LARC病人中,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肿瘤TNM分期为条件,样本量1∶2进行配对,筛选出44例(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24)。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1、3年无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P=0.533),1、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P=0.447)。结论:与单纯腹腔镜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联合IORT增加手术时间,但其他手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安全可行,可作为LARC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 陈献则程兮赵胜光张弢施毅卿刘坤王常刚蒋奕玫季晓频赵任
- 关键词:术中放射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并发症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类型、综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以往未接受过放疗的66例病人进行疗效分析。原手术方式为经腹直肠切除术45例(Dixon术40例,Parks术5例),腹会阴直肠切除术21例。经腹直肠切除术后复发以吻合口为主(37/45,82.2%),腹会阴直肠切除术后复发则以盆腔或会阴为主(19/21,90.5%)。复发后盆腔放疗中位剂量为40(20~64)Gy,临床症状缓解中位剂量26(10~52)Gy。其中26例在放疗过程中或之后接受过中位7个(2~12)疗程以5-FU为主的化疗。有22例放疗后获补救手术机会。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24个月。Kaplan-Merier法计算生存率,放疗后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2%、17.9%。单因素分析并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显示生存率与原发病变的期别、术后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及是否加用化疗无关,而仅与是否再次行补救手术有关。放疗后加用补救手术者3年生存期明显较长,为36.0%比8.8%(P=0.016)。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者,放疗具有良好的姑息减症的作用;对部分经腹直肠切除术后的复发病例,放射治疗加补救手术能明显延长生存期。
- 曹卫国车锦凤赵胜光陈石磊许赪金冶宁
-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化学治疗
- Mobetron术中放疗加速器的物理测试和操作技术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Mobetron 1000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电子线的剂量学特性和操作技术。方法对Mobetron加速器所配套的47个不同形状、尺寸的限光筒进行4、6、9、12 Mev共4种能量的物理数据测量分析,总结临床32例患者的术中放射治疗操作经验。结果直径10 cm、端面0°的限光筒的4、6、9、12 Mev能量的最大深度剂量分别是0.6、1.2、1.6、2 cm,治疗深度分别为0.9、1.8、2.5、3.4 cm。32例患者术中放射治疗剂量正确,操作顺利,无意外发生。结论应用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具有正常组织保护好、治疗时间短、生物效应高等优势。
- 陈毅沈文同赵胜光张毅斌段隆焱许赪
- 关键词:物理测试操作技术
- 皮肌炎合并消化系统肿瘤二例
- 2015年
- 例1患者男,59岁,2个月前接触电焊后出现面部、手部红斑,偶有瘙痒,感针刺样疼痛,双手臂酸痛,无发热,无关节痛,无眼干口干,无明显肌力下降,当地医院予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拟诊为“过敏性皮炎”并继续给予抗过敏治疗,但症状仍无明显好转。
- 方一刘倩吴嘉钏陈璐赵胜光项杰刘燕张秧儿夏璐
-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皮肌炎抗过敏治疗过敏性皮炎肌力下降关节痛
- 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SIB-IMRT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长期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瑞金医院放疗科的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5枚)的患者共20例, 其中Ⅰ、Ⅱ期研究各纳入10例患者, 4、3、13例患者分别接受58.8 Gy分28次、64.4 Gy分28次、70 Gy分28次3个剂量等级的SIB-IMRT。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入组患者的总生存(OS)率、局部控制率(LCR)及无进展生存(PFS)率, 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纵隔淋巴结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为2R和4L, 分别占35%和25%。中位随访32个月, 复发后接受挽救性SIB-IMRT者的1、2、3年OS率分别为100%、88%、78%, 1、2、3年PFS率分别为85%、78%、78%。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贫血。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食管炎, 但未发现3级及以上食管炎、肺炎和心脏不良反应。随访中3例接受58.8 Gy分28次剂量的患者在治疗后2年出现肿瘤远处转移死亡, 另外1例接受70 Gy分28次剂量的患者在治疗后16个月出现肿瘤远处转移死亡。结论对于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 采用SIB-IMRT挽救性同步放化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杜尕金措李淑艳李欢郑思悦易培强祁伟祥赵胜光
- 冠状动脉勾画与乳腺癌放疗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勾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并分析其空间走向,初步探讨各种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技术对LAD的影响。方法对29例平均年龄54.71岁乳腺癌治疗后复查女性行CTA并勾画LAD,同时在T7~T8、T8~T9、T9~T10胸椎间隙水平,乳头、乳腺下缘水平测量LAD至胸壁(前后向)、左内乳动脉(水平向)、室间沟(斜向)距离,分析其空间走向。取2例左侧乳腺切除术后患者(LAD起始部位分别在T3、T4胸椎间隙水平)和1例左侧保乳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切线野、内乳野放疗技术照射并分析LAD受照情况。结果29例患者LAD起始部位于第3肋间隙(40%)或第4肋间隙水平(60%),长度为(7.49±0.58)cm。T7-T8、T8~T9、T9-T10水平LAD至前后方向距离分别为(2.99±1.11)、(1.26±0.65)、(0.68±0.39)cm,至水平方向距离分别为(2.27±0.84)、(2.81±0.65)、(3.37±1.21)cm,至斜方向距离分别为(0.47±0.25)、(0.38±0.21)、(0.42±0.19)cm;乳头、乳腺下缘水平LAD至前后方向距离分别为(2.94±1.06)、(0.79±0.46)cm,至水平方向距离分别为(2.45±0.89)、(3.32±1.22)cm,至斜方向距离分别为(0.56±0.30)、(0.57±0.24)cm。结论勾画LAD可以将室间沟作为主要参考点,切线野照射技术可能对LAD的剂量影响较高。
- 赵胜光金冶宁许福熙张毅斌沈坤炜许桢
- 关键词:冠状动脉左前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