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玉峰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关节
  • 7篇髋关节
  • 7篇关节置换
  • 5篇髋关节置换
  • 5篇骨头
  • 5篇股骨
  • 5篇股骨头
  • 5篇X线
  • 4篇大转子
  • 4篇全髋
  • 4篇全髋关节
  • 4篇细胞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4篇激素
  • 3篇顶点
  • 3篇置换术
  • 3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机构

  • 1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6篇路玉峰
  • 9篇郭万首
  • 6篇许鹏
  • 6篇程立明
  • 5篇俞庆声
  • 5篇刘林
  • 4篇孙伟
  • 3篇许珂
  • 3篇李平
  • 3篇鲁超
  • 2篇张启栋
  • 1篇刘朝晖
  • 1篇高福强
  • 1篇任敬
  • 1篇岳德波
  • 1篇张韫
  • 1篇彭侃
  • 1篇蒋勇
  • 1篇郭浩
  • 1篇侯卫坤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程度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风险相关性研究
目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软骨、部分骨质和关节周围组织侵蚀的慢性炎症为特征。
许珂刘林路玉峰许鹏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指数术后并发症
甾体类激素影响骨内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谱与转录组的初探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对甾体类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人股骨头松质骨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等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抗体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用双标的lncRNAs+mRNAs表达谱芯片和单标microRNAs芯片进行差异性转录本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并参考数据库信息,分析出lncRNAs-microRNAs-mRNAs的空间位置和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体外培养的股骨头内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甾体类激素损伤情况下出现mRNAs、microRNAs(其中miR-339上调,miR-100、miR-222、miR-23、miR-933下调)和lncRNAs(其中73种表达上调,166种表达下调)等分子特异性的变化,利用靶基因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工具,构建出了转录本模块间的共表达调控网络模型.结论 甾体类激素导致骨内微血管内皮细胞miR-100、miR-222、miR-933、miR-339和miR-23等转录本发生明显变化,它们直接攻击过氧化氢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等关键酶和细胞因子,对松质骨内的骨组织和循环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俞庆声郭万首程立明路玉峰李平
关键词:骨坏死
正常成人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测量及变异特点
目的 探讨正常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上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异范围。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3年6月1日至12月30日中日友好医院PACS 200例正常成年人标准双侧髋关节正位片,以泪滴下缘和泪滴间线为参考,测量髋关节...
路玉峰许鹏郭万首孙伟刘林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糖皮质激素对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对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谱分析及荧光定量PCR验证,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发生的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进行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证明细胞为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用0.1 mg/ml的含氢化可的松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建立糖皮质激素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用晶芯mRNA表达谱芯片对细胞损伤模型和对照组进行差异性转录本检测,对差异性表达基因行q PCR验证。[结果]mRNA芯片表达基因筛选结果发现ICAM-1、ET-1受体、PAI-1、血管紧张素II受体较对照组明显上调,e NOS、ET-1、PGI2合成酶、VEGF、PGE合成酶及PGE受体表达明显下调。q 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糖皮质激素促进了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缩血管因子、促凝血的因子及相关受体的表达,降低了舒张血管因子及相应受体的表达。
路玉峰俞庆声郭万首程立明李平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内皮细胞基因芯片荧光定量PCR
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的自噬与凋亡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检测Beclin1调节因子miR-30a,探索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自噬减弱的原因,检测OA患者软骨组织中自噬及凋亡相关因子,明确二者的关系,为OA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新...
许珂刘林路玉峰许鹏
关键词:骨关节炎自噬
泪滴下缘在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臼解剖中心高度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假体的位置十分重要,其理想位置是恢复其解剖性旋转中心,泪滴下缘作为一个重要的稳定的影像学标记,对臼杯位置的影像学评估以及指导术中假体正确安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泪滴下缘在恢复解剖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的作用。方法:选择107例对侧髋关节正常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术后双侧髋关节正位片,臼杯下缘与泪滴下缘平齐,测量臼杯旋转中心及对侧正常髋臼旋转中心的高度、水平距离,以及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臼杯中心高度与对侧正常髋臼中心高度有无差异。使用散点图及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两者高度差与外展角、前倾角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臼杯中心高度显著高于对侧正常髋臼中心的高度(P<0.001),其中100例(93.4%)两者的差距为0-5 mm,7例(6.6%)大于5 mm;(2)但当臼杯下缘较泪滴下缘下移1.5-2.0 mm时,与对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45,0.331);(3)臼杯中心高度与对侧正常髋臼中心的高度之差与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相关性可(r=0.376,0.310,P均<0.001);(4)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臼时,臼杯下缘低于泪滴下缘1.5-2.0 mm时,能精确地复制生理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
路玉峰郭万首孙伟刘林许鹏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人工假体泪滴外展角前倾角
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培养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15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切除的内部无病变的股骨头,男2例,女13例;年龄38~92岁,平均71.2岁.无菌条件下将股骨头内松质骨咬成碎骨粒,放入培养基.采用酶消化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选择性培养基法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特点,并采用vWF、CD31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原代培养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细胞越少.培养4~5 d细胞呈短梭形、多角形或“鹩卵石”状.培养7~10d细胞生长密集,细胞融合呈漩涡状,接触抑制明显.vWF、CD31免疫荧光检测阳性率100%,表明细胞为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结论: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单、稳定、有效、可重复性好,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路玉峰俞庆声郭万首程立明张韫
关键词:股骨头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分离
微创直接前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短期临床结果对比
2023年
目的:对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进行短期临床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微创DAA和传统PLA手术入路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则应用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分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对比。1) 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对比;2) 对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3) 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 观察组(DAA)患者手术期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比对照组(PLA)数值小;住院时间因符合要求后术后出院时间基本相同,无特殊临床指导意义。2) 微创DAA组和传统PLA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 术后并发症的统计。DAA组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PLA)发生4例并发症,1例深静脉血栓,1例切口感染,2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微创DAA能够减少出血、减轻创伤,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所以符合DAA入路条件的,应用直接前(DAA)入路比后外侧入路(PLA)效果更好,可供临床医师选择。
潘钊冀家琛路玉峰黄小强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
X线研究大转子顶点与股骨头中心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大转子顶点与同侧股骨头旋转中心的垂直距离正常变异范围,以及该距离分别与颈干角、偏心距的关系,推测其在髋关节置换时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选择中日友好医院骨科门诊2013年6月至12月,符合标准的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450例,男性210例,女性240例;使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系统测量股骨头中心和同侧大转子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大转子高度)。对比左右两侧大转子高度之间的差异。使用散点图和Pearson相关系数说明该距离与颈干角和偏心距的关系强度。结果所测股骨头中心与同侧大转子顶点的垂直距离平均值为(7.36±3.81)mm。右侧大转子高度值与左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8.637,P<0.001)。该距离与同侧颈干角相关性良(r=-0.685,P<0.01),与同侧偏心距相关性差(r=0.285,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时,当股骨颈干角大于126°时,参照该关系来调整双下肢长度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路玉峰郭万首孙伟张启栋刘林许鹏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股骨头X线解剖学
骨微循环内皮细胞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5年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我国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近期国内外研究认为股骨头内部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在股骨头内骨细胞及骨髓坏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不仅可以造成局部的凝血活性增高,形成微血栓,局部血管闭塞,导致支配区域股骨头坏死,而且损伤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了大量的活性氧,减少了舒血管物质的合成,进一步加剧了内皮细胞本身的损伤及骨细胞、骨髓坏死。
路玉峰郭万首程立明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股骨头内皮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