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护理
  • 6篇早产
  • 6篇早产儿
  • 6篇产儿
  • 5篇新生儿
  • 4篇导管
  • 4篇小儿
  • 4篇静脉
  • 4篇PICC
  • 2篇导管异位
  • 2篇血性
  • 2篇婴儿
  • 2篇置管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病
  • 2篇缺氧
  • 2篇缺氧缺血性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中心静脉

机构

  • 12篇蚌埠医学院第...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安徽省太和县...

作者

  • 19篇邢彩英
  • 10篇戴明红
  • 9篇徐兵
  • 6篇杨丽君
  • 4篇李莉
  • 4篇蔡娟
  • 4篇杨丽娟
  • 4篇刘继秀
  • 2篇张云莲
  • 2篇蔡荣兰
  • 2篇蔡振华
  • 2篇宁艳飞
  • 1篇周瑞
  • 1篇刘丽
  • 1篇张翠英
  • 1篇张翠英
  • 1篇秦婉茹
  • 1篇赵武
  • 1篇刘佳
  • 1篇杨静

传媒

  • 7篇蚌埠医学院学...
  • 6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除实施消毒隔离及皮肤、口腔等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护理。结果:25例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识别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加强监测,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邢彩英徐兵蔡娟杨丽君李莉张翠英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
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与带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6月PICC置管患儿141例(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包括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更换敷料、更换输液接头及冲封管等,观察局部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及断管与堵管的发生率.并与2012年7~12月行常规护理的PICC置管患儿12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局部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早产儿PICC局部静脉炎及堵管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丽娟徐兵邢彩英戴明红杨丽君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早产儿
早产儿PICC送管体位与导管异位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穿刺时送管体位与导管异位关系。方法将实施PICC置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平卧位组和坐位组。平卧位组送管时患儿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大于90°,当导管位置到达肩部时助手将患儿头偏向穿刺侧,下颌贴近锁骨;坐位组在导管送入肩部时助手托起患儿,头偏向穿刺侧,下颌贴近锁骨,躯干与操作台面垂直。结果平卧位组48例患儿中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7例,导管异位率22.92%;坐位组47例患儿中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0例,导管异位率36.17%;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导管细、软、轻,重力作用小,平卧位送管操作简单、方便。
戴明红邢彩英徐兵李莉蔡娟杨丽君
关键词:PICC置管体位导管异位早产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观察和护理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从心理护理,并发症及药物治疗的观察,加强饮食的管理与指导,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及皮肤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18例再无新的皮疹出现,无腹痛及关节痛时给予出院,2例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与观察,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杨丽君徐兵邢彩英蔡振华刘继秀李广琴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护理
超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神经行为测定及智能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NICu高危新生儿82例,按家长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超早期干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干预、感官刺激干预及运动训练干预等。比较两组高危儿第14天、28天NBNA得分及3个月时的发育商。结果超早期干预组高危儿第14天、28天时NBNA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且第28天时NBNA得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干预能提高高危儿的神经行为能力,促进智能发育。
蔡荣兰邢彩英张云莲蔡娟陈娟娟
关键词:高危儿超早期干预智能发育
1例甲氨喋呤过量导致Ⅳ度口腔溃疡的治疗和护理
2011年
总结了1例甲氨喋呤过量导致Ⅳ度口腔溃疡的护理.护理重点包括:评估口腔溃疡的程度,保持口腔清洁,口腔黏膜的护理,保护性隔离,营养的供给,心理护理 等.经过18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王明利张俊连邢彩英
关键词:甲氨喋呤口腔溃疡护理
早产儿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与导管异位关系观察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总结分析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与导管异位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5例实施PICC置管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PICC置管时送管通畅与否分为送管通畅组和送管困难组,观察置管后导管末端位置。结果 61例早产儿PICC置管时送管通畅,其中发生导管异位8例,导管异位率为13.11%,34例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其中发生导管异位20例,导管异位发生率为58.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3,P<0.01)。结论置管前认真评估,置管中送管受阻时综合分析受阻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戴明红徐兵邢彩英杨丽君杨丽娟宁艳飞
关键词:PICC置管导管异位早产
微量注射泵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早产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所有早产儿入院后除保暖、合理喂养、维持有效呼吸、预防感染外均采用微量注射泵输液。结果:129例早产儿好转出院106例,自动出院13例,病死10例,病死率7.8%。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具有恒速、恒量、容易控制输液速度等特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有效、省时省力的给药方法。
刘丽蔡荣兰邢彩英
关键词:输注静脉内早产婴儿注射泵
小儿有机氟灭鼠药中毒的急救护理被引量:2
2003年
邢彩英
关键词:有机氟灭鼠药中毒急救护理小儿洗胃护理
基于SBAR沟通程序的反向交接班模式在新生儿监护室交接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程序的反向交接班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5例危重症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方式进行交接班;另将2018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危重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SBAR程序的反向交接班模式,通过相关专业理论调研与专家指导构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SBAR反向交接班指引单,并对全科护士进行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实施。比较两组护理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护士交接满意度和护士交接班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5%(2例),低于对照组的16.36%(9例);观察组护理交接班信息的完整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1.82%;观察组的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合格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2%;观察组护士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护士满意度(82%),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平均交接班时间为(18.56±2.10) min,观察组平均交接班时间为(19.12±2.16) min,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BAR程序反向交接班模式可降低护理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士交接患儿信息完整率,同时也提高护士汇报病情的临床思维能力与满意度,让护士有依据有方向有条理的交接患儿信息,减少护理风险,因此这一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杨丽娟徐兵邢彩英戴明红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